玉笥山位于吉安市以北約70公里處的峽江縣境內(nèi),兀立贛江中游東岸,飛峙南井公路西側、京九鐵路之旁。它"根蟠百里、山峰連綿",以峰奇、石怪、洞異、水好四大特色而著稱,道家稱之為"第17(?。┒刺?和"第8福地"。相傳此山原名群玉山,東漢元初五年,安帝南巡至此,見玉箱如笥(放衣物的方形竹器),置之 壇,忽而不見,遂易名玉笥山。 玉笥山有奇峰32座(一說36座),即太白、元皇、降真、秦望、三會、雙龍、掛冒、復箱、芙蓉、紫虛、彩云、魏仙、仙女、正一、西平、丹灶、金井、亂石、翳石、上方、下方、獅子、石橋、元秀、太陽等。峰峰蒼翠欲滴,浮青拂綠,恰似"三十二朵青芙蓉,隔江插作長屏風。" 玉笥山怪石頗多,令人叫絕,如"拔地千仞"的紫霄石,"據(jù)蟠百畝"的泰石,"矯首引吭"的鶴石,"伸頭低伏"的龜石…… 山中溶洞亦別異,曲折幽深,迂回錯落,引人入勝,已知者有大秀、郁木、元龜、云儲、歸云、白云、何君等洞。
古人游洞后留詩描述:"天然一寶壁窗牖,閉門不受塵與風。其間內(nèi)室深所見愈奇路愈仄,火盡偏恨境難窮。爭尋來路倉惶出,喘息不定心幢幢。誰知別有一天地,曲蹬直達峰。 山間流泉飛瀑,溪澗遍布,號稱"36澗",其中尤以仙人泉最為。該泉"泉眼深不可測","冬溫夏涼,清可鑒發(fā)","其味香冽",堪與無錫惠山泉媲美。諸水在西麓合流,稱"玉澗水",奪山而出,直奔贛江,其勢如"白虹偃蹇,揚霄貫日。" 明朝有位文人練子寧寫過一篇《玉笥山謠》雖屬溢美之辭,但也表達了他對玉笥山的鐘愛: 玉山高與南斗齊,云綿照耀廬山低。 三十六峰凌虹霓,飛湍噴雪臨回溪。 隨著京九鐵路的開通,當?shù)厝嗣裨谟耋由街亟嗽乞v飚馭寺、環(huán)玉閣等樓臺亭閣,開辟了玉泉石、仙人橋等奇石勝景,接待各方游人。
地址: 吉安市以北約70公里處的峽江縣境內(nèi)
古人游洞后留詩描述:"天然一寶壁窗牖,閉門不受塵與風。其間內(nèi)室深所見愈奇路愈仄,火盡偏恨境難窮。爭尋來路倉惶出,喘息不定心幢幢。誰知別有一天地,曲蹬直達峰。 山間流泉飛瀑,溪澗遍布,號稱"36澗",其中尤以仙人泉最為。該泉"泉眼深不可測","冬溫夏涼,清可鑒發(fā)","其味香冽",堪與無錫惠山泉媲美。諸水在西麓合流,稱"玉澗水",奪山而出,直奔贛江,其勢如"白虹偃蹇,揚霄貫日。" 明朝有位文人練子寧寫過一篇《玉笥山謠》雖屬溢美之辭,但也表達了他對玉笥山的鐘愛: 玉山高與南斗齊,云綿照耀廬山低。 三十六峰凌虹霓,飛湍噴雪臨回溪。 隨著京九鐵路的開通,當?shù)厝嗣裨谟耋由街亟嗽乞v飚馭寺、環(huán)玉閣等樓臺亭閣,開辟了玉泉石、仙人橋等奇石勝景,接待各方游人。
地址: 吉安市以北約70公里處的峽江縣境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