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風物—上海周公館

字號:

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座落在上海思南路107號(今73號),是一座具有西班牙建筑風格的花園樓房.它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共談判期間,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團在上海設立的一個辦事機構。1945年10月,國共兩黨經(jīng)過談判,確定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1946年5月,為繼續(xù)同國民黨談判,周恩來同志率領中共代表團從重慶遷到南京梅園新村。同年6月,又在上海公開設立了駐滬辦事處。由于國民黨政府的阻撓限制,辦事處對外用周恩來將軍寓所的名義,在大門上掛出刻有“周公館”的戶,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周公館”。
    辦事處建立后,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同志曾多次在這里會見各界愛國民主人士、國際友人和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向他們闡述我黨對和平民主的一貫主張,揭露國民黨政府假和談、真內戰(zhàn)的陰謀,并勉勵各界人士堅持進步和民主。郭沫若、張瀾、沈鈞儒、馬敘倫、馬寅初、黃炎培、許廣平等都曾應邀來過這里。
    在此工作過的還有李維漢、陸定一、劉寧一、錢之光、華崗、許滌新等同志。周恩來、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進行的革命活動和斗爭,為我黨贏得了國內外進步勢力的同情和支持,擴大鞏固了革命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對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革命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駐滬辦事處一設立,國民黨上海*就在馬路對面思南路98號(今70號)設置了秘密據(jù)點,對辦事處人員和活動進行嚴密監(jiān)視。1947年2月底,國民黨政府最后關閉了和談大門,限令中共人員撤離,董必武同志曾領導辦事處人員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3月5日,根據(jù)中共中央指示,駐滬全體人員撤離上海經(jīng)南京返回延安,參加了偉大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
    這里還呈列著當年周恩來將軍的墨跡及珍貴的紀念物,中共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于1959年被列為上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于1979年修復并建立紀念館。
    地址: 上海思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