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公園——上海豫園

字號:

豫園位于上海市南市區(qū),占地2萬多平方米,是的江南古典園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豫園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從1559年至1577年建造完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因是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為孝敬父母而造,取意于“愉悅雙親,頤養(yǎng)天年”,故起名為“豫園”。1853年,上海小刀會起義時,豫園點春堂曾作為起義軍的城北指揮部。豫園曾被譽為“奇秀甲于東南”,是一座揉和了我國明、清兩代園林藝術的名園,被國務院定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一進園門,迎面的建筑是三穗堂,抬頭仰望,“城市山林”的四字匾額,形象的反映了豫園所處的環(huán)境:周圍是喧鬧繁華的都市,園內(nèi)則充滿了山林野趣。穿過仰山堂,一座大假山隔池相望。山高12米左右,是用2000噸武康黃石堆疊而成,迂回曲折,氣勢磅礴。豫園的圍墻,是由蜿蜒起伏的五條龍所組成的,龍頭高昂,造型精致,栩栩如生,有吞云吐霧的氣勢。這兩條龍,龍頭相對,中間有一顆珠,被稱為“二龍搶珠”。
    豫園內(nèi)園系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建,全園面積僅2畝許,但山石池沼、大廳堂室、亭軒樓臺一應俱全,花墻小廊,布置得宜,益使小園曲折迂回,疏密有致。內(nèi)園還新建有古戲臺一座?!包c春堂”,因宋代文豪蘇東坡的詩句“翠點春妍”而得名,“點春”在這里暗喻點看喜歡的戲曲和演員的意思,因為對面就是一座大戲臺。“點春堂”曾是太平天國時期上海小刀會起義軍的指揮所。
    “玉華堂”前,臨水而立的有三座石峰,中間一座,便是的“玉玲瓏”它與蘇州留園的“瑞云峰”,杭州花圃的“皺云峰”合稱為江南園林的三大名石,它高3.3米,石上有72個孔洞,從下面燒一燭香,上面會孔孔冒煙,從上面澆一盆水,下面又會洞洞流泉,相傳是宋代花石綱的流散物,至今立在這里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豫園的圍墻,上飾游龍蜿蜒起伏,把園林30多畝的地方分隔成不同的景區(qū),以虛隔作幛景,似隔非隔透出園林豐富的景層,成為豫園內(nèi)一大特色。
    園外商肆櫛比,中國的豫園小商品市場就在這里,與園林建筑渾然一體。毗鄰豫園的城隍廟,原為一座古廟,光緒年間,在廟前后逐漸聚集了不少江湖藝人,加上附近開設有不少茶館、食肆,這一帶變得異常熱鬧,極富地方色彩。
    地址: 上海市南市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