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藝術寶庫”的克孜爾千佛洞,素以優(yōu)美的壁畫著稱。克孜爾千佛洞位于位于庫車和拜城縣之間的克孜爾鄉(xiāng)東南7公里的木扎提河北岸的山麓或峭壁斷崖上??俗螤柷Х鸲幢骋忻魑菟裆?,南臨木扎爾特河和卻勒塔格山,山抱水繞,林木蔥郁,彼此輝映,渾然一體,構成一幅壯美的畫卷。
克孜爾石窟約開鑿于公元三四世紀,即東漢末期。公元六、七世紀為盛,持續(xù)建設五百年左右。伊斯蘭教傳入后逐漸廢棄。目前,已編號的有236個窟,現(xiàn)有135 個窟形比較完整,壁畫保存較完好的有75個洞窟,克孜爾千佛洞的塑像和壁畫均在于支提窟內。壁畫總面積約一萬平方米。
克孜爾千佛洞杰出的藝術成就,集中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窟內瑰麗多彩的壁畫,洞窟壁畫的內容,主要是以佛經題材的釋迦牟尼諸菩薩;比丘阿難眾弟子;本生、佛傳眾故事;經變圖畫,天宮伎樂、飛天、供養(yǎng)人等。其中,描繪在大量菱形畫面中的本生故事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古龜茲藝人在繪制的大量佛神故事中,巧妙地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和事、愛與恨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畫面上??俗螤柺叩奶厥饪咝危诋嬵}材和藝術風格,多方面反映了古龜茲的社會圖象,雖然藝術的主體----塑像多已毀壞,但殘留的壁畫對于研究龜茲社會歷史、佛教、文化藝術以及中西關系,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二是洞窟的建筑,有供僧徒禮佛觀像和講經說法用的支提窟,也有供僧徒居住和坐禪用的毗河羅窟。支提窟中有窟室高大,窟門洞開,正壁塑立佛;主室為長方形,內設塔柱的中心柱窟。毗河羅窟又稱僧房,多為居室加甬道式結構小室內有灶炕等簡單生活設施。這些不同類型和用途的窟,多呈規(guī)律地修建在一起,組合成一個個單元。從配列的情況看,每個單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其布局可以看出,當時克孜爾千佛洞是龜茲一處規(guī)模宏大佛寺。這種窟室結構和布局,在我國石窟建筑中較為罕見。
克孜爾千佛洞為我國四大佛教石窟群之一。位于與庫車毗鄰的拜城縣克孜爾鄉(xiāng)的明屋塔格山,洞窟鑿于木扎特河谷北岸懸崖上。西距庫車73公里,東距拜城67公里。
克孜爾千佛洞始鑿于公元三世紀(東漢末年),五——七世紀為最盛期,至八世紀末逐漸停鑿。
石窟群分兩部分,一為供僧侶居住和坐禪的毗河羅窟,另一為供僧徒拜佛和講經說法用的支提窟。從洞窟排列組合的規(guī)模來看,這里當年曾是佛寺櫛比,香火鼎盛之處。據(jù)專家考證,公元五六世紀 (南北朝)龜茲有居民十余萬,其中克孜爾佛洞僧侶就有逾萬之眾。
這里的壁畫都繪于支提窟內。壁畫題材主要是佛傳、因緣故事和本生故事三類。佛傳故事畫畫面之豐富,在全國佛窟中名列前茅,而因緣故事畫和本生故事畫則以其取材之廣、保存之多而居全國之首。另外,和庫木吐拉千佛洞同樣,克孜爾的壁畫中大量繪以風格獨特的菱形格圖案,為我國其他石窟所罕見,堪稱我國石窟藝苑之奇葩。
克孜爾千佛洞壁畫除了宗教內容之外,還有許多表現(xiàn)農耕、狩獵、歌舞等風習和古絲道商旅往來的題材,反映了古龜茲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
經專家研究,克孜爾千佛洞是我國開鑿最早、規(guī)模的石窟寺群。現(xiàn)存已編號的洞窟236個,其中窟形完整的135個,尚有壁畫的80個,壁畫總面積1萬余平方米。其風格獨特之窟形和壁畫,均可代表龜茲文化的水平,有很高的研究價值。1961年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國家為維修、保護克孜爾千佛洞專門撥巨款,日本友人也予贊助。此項工程已于1990年完工。新設棧道盤旋,參觀方便,千佛洞更顯得氣派非凡。
1994年,龜茲高僧鳩摩羅什誕辰1650年之際,高僧塑像也已雕成開光。這些,更吸引了海內外有關人士和旅游者的極大興趣。
地址: 拜城縣克孜爾鄉(xiāng)的明屋塔格山來
克孜爾石窟約開鑿于公元三四世紀,即東漢末期。公元六、七世紀為盛,持續(xù)建設五百年左右。伊斯蘭教傳入后逐漸廢棄。目前,已編號的有236個窟,現(xiàn)有135 個窟形比較完整,壁畫保存較完好的有75個洞窟,克孜爾千佛洞的塑像和壁畫均在于支提窟內。壁畫總面積約一萬平方米。
克孜爾千佛洞杰出的藝術成就,集中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窟內瑰麗多彩的壁畫,洞窟壁畫的內容,主要是以佛經題材的釋迦牟尼諸菩薩;比丘阿難眾弟子;本生、佛傳眾故事;經變圖畫,天宮伎樂、飛天、供養(yǎng)人等。其中,描繪在大量菱形畫面中的本生故事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古龜茲藝人在繪制的大量佛神故事中,巧妙地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和事、愛與恨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畫面上??俗螤柺叩奶厥饪咝危诋嬵}材和藝術風格,多方面反映了古龜茲的社會圖象,雖然藝術的主體----塑像多已毀壞,但殘留的壁畫對于研究龜茲社會歷史、佛教、文化藝術以及中西關系,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二是洞窟的建筑,有供僧徒禮佛觀像和講經說法用的支提窟,也有供僧徒居住和坐禪用的毗河羅窟。支提窟中有窟室高大,窟門洞開,正壁塑立佛;主室為長方形,內設塔柱的中心柱窟。毗河羅窟又稱僧房,多為居室加甬道式結構小室內有灶炕等簡單生活設施。這些不同類型和用途的窟,多呈規(guī)律地修建在一起,組合成一個個單元。從配列的情況看,每個單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其布局可以看出,當時克孜爾千佛洞是龜茲一處規(guī)模宏大佛寺。這種窟室結構和布局,在我國石窟建筑中較為罕見。
克孜爾千佛洞為我國四大佛教石窟群之一。位于與庫車毗鄰的拜城縣克孜爾鄉(xiāng)的明屋塔格山,洞窟鑿于木扎特河谷北岸懸崖上。西距庫車73公里,東距拜城67公里。
克孜爾千佛洞始鑿于公元三世紀(東漢末年),五——七世紀為最盛期,至八世紀末逐漸停鑿。
石窟群分兩部分,一為供僧侶居住和坐禪的毗河羅窟,另一為供僧徒拜佛和講經說法用的支提窟。從洞窟排列組合的規(guī)模來看,這里當年曾是佛寺櫛比,香火鼎盛之處。據(jù)專家考證,公元五六世紀 (南北朝)龜茲有居民十余萬,其中克孜爾佛洞僧侶就有逾萬之眾。
這里的壁畫都繪于支提窟內。壁畫題材主要是佛傳、因緣故事和本生故事三類。佛傳故事畫畫面之豐富,在全國佛窟中名列前茅,而因緣故事畫和本生故事畫則以其取材之廣、保存之多而居全國之首。另外,和庫木吐拉千佛洞同樣,克孜爾的壁畫中大量繪以風格獨特的菱形格圖案,為我國其他石窟所罕見,堪稱我國石窟藝苑之奇葩。
克孜爾千佛洞壁畫除了宗教內容之外,還有許多表現(xiàn)農耕、狩獵、歌舞等風習和古絲道商旅往來的題材,反映了古龜茲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
經專家研究,克孜爾千佛洞是我國開鑿最早、規(guī)模的石窟寺群。現(xiàn)存已編號的洞窟236個,其中窟形完整的135個,尚有壁畫的80個,壁畫總面積1萬余平方米。其風格獨特之窟形和壁畫,均可代表龜茲文化的水平,有很高的研究價值。1961年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國家為維修、保護克孜爾千佛洞專門撥巨款,日本友人也予贊助。此項工程已于1990年完工。新設棧道盤旋,參觀方便,千佛洞更顯得氣派非凡。
1994年,龜茲高僧鳩摩羅什誕辰1650年之際,高僧塑像也已雕成開光。這些,更吸引了海內外有關人士和旅游者的極大興趣。
地址: 拜城縣克孜爾鄉(xiāng)的明屋塔格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