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蘇旅游景點——庫木吐拉千佛洞

字號:

庫木吐拉千佛洞開鑿在庫車縣城西北30公里的渭干河谷東岸。
    庫木吐拉千佛洞開鑿可分三個時期,第一期約在兩晉時期;第二期約在南北朝至隋朝;第三期從隋唐延續(xù)到宋代。庫木吐拉石窟壁畫的藝術特點從時間上看,它是中原地區(qū)佛教藝術的先驅(qū);從空間上看,它是世界古文化發(fā)源的四大古國及其希臘和羅馬的文化藝術交流的匯集點,所以它不僅有西方文化和中原地區(qū)文化的影響,同時又有著本地獨特的藝術風格,洞窟內(nèi)還藏有大量的僧侶題名、題記以及并行的回鶻文題記、古龜茲文題記。
    克孜爾千佛洞背倚明屋塔格山,南臨木扎爾特河和卻勒塔格山,山抱水繞,林木蔥郁,彼此輝映,渾然一體,構成一幅壯美的畫卷.
    克孜爾石窟約開鑿于公元三四世紀,即東漢末期。公元六、七世紀為盛,持續(xù)建設五百年左右。伊斯蘭教傳入后逐漸廢棄。目前,已編號的有236個窟,現(xiàn)有135 個窟形比較完整,壁畫保存較完好的有75個洞窟,克孜爾千佛洞的塑像和壁畫均在于支提窟內(nèi)。壁畫總面積約一萬平方米。
    克孜爾千佛洞杰出的藝術成就,集中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窟內(nèi)瑰麗多彩的壁畫,洞窟壁畫的內(nèi)容,主要是以佛經(jīng)題材的釋迦牟尼諸菩薩;比丘阿難眾弟子;本生、佛傳眾故事;經(jīng)變圖畫,天宮伎樂、飛天、供養(yǎng)人等。其中,描繪在大量菱形畫面中的本生故事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古龜茲藝人在繪制的大量佛神故事中,巧妙地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和事、愛與恨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畫面上??俗螤柺叩奶厥饪咝危诋嬵}材和藝術風格,多方面反映了古龜茲的社會圖象,雖然藝術的主體----塑像多已毀壞,但殘留的壁畫對于研究龜茲社會歷史、佛教、文化藝術以及中西關系,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二是洞窟的建筑,有供僧徒禮佛觀像和講經(jīng)說法用的支提窟,也有供僧徒居住和坐禪用的毗河羅窟。支提窟中有窟室高大,窟門洞開,正壁塑立佛;主室為長方形,內(nèi)設塔柱的中心柱窟。毗河羅窟又稱僧房,多為居室加甬道式結(jié)構小室內(nèi)有灶炕等簡單生活設施。這些不同類型和用途的窟,多呈規(guī)律地修建在一起,組合成一個個單元。從配列的情況看,每個單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其布局可以看出,當時克孜爾千佛洞是龜茲一處規(guī)模宏大佛寺。這種窟室結(jié)構和布局,在我國石窟建筑中較為罕見。
    地址: 在庫車縣城西北30公里的渭干河谷東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