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景點——孫基烽火臺

字號:

兩座峰火臺位于尉犁縣城東40公里處,距庫爾勒直線距離35公里,即將修通的庫爾勒至營盤公路正好路過此處,在東經85°20',北緯40°10',海拔889米.巴音郭楞人民即將此處辟為一大旅游勝地。
    孫基烽火臺高于地表約10米的雅丹地貌上,烽火臺原高10米,現殘高3米,原方形,現僅剩東南角一小部分,周長30米以土塊壘砌,檉柳枝防潮層,每39公分墊一層拉筋建筑材料,拉筋材料一層蘆葦,一層檉柳枝間隔相墊。至今可看到檉柳枝和蘆葦的殘段,土塊尺寸為38×23×11厘米,和我們目前仍使用簡陋的土木建筑土塊大小相似。真如古話講:世上過了多少年,磚瓦土塊總不變。從目前出土的幾千年前的土塊磚瓦,尺寸都是一致的,可見古人設計的磚瓦土塊尺寸是符合建筑結構力學原理的,人類用千年而不衰。烽火臺中央有圓孔,為放烽煙報警的洞孔,從烽火臺采集到的陶片,年代為西漢。
    另一座烽火臺位于東烽火臺2.5公里處,海拔為887米,其依勢就簡,建在了一個洼地內,雖歷經千年的風沙襲擊,依然威風凜凜的矗立著。西烽火臺是正方形,上小下大,殘高10米,烽體周長36.5米,東南面殘壞嚴重,烽體南壁有一斜坡堆積,烽體所用土坯和拉筋,防潮層材料相同,所不同的拉筋材料胡楊枝多了起來,估計為就近取材所致。烽火臺附近散布有陶片,據此考證也為西漢烽火臺。
    以前人們以為漢代烽火臺只修到嘉峪關,現在知道修到了敦煌,殊不知歷西漢王朝從敦煌到巴音郭楞的輪臺800多公里,共修了300個烽火臺,其中庫爾勒至輪臺100多公里。迄今發(fā)現的阿克墩、卡勒塔、廷木墩、喀拉亞等17座烽火臺。由于當地的氣候極干旱,烽火臺又遠離水源,無法開墾耕種,因而這十幾座烽火臺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下來,象這樣歷史悠悠,保存完整的古烽火臺遺址,在國內可以說是極少的。
    孫基烽火臺,遇險報驚,平時傳信,緊急時烽煙傳千里,和平時親情報父母,為漢朝統治西域三十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真是:
    三百烽燧到天邊,春風夢牽戍人還。
    沙灘風急卷寒心,高堂如天日如年。
    大聲嘆息小聲悲,萬丈戰(zhàn)云又跨鞍。
    狼煙未起報和平,鴻雁稍母請欲眠。
    地址: 兩座峰火臺位于尉犁縣城東40公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