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惠農(nóng)縣廟臺鄉(xiāng)省嵬村,為黨項族首領(lǐng)李德明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所筑。遺址為正方形,邊長600米,設(shè)東南兩城門,墻體為黃土夯實,殘墻1.5米。1965年,寧夏博物館在此挖掘出唐、宋、西夏等朝錢幣、古陶瓷器及鐵器,已被列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guān)于省嵬城的建筑,史料記載不多?!睹饕唤y(tǒng)志》載:省嵬城在河?xùn)|,河?xùn)|廢城也?!都尉笇幭男轮尽份d:“省嵬城,河?xùn)|廢城也,未詳其始?!薄秾幭母尽份d:“嵬城遺址在省嵬山下,西南去府(今銀川市)東北一百四十里,逾黃河?!眳菑V成《西夏書事》載:“天圣(北宋)二年(公元1024年)春二月,德明做省嵬城于定州(西夏將銀川以北為定州)。”這些記載雖簡,但卻載明了省嵬城遺址的所在地點。
西夏王朝是以黨項羌族為主體建立起的多民族國家政權(quán),于1032年(宋天圣10年)建國,1227年被成吉思汗所滅,歷時近200年。李元昊的祖上拓跋思恭曾為唐朝鎮(zhèn)壓黃剿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立下戰(zhàn)功,被唐僖宗賜姓李,至他的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都受到重用。李元昊這位軍事天才不贊成父親德明向宋稱臣。老辣的德明當(dāng)時鑒于時機不成熟,對兒子說:“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錦綺,此宋恩也,不可負!”元昊頂撞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祈便。英雄之生,當(dāng)王耳,何錦綺為?”雄心壯志可見一斑。
元昊建國后,升興州首府為興慶府(今銀川市),之后的年代里組織創(chuàng)制西夏文字。西夏文形體方正,結(jié)構(gòu)復(fù)雜,筆畫較多,約有6000字左右,字體有草、篆、隸、楷等。西夏崇尚佛教,把佛教定為國教,規(guī)定每一季第一個月的朔日(初一)為“圣節(jié)”。讓官民屆時燒香拜佛,不惜用行政手段來推行佛教,并接受漢文化及吐藩、回鶻文化,從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西夏文化體系。宋代歐陽修曾就元昊治國有方進行過評價:“威能畏其下,恩能死其人。”
1032年西夏王李德明卒,其子元昊嗣位,首先去掉唐、宋時期所賜給的李、趙姓氏,自號嵬名氏,自標(biāo)吾祖“可汗”(即天子的意思)。李德明用自己祖先嵬名氏(黨項羌的姓名)給建起的省嵬城取名。其意可謂深謀遠慮,確有自稱一統(tǒng)的想法。嵬城遺址曾出土一具禿發(fā)瓷制人頭。元昊曾于明道二年(1033)下令禿發(fā)。這件文物彌足珍貴。
地址: 在省嵬山下,西南去府(今銀川市)東北一百四十里,逾黃河
西夏王朝是以黨項羌族為主體建立起的多民族國家政權(quán),于1032年(宋天圣10年)建國,1227年被成吉思汗所滅,歷時近200年。李元昊的祖上拓跋思恭曾為唐朝鎮(zhèn)壓黃剿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立下戰(zhàn)功,被唐僖宗賜姓李,至他的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都受到重用。李元昊這位軍事天才不贊成父親德明向宋稱臣。老辣的德明當(dāng)時鑒于時機不成熟,對兒子說:“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錦綺,此宋恩也,不可負!”元昊頂撞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祈便。英雄之生,當(dāng)王耳,何錦綺為?”雄心壯志可見一斑。
元昊建國后,升興州首府為興慶府(今銀川市),之后的年代里組織創(chuàng)制西夏文字。西夏文形體方正,結(jié)構(gòu)復(fù)雜,筆畫較多,約有6000字左右,字體有草、篆、隸、楷等。西夏崇尚佛教,把佛教定為國教,規(guī)定每一季第一個月的朔日(初一)為“圣節(jié)”。讓官民屆時燒香拜佛,不惜用行政手段來推行佛教,并接受漢文化及吐藩、回鶻文化,從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西夏文化體系。宋代歐陽修曾就元昊治國有方進行過評價:“威能畏其下,恩能死其人。”
1032年西夏王李德明卒,其子元昊嗣位,首先去掉唐、宋時期所賜給的李、趙姓氏,自號嵬名氏,自標(biāo)吾祖“可汗”(即天子的意思)。李德明用自己祖先嵬名氏(黨項羌的姓名)給建起的省嵬城取名。其意可謂深謀遠慮,確有自稱一統(tǒng)的想法。嵬城遺址曾出土一具禿發(fā)瓷制人頭。元昊曾于明道二年(1033)下令禿發(fā)。這件文物彌足珍貴。
地址: 在省嵬山下,西南去府(今銀川市)東北一百四十里,逾黃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