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理論(1)

字號:

考綱要求
    考試大綱對本章的具體要求是:
    1."了解*失敗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辟革命新道路的實踐。"
    2."掌握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基本理論。"
    3."理解革命新道路理論的重大意義。"
    考綱分析
    本章的中心任務是:系統(tǒng)地闡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的形成、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揭示了中國革命的特殊規(guī)律。學習本章,要把握好以下方面的問題:
    首先,中國革命經歷了一個從城市起義到工農武裝割據的實踐和認識過程。
    其次,毛澤東在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過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不僅在實踐上首先把革命進攻方向轉向農村,而且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結合起來,逐步從理論上闡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問題,有力地推動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進程,最終實現了奪取全國政權的戰(zhàn)略目標。
    再次,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
    應試練習
    一、選擇題
    1.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zhàn)爭和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端是(A)
    A.南昌起義
    B.八七會議
    C.秋收起義
    D.三灣改編
    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zhàn)爭和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端是(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一槍的是)南昌起義
    2.第一次明確指出黨的工作應以鄉(xiāng)村為中心這一思想的著作是(C)
    A.《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B.《井岡山的斗爭》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對本本主義》
    *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的總方針的會議是八七會議
    3.*失敗后建立的南京國民黨政權的性質(B)
    A.地主階級政權
    B.城市買辦和鄉(xiāng)村豪紳階級政權
    C.資產階級政權
    D.民族資產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政權
    4."工家武裝割據"的基本內容是(B)
    A.武裝斗爭
    B.土地革命
    C.根據地建設
    D.政權建設
    中國"工農武裝割據"的中心內容是土地革命
    5.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是(C)
    A.陜甘寧根據地
    B.太行山根據地
    C.晉察冀根據地
    D.晉冀魯豫根據地
    6.中國共產黨歷制定的第一個土地法是(B)
    A.《中國土地法大綱》
    B.《井岡山土地法》
    C.《興國土地法》
    D.《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土地法》
    7.土地革命時期主張實行"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和消滅富農政策的是(D)
    A.陳獨秀
    B.瞿秋白
    C.李立三
    D.王明
    8.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土地政策是(A)
    A.減租減息
    B.沒收地主土地
    C.消滅封建剝削制度
    D.取消富農經濟
    9.把減租減息政策改為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政策的文件是(C)
    A.《井岡山土地法》
    B.《興國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國土地法大綱》
    10.我黨提出把工作重點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的會議是(C)
    A.八七會議
    B.中共六大
    C.七屆二中全會
    D.十二月會議
    11.標志中國革命由國民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zhàn)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的會議是(C)
    A.八七會議
    B.古田會議
    C.遵義會議
    D.洛川會議
    12.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A)
    A.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B.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C.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D.洪湖革命根據地
    13.三灣改編的主要內容是(A)
    A.建立黨的各級組織和黨代表制度
    B.整編軍隊
    C.制定奪取長沙的計劃
    D.向井岡山進軍
    14.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C)
    A.相當力量紅軍的存在
    B.共產黨的領導
    C.中國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
    D.國民革命的影響
    15.毛澤東奠定了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理論的唯物主義哲學基礎的著作是(D)
    A.《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B.《井岡山的斗爭》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對本本主義》
    16.中國革命的特點和優(yōu)點是(B)
    A.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
    B.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
    C.以反帝反封建為兩*任務
    D.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
    17.標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成熟的會議(D)
    A.中共八七會議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遵義會議
    18.解放戰(zhàn)爭時期,揭開戰(zhàn)略決戰(zhàn)序幕的是(B)
    A.遼沈戰(zhàn)役
    B.濟南戰(zhàn)役
    C.淮海戰(zhàn)役
    D.平津戰(zhàn)役
    19.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是在(D)
    A.八七會議后
    B.中共六大后
    C.古田會議后
    D.遵義會議后
    20.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斗爭的形式是(D)
    A.反對帝國主義的武裝斗爭
    B.*土豪劣紳,一切權力歸農會
    C.抗捐抗稅,*土豪劣紳
    D.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qū)域的建立和發(fā)展
    二、辨析題
    1.遵義會議集中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錯誤)
    答:(1)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國共產黨在遵義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集中解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路線問題和組織領導問題,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
    (2)遵義會議在極端危急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成為中國共產黨歷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才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
    2.毛澤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實際上提出了以鄉(xiāng)村為中心的思想。(正確)
    答:(1)1930年1月,毛澤東寫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信,否定了照搬外國經驗的"城市中心論",明確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qū)域的建立和發(fā)展,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形式,和農民斗爭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并且無疑義地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2)這個結論把建立小塊紅色政權提高到將來奪取全國政權的必由之路的高度,實際上提出了以鄉(xiāng)村為中心,逐步積蓄革命力量,創(chuàng)造條件奪取中心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思想,標志著"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基本形成。
    3.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社會的性質和全國革命形勢繼續(xù)向前發(fā)展。(錯誤)
    答:(1)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由于近代中國經濟發(fā)展不平衡,中國社會經濟中占優(yōu)勢地位的不是統(tǒng)一的資本主義經濟,而是地方性的自給自足的農業(yè)經濟。中國廣大的人力物力資源在農村,而中國城市不能完全控制農村,農村卻可以不依賴城市而獨立存在,這就為紅色政權的存在奠定了物質基礎;
    (2)由于近代中國政治發(fā)展不平衡,廣大農村是反動統(tǒng)治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而農民又是革命的主力軍,這又使紅色政權獲得了深厚的階級基礎;
    (3)由于幾個帝國主義國家間接統(tǒng)治和互相間的斗爭,造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和連綿不斷的軍閥混戰(zhàn),使紅色政權獲得了存在和發(fā)展的縫隙;
    (4)由于中國是一個大國,革命力量有廣泛的回旋余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特殊國情,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fā)展的最根本原因。
    (5)蔣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國民黨政權,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新軍閥政權,它不僅未能解決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相反,卻使各種社會矛盾更加尖銳、激化,促使中國革命的形勢必然繼續(xù)向前發(fā)展。因此,全國革命形勢的繼續(xù)發(fā)展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的客觀條件。
    4.工農武裝割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內容和主要形式。(錯誤)
    答:(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國情決定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堅持工農武裝割據。
    ①"工農武裝割據"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土地革命為主要內容,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zhàn)略陣地的三者緊密結合。
    ②只有進行土地革命,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廣泛動員和組織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群眾參加武裝斗爭,鞏固和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裝,進行武裝斗爭,才能有效地開展土地革命,保衛(wèi)根據地的發(fā)展;只有建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堅實的基礎,武裝斗爭才有可靠的依托。
    ③工農武裝割據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內容和主要形式。   
    (2)當新民主主義革命變?yōu)樯鐣髁x革命以后,黨的工作重點已經由農村轉到城市,開始由城市領導農村的新時期,所以社會主義革命的重要內容和主要形式是:在經濟上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在政治上確立社會主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