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寺位于龍?zhí)断φ账轮薪?3號,始建于明代。據(jù)趙吉士育嬰堂碑記云:夕照寺清代順治初已毀,僅存屋一楹,雍正年間文覺禪師元信退居于此,將殿宇修潔完整,乾隆年間在后殿(地藏殿)兩隔墻增添壁畫,左為王安昆書高松賦,右為陳壽山畫雙松,皆一時名筆,流傳至今,現(xiàn)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收存。
現(xiàn)存為清代建筑,座北朝南,《宸垣識略》記清雍正、乾隆年間曾進行修繕,現(xiàn)存山門三間,大殿三間,后殿五間。創(chuàng)建年代無考(有說建于明代),清順治初年僅存屋一楹,后重建,雍正年間復(fù)修。
夕照寺大殿兩座,前殿三間,后殿為大悲殿。大悲殿西壁有《古松圖》,二丈余,五松縱橫,是畫家陳壽山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所畫;東壁為王安昆手書行草梁朝沈約的《高松賦》并跋,高丈余,行款端若引繩。書畫雙壁,皆為當(dāng)時名筆,是夕照寺的文物珍寶?!豆潘蓤D》和《高松賦》存北京文物研究所。寺東有挹翠軒,軒前有松樹水池。禪房花草茂盛,丁香盛開時可與法源寺丁香媲美。禪房后有小榭,與榭斜對有座四角小亭,拾級而登可以遠(yuǎn)眺。相傳此地為燕京八景之一的“金臺夕照”遺址。
崇文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 崇文區(qū)夕照寺中街
現(xiàn)存為清代建筑,座北朝南,《宸垣識略》記清雍正、乾隆年間曾進行修繕,現(xiàn)存山門三間,大殿三間,后殿五間。創(chuàng)建年代無考(有說建于明代),清順治初年僅存屋一楹,后重建,雍正年間復(fù)修。
夕照寺大殿兩座,前殿三間,后殿為大悲殿。大悲殿西壁有《古松圖》,二丈余,五松縱橫,是畫家陳壽山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所畫;東壁為王安昆手書行草梁朝沈約的《高松賦》并跋,高丈余,行款端若引繩。書畫雙壁,皆為當(dāng)時名筆,是夕照寺的文物珍寶?!豆潘蓤D》和《高松賦》存北京文物研究所。寺東有挹翠軒,軒前有松樹水池。禪房花草茂盛,丁香盛開時可與法源寺丁香媲美。禪房后有小榭,與榭斜對有座四角小亭,拾級而登可以遠(yuǎn)眺。相傳此地為燕京八景之一的“金臺夕照”遺址。
崇文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 崇文區(qū)夕照寺中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