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要哲學家簡介
畢達哥拉斯(b.c.580-550))古希臘哲學家、數(shù)學家。認為數(shù)是先于世界而且獨立于世界的本原。
蘇格拉底(b.c469-270)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認為自然界是神按照一定目的創(chuàng)造的,反對研究自然界,因為會褻瀆神。人應該研究自己的心靈,心靈是獨立于肉體而存在的。美德就是知識.。晚年被*以散布邪說而處死。
德謨克利特(b.c.460-370)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認為原子和虛空是萬物的本原。原子是一種“存在”,虛空是一種“非存在”,但虛空不是虛無,它為原子提供了存在的空間,即“非存在” 為“存在”提供了空間。原子不斷運動,從而產生了整個世界。
安提西尼(b.c.435-370)古希臘哲學家,犬儒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認為個別才是真實的存在,概念只是空洞的名稱。宣揚克己自律,獨善其身,對一切無動于衷。
柏拉圖(b.c.427-347)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認為一切可以感知的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不真實的;但具體的、個別的事物都有其一般的概念即理念,理念是永恒的,具體事物只是理念的“影子”或“摹本”?!吧啤笔歉呒壍睦砟?,據(jù)此提出了理想國的概念。
亞里士多德(b.c.384-322)古希臘哲學家、古代偉大的學者之一。對柏拉圖理論進行了批判,認為具體事物是第一位的,概念是派生的。認為存在事物的第一推動力,被中世紀經院哲學家引用證明上帝的存在。就整體來說,比較傾向于唯心主義。
伊壁鳩魯(b.c.341-279)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發(fā)展了德謨克利特關于原子的唯物主義學說,強調感情的認識作用,認為國家起源于人們的契約,人應該追求幸福。
芝諾(K. Zenon, b.c336-264)古希臘哲學家、斯多噶派創(chuàng)始人。斯多噶派一詞源自STOA,畫廊柱子的意思,因為芝諾講課處有畫廊柱子而使學派得名。斯多噶派既有唯物主義傾向,又有宿命論和神秘主義色彩。
盧克萊修(b.c.99-55)古羅馬唯物主義哲學家。認為一切都由原子構成,原子在不斷運動宇宙是無限的,主張無神論。主要著作:《物性論》。
阿奎那(1226-1274)中世紀法國經院哲學家。利用亞理士多德學說中的部分觀點,論證上帝的存在,認為整個世界是上帝從虛無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主要著作:《神學大全》。
布魯諾(1548-1600)意大利唯物主義哲學家、自然科學家。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沒有中心,太陽只是普通的行星,太陽系只是一個天體系統(tǒng),物質是宇宙間萬物普通的共同的本質。主要著作:《論原因、本質和一》。
培根(F. Bacon, 1561-1626)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始祖。主張用世界本來面目去認識自然,征服自然,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主要著作:《論科學的發(fā)展》、《新工具論》。
霍布斯(1588-1679)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曾經是培根的秘書和助手。他使培根的哲學思想系統(tǒng)化,主張用力學、數(shù)學來說明世界,是機械唯物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主要著作:《論物質》、《論人》。
洛克(1632-1704)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發(fā)展了培根的哲學體系,認為知識起源于感覺經驗,并在政治上提出了分權理論。主要著作:《人類理智論》、《政府論》。
斯賓諾莎(1632-1677)荷蘭唯物主義哲學家、唯理論的主要代表。認為實體是不變的無限的存在,沒有超自然的上帝存在,實體本身就是上帝,具有泛神論的傾向。主要著作;《倫理學》。
馬勒伯朗士(1638-1715)法國唯心主義哲學家。認為神是宇宙的實體,神不僅創(chuàng)造萬物,并且自身也包含萬物。主要著作:《真理的探索》。
梅葉(1664-1729)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認為物質是的存在,物質的運動不需要超自然的、精神的推動力。主要著作:《遺書》。
盧梭(1712-1778)法國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自然神論者。認為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感覺是認識的根源,但不否認上帝和靈魂的存在。主要著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社會契約論》。
休謨(1713-1776)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不可知論的創(chuàng)始人。認為知識來源于經驗,經驗包括兩部分知覺:印象和思維。知覺之外有無客觀物質,人們不可能知道。主要著作:《人性論》、《人類理解力研究》。
康德(1724-1804)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創(chuàng)始人。主張在人的意識之外有“自在之物”,是不可認識的“本體”,人所認識的只是現(xiàn)象。人的認識有三個階段:感性、知性、理性。提出永恒不變的道德原則,即絕對命令。主要著作:《實踐理性批判》。
霍爾巴赫(1723-1789))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隙ㄎ镔|運動的永恒性,堅持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主要著作:《自然的體系》。
費希特(1762-1814)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提出三個基本命題:“自我設定自身”、“自我設定非我”、“自我非我統(tǒng)一”,強調人的能動作用。主要著作:《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黑格爾(1770-1831)德國偉大的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創(chuàng)立了歐洲歷大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絕對理念,世界充滿著矛盾,永遠處在運動和變化之中。主要著作:《哲學全書》。
孔德(1798-1857)法國實證主義哲學家。認為哲學不是抽象的推理而應以“實證的事實”為依據(jù),即經驗事實和經驗現(xiàn)象。認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不是以“實證的事實”為研究對象,所以都是不確實的,不科學的。主要著作:《實證哲學教程》。
費爾巴哈(1804-1872)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隙ㄈ耸亲匀坏漠a物,是思維和存在的統(tǒng)一體,主張唯物主義的反映論。主要著作:《基督教的本質》。
斯賓塞(1820-1903)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實證論的主要代表。他認為以庸俗進化論為基礎的綜合哲學,可以解釋一切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并主張不可知論。主要著作:《綜合哲學》。
馬赫(1838-1916)奧地利唯心主義哲學家、物理學家。認為要素是宇宙間的實在,感覺和物體只不過是“要素的復合”。他在力學、光學、聲學等領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著作:《感覺與分析》、《認識與謬誤》。
尼采(1844-1900)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唯意志論者。認為自然和社會進化的決定力量是意志,歷史的進程就是意志實現(xiàn)其自身的過程。人的目的在于發(fā)揮權力,擴張自我,“超人”是歷史的創(chuàng)作者。主要著作:《悲劇的誕生》、《權力意志》。
柏格森(1859-1941)法國唯心主義哲學家。認為生命的沖動是一種綿延,是的實在。綿延是自由的創(chuàng)造意志,生物進化是自由意志的創(chuàng)造過程。主要著作:《時間與自由意志》、《形而上學導論》。
羅素(1872-1970)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提出原子邏輯論,用原子邏輯來構造世界。主要著作:《哲學原理》。
畢達哥拉斯(b.c.580-550))古希臘哲學家、數(shù)學家。認為數(shù)是先于世界而且獨立于世界的本原。
蘇格拉底(b.c469-270)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認為自然界是神按照一定目的創(chuàng)造的,反對研究自然界,因為會褻瀆神。人應該研究自己的心靈,心靈是獨立于肉體而存在的。美德就是知識.。晚年被*以散布邪說而處死。
德謨克利特(b.c.460-370)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認為原子和虛空是萬物的本原。原子是一種“存在”,虛空是一種“非存在”,但虛空不是虛無,它為原子提供了存在的空間,即“非存在” 為“存在”提供了空間。原子不斷運動,從而產生了整個世界。
安提西尼(b.c.435-370)古希臘哲學家,犬儒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認為個別才是真實的存在,概念只是空洞的名稱。宣揚克己自律,獨善其身,對一切無動于衷。
柏拉圖(b.c.427-347)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認為一切可以感知的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不真實的;但具體的、個別的事物都有其一般的概念即理念,理念是永恒的,具體事物只是理念的“影子”或“摹本”?!吧啤笔歉呒壍睦砟?,據(jù)此提出了理想國的概念。
亞里士多德(b.c.384-322)古希臘哲學家、古代偉大的學者之一。對柏拉圖理論進行了批判,認為具體事物是第一位的,概念是派生的。認為存在事物的第一推動力,被中世紀經院哲學家引用證明上帝的存在。就整體來說,比較傾向于唯心主義。
伊壁鳩魯(b.c.341-279)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發(fā)展了德謨克利特關于原子的唯物主義學說,強調感情的認識作用,認為國家起源于人們的契約,人應該追求幸福。
芝諾(K. Zenon, b.c336-264)古希臘哲學家、斯多噶派創(chuàng)始人。斯多噶派一詞源自STOA,畫廊柱子的意思,因為芝諾講課處有畫廊柱子而使學派得名。斯多噶派既有唯物主義傾向,又有宿命論和神秘主義色彩。
盧克萊修(b.c.99-55)古羅馬唯物主義哲學家。認為一切都由原子構成,原子在不斷運動宇宙是無限的,主張無神論。主要著作:《物性論》。
阿奎那(1226-1274)中世紀法國經院哲學家。利用亞理士多德學說中的部分觀點,論證上帝的存在,認為整個世界是上帝從虛無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主要著作:《神學大全》。
布魯諾(1548-1600)意大利唯物主義哲學家、自然科學家。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沒有中心,太陽只是普通的行星,太陽系只是一個天體系統(tǒng),物質是宇宙間萬物普通的共同的本質。主要著作:《論原因、本質和一》。
培根(F. Bacon, 1561-1626)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始祖。主張用世界本來面目去認識自然,征服自然,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主要著作:《論科學的發(fā)展》、《新工具論》。
霍布斯(1588-1679)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曾經是培根的秘書和助手。他使培根的哲學思想系統(tǒng)化,主張用力學、數(shù)學來說明世界,是機械唯物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主要著作:《論物質》、《論人》。
洛克(1632-1704)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發(fā)展了培根的哲學體系,認為知識起源于感覺經驗,并在政治上提出了分權理論。主要著作:《人類理智論》、《政府論》。
斯賓諾莎(1632-1677)荷蘭唯物主義哲學家、唯理論的主要代表。認為實體是不變的無限的存在,沒有超自然的上帝存在,實體本身就是上帝,具有泛神論的傾向。主要著作;《倫理學》。
馬勒伯朗士(1638-1715)法國唯心主義哲學家。認為神是宇宙的實體,神不僅創(chuàng)造萬物,并且自身也包含萬物。主要著作:《真理的探索》。
梅葉(1664-1729)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認為物質是的存在,物質的運動不需要超自然的、精神的推動力。主要著作:《遺書》。
盧梭(1712-1778)法國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自然神論者。認為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感覺是認識的根源,但不否認上帝和靈魂的存在。主要著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社會契約論》。
休謨(1713-1776)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不可知論的創(chuàng)始人。認為知識來源于經驗,經驗包括兩部分知覺:印象和思維。知覺之外有無客觀物質,人們不可能知道。主要著作:《人性論》、《人類理解力研究》。
康德(1724-1804)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創(chuàng)始人。主張在人的意識之外有“自在之物”,是不可認識的“本體”,人所認識的只是現(xiàn)象。人的認識有三個階段:感性、知性、理性。提出永恒不變的道德原則,即絕對命令。主要著作:《實踐理性批判》。
霍爾巴赫(1723-1789))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隙ㄎ镔|運動的永恒性,堅持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主要著作:《自然的體系》。
費希特(1762-1814)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提出三個基本命題:“自我設定自身”、“自我設定非我”、“自我非我統(tǒng)一”,強調人的能動作用。主要著作:《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黑格爾(1770-1831)德國偉大的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創(chuàng)立了歐洲歷大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絕對理念,世界充滿著矛盾,永遠處在運動和變化之中。主要著作:《哲學全書》。
孔德(1798-1857)法國實證主義哲學家。認為哲學不是抽象的推理而應以“實證的事實”為依據(jù),即經驗事實和經驗現(xiàn)象。認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不是以“實證的事實”為研究對象,所以都是不確實的,不科學的。主要著作:《實證哲學教程》。
費爾巴哈(1804-1872)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隙ㄈ耸亲匀坏漠a物,是思維和存在的統(tǒng)一體,主張唯物主義的反映論。主要著作:《基督教的本質》。
斯賓塞(1820-1903)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實證論的主要代表。他認為以庸俗進化論為基礎的綜合哲學,可以解釋一切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并主張不可知論。主要著作:《綜合哲學》。
馬赫(1838-1916)奧地利唯心主義哲學家、物理學家。認為要素是宇宙間的實在,感覺和物體只不過是“要素的復合”。他在力學、光學、聲學等領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著作:《感覺與分析》、《認識與謬誤》。
尼采(1844-1900)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唯意志論者。認為自然和社會進化的決定力量是意志,歷史的進程就是意志實現(xiàn)其自身的過程。人的目的在于發(fā)揮權力,擴張自我,“超人”是歷史的創(chuàng)作者。主要著作:《悲劇的誕生》、《權力意志》。
柏格森(1859-1941)法國唯心主義哲學家。認為生命的沖動是一種綿延,是的實在。綿延是自由的創(chuàng)造意志,生物進化是自由意志的創(chuàng)造過程。主要著作:《時間與自由意志》、《形而上學導論》。
羅素(1872-1970)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提出原子邏輯論,用原子邏輯來構造世界。主要著作:《哲學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