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考試語文資料全集(27)

字號:

第3章. 地理知識
     3.3. 世界地理
     3.3.2. 世界地理分區(qū)
     3.3.2.1. 亞洲
     (1)亞洲概述。
     1)位置。亞洲位于東半球東北部,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西亞的西北部瀕臨地中海和黑海。地中海和黑海屬于大西洋。
     2)海陸。亞洲面積約4 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30%,是世界第一大洲。亞洲的半島和島嶼眾多,是世界上半島面積、島嶼面積第二的大洲。亞洲南部有三大半島: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阿拉伯半島是世界面積的半島。亞洲東緣有島弧群,包括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和馬來群島等。馬來群島是世界上的群島。3)地形。亞洲的地形多種多樣,以山地和高原為主。它們約占全洲面積的四分之三。亞洲平均海拔約950米,僅次于南極洲,居世界第二。亞洲地勢起伏大。既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 848米),又有全球最低的洼地———死海(湖南低于海平面400米)。亞洲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出一系列高大山脈,主要有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等。喜馬拉雅山脈是全球最雄偉高大的山系,其峰珠穆朗瑪峰有“世界第三極”之稱。這些山脈間分布著若干高原和盆地,主要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準(zhǔn)噶爾盆地、柴達木貧地等。此外,還有西亞的阿拉伯高原、北亞的中西伯利亞高原、南亞的德干高原等。在山地和高原的外側(cè),分布有大平原:中國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南亞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北亞的西西伯利亞平原等。
     4)氣候特點及主要氣候分布。
    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
     主要分布區(qū)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
     馬來群島和馬來半島南部
    熱帶沙漠氣候
     終年高溫少雨
     阿拉伯半島和印度河平原
    熱帶季風(fēng)氣候
     終年高溫,分早、雨兩季
     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中國秦淮以南和日本南部
    地中海氣候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地中海沿岸 (北京安通學(xué)校提供)
    溫帶季風(fēng)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中國秦淮以北和日本北部、朝鮮、韓國和俄羅斯遠東
    溫帶大陸性氣候
     降水量少,氣溫年較差和舊較差大
     亞洲中部和西部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涼爽
     亞洲北部
    極地氣候
     終年嚴(yán)寒
     西伯利亞北部和北冰洋島嶼
    高山氣候
     氣候垂直變化顯著
     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及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亞洲地跨寒溫?zé)崛龓?,氣候類型多樣,季風(fēng)氣候顯著。
     5.主要河流、湖泊。
     亞洲許多大河多發(fā)源于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流出。流入太平洋的大河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大河有:印度河、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大河有:鄂畢河、葉尼賽河、勒拿河等。長江長6 300千米,是亞洲第一長河,水量僅次于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是世界第三大河。亞洲中西部內(nèi)陸地區(qū)有內(nèi)流河: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等。亞洲的湖泊分布較廣泛,有北亞、中亞、西亞、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湖群等五大湖區(qū)。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和的咸水湖,死海是世界最低的湖泊,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深度1620米)。
     (2)東亞。東亞是指亞洲的東部地區(qū),位于太平洋的西側(cè)。東亞的五個國家及其首都見表。
    國家
     中國
     蒙古
     朝鮮
     韓國
     日本
    首都
     北京
     烏蘭巴托
     平壤
     漢城
     東京
     目前,東亞東部地區(qū)是東亞經(jīng)濟發(fā)展最迅速的地區(qū),也是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最迅速的地區(qū)之一。日本、韓國從二十世紀(jì)六十年代起,經(jīng)濟增長迅速,先后成為工業(yè)化國家。中國、朝鮮、韓國和日本的沿海地區(qū)分布著許多世界工業(yè)地帶、工業(yè)區(qū)和經(jīng)濟特區(qū),其產(chǎn)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并銷往世界各地。
     (3)東南亞。東南亞位于亞洲東南部,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組成。東南亞的10個國家及其首都見表。
    國家
     越南
     老撾
     柬埔寨
     泰國
     緬甸
     馬來西亞
     新加坡
     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
     文萊
    首都
     河內(nèi)
     萬象
     金邊
     曼谷
     仰光
     吉隆坡
     新加坡
     馬尼拉
     雅加達
     斯里巴加灣
     東南亞地處亞洲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之間、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馬來半島與蘇門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這一“路口”的咽喉要地,是從歐洲、非洲到東亞和東南亞最短航線的必經(jīng)之地。東南亞地形多山。中南半島山河相間分布,河流下游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馬來群島地形崎嶇,沿海為平原,多火山地震。東南亞的熱帶季風(fēng)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使東南亞成為世界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金雞納、胡椒等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產(chǎn)地。中南半島各三角洲和沖積平原地區(qū)是世界稻米產(chǎn)區(qū)。柚木、楠木等名貴木材主要產(chǎn)于緬甸和泰國。東南亞礦產(chǎn)資源以錫和石油最重要。東南亞各國多以一兩種農(nóng)產(chǎn)品或礦產(chǎn)品的出口為經(jīng)濟支柱,對國外市場有嚴(yán)重依賴性。目前,東南亞各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很不平衡,多數(shù)國家的基礎(chǔ)工業(yè)仍較薄弱。(北京安 通學(xué)校提供)新加坡首先成為工業(yè)化國家,泰國、馬來西亞等國也先后建立了出口加工工業(yè)。東南亞人口稠密,絕大多數(shù)是黃色人種。泰國、緬甸居民多信奉佛教,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兩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菲律賓的居民多信奉天主教。東南亞是華僑和外籍華人最集中的地區(qū),他們?yōu)闁|南亞的開發(fā)和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4)南亞。南亞是指喜馬拉雅山脈與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之間的廣大地區(qū)。南亞的8個國家及其首都見表。
    國家
     印度
     巴基斯坦
     孟加拉國
     尼泊爾
     錫金
     不丹
     斯里蘭卡
     馬爾代夫
    首都
     新德里
     伊斯蘭堡
     達卡
     加德滿都
     甘托克
     廷布
     科倫坡
     馬累
     此外,還有印巴分治的克什米爾地區(qū)。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fā)源地。印度、尼泊爾和斯里蘭卡的居民多信奉印度教和佛教,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南亞地形自北向南依次分為山地、平原和高原三部分。南亞北依喜馬拉雅山脈,南臨印度洋。喜馬拉雅山脈使南亞與亞洲腹地相隔,形成一個地域廣闊、相對獨立的地區(qū),有“南亞次大陸”之稱。北部山地是喜馬拉雅山脈南坡的一部分,山地垂直變化異常顯著。中部平原由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沖積而成,土壤肥沃。德干高原位于印度半島的南部,有肥沃的黑土,礦產(chǎn)豐富。南亞三大河流見表9—42。
    三大河流
     發(fā)源地
     流經(jīng)地區(qū)
     注入海洋
    印度河
     中國西藏
     克什米爾地區(qū)和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恒河
     喜馬拉雅山脈南坡
     印度和孟加拉國
     孟加拉灣
    布拉馬普特拉河
     中國西藏
     中國、印度和孟加拉國
     孟加拉灣
     每年3~5月,西南季風(fēng)未到來之前,熱浪襲人,農(nóng)田干枯;6~9月,盛行西南風(fēng)為雨季,緩解旱情,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fēng),為旱季,炎熱少雨。降水的地區(qū)差異很大。乞拉朋齊北靠喜馬拉雅山脈,南臨恒河三角洲,西南季風(fēng)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使乞拉朋齊有世界“雨極”之稱;南亞西北部受地形阻擋,西南季風(fēng)難以到達,降水稀少,加上植被破壞,形成沙漠。南亞旱澇災(zāi)害頻繁。為了抵御水旱災(zāi)害,南亞人民修筑了許多水利工程。
     (5)中亞。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中亞的5個國家及首都見表。
    國家
     哈薩克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
     土庫曼斯坦
    首都
     阿斯塔納
     比什凱克
     杜尚別
     塔什干
     阿什哈巴德
     中亞自古以來就是亞歐間重要的交通要道,連接我國與歐洲之間的古絲綢之路通過中亞的塔什干等地。哈薩克斯坦境內(nèi)的鐵路在阿拉山口與我國蘭新鐵路銜接,形成亞歐大陸間的第二條通道。中亞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西部和北部是廣闊的平原,包括圖蘭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東北就是廣闊的丘陵,主要有哈薩克丘陵。中亞深居內(nèi)陸,距海遠,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河流多為內(nèi)流河,主要有阿姆河和錫爾河。湖泊也多為內(nèi)流湖,主要有里海、咸海。干旱嚴(yán)重影響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灌溉條件的地區(qū)農(nóng)業(yè)比較發(fā)達。水稻主要分布于灌溉條件良好的阿姆河和錫爾河沿岸一帶;小麥主要分布于北部;棉花分布在中南部。烏茲別克斯坦以盛產(chǎn)棉花,有“白金之國”之稱。中亞是世界重要的產(chǎn)棉區(qū)。中亞草場資源豐富,各國畜牧業(yè)以養(yǎng)羊為主。中亞有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重要礦產(chǎn)有銅、鐵、鉛、鋅、鉻等,非金屬礦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也極其可觀。這些礦產(chǎn)品大量輸出。采礦業(yè)在中亞占有重要地位,此外還有鋼鐵工業(yè)、機械制造工業(yè)、紡織工業(yè)和食品工業(yè)等。
     (6)西亞。西亞位于亞洲西南部。它位于亞洲、非洲和歐洲的連接地帶,瀕臨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黑海和里海,故被稱為“五海三洲之地”。西面有蘇伊士運河,它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大大縮短了西歐地區(qū)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沿岸地區(qū)的航程;北面有土耳其海峽,是黑海地區(qū)通向地中海的門戶;南面有波斯灣和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的主要石油運輸通道。西亞是世界的石油寶庫,石油儲量約占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產(chǎn)量約占世界石油產(chǎn)量的1/3。石油帶以波斯灣為中心,向北延伸到伊拉克北部、敘利亞東北部和土耳其東南部,向東南延伸到阿曼。主要產(chǎn)油國有: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一部分通過油管輸送到地中海和紅海沿岸港口,再由油輪輸出;大部分由波斯灣的港口裝上油輪,經(jīng)過非洲南端,或經(jīng)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運往西歐和北美;往東運往日本。不能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巨型油輪則要繞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西亞以阿拉伯民族為主。通常把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國家稱為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教三大宗教的發(fā)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麥加城,是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被稱為伊斯蘭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教都看成是圣城。阿拉伯人絕大多數(shù)信奉伊斯蘭教,以色列國中的居民多信奉*教,黎巴嫩、亞美尼亞等國信奉基督教的居民較多。西亞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氣候干燥炎熱,沙漠廣布。北部高原上有許多天然牧場。畜牧業(yè)在許多國家占有重要地位。兩河流域是西亞重要的農(nóng)耕區(qū),灌溉農(nóng)業(yè)發(fā)達且歷史悠久,主要種植小麥、大麥、水稻、玉米、棉花和棗椰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