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考試語文資料全集(32)

字號:

第3章. 地理知識
     3.3. 世界地理
     3.3.2. 世界地理分區(qū)
     3.3.2.7. 南極洲
     1.地理位置。
     南極洲位于地球最南端,幾乎完全在南極圈以內(nèi),是地球上位置最南、緯度、跨經(jīng)度最廣和兼跨東西兩半球的大洲。它包括南極大陸及其附近的島嶼,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圍。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洲。
     2.自然環(huán)境。
     (1)地形、地勢。南極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各大洲中的一洲,點文森山海拔5140米,南極洲是世界的冰庫,大部分地方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平均厚度 2 000多米,在南極大陸的冰層下面有各種不同的地形,在羅斯海與威德爾海之間有一條低于海平面的低地,它從地形上把大陸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南極洲基本上位于東半球,是一個隆起的高原,海岸線較平直;西南極洲位于西半球,分布著若干條褶皺山脈,海岸曲折,有若干半島和許多島嶼。
     (2)氣候。
     1)氣候類型及特點。南極洲屬冰原氣候?!翱岷?,世界上最寒冷的一洲。全洲年平均氣溫為-25℃,比北極低12℃,內(nèi)陸地區(qū)甚至低達-56℃。絕對最低氣溫為-94.5℃。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極洲的暖季?!案稍铩?,世界上最干燥的大洲。全洲年平均降水量僅55mm,極點附近僅3mm,但有長期積存的冰雪,故有“白色沙漠”之稱?!傲绎L”,世界上風暴最多、風力的一洲。平均風速為17~18m/s,風速達100m/s。南極洲有極晝、極夜和極光現(xiàn)象。極晝和極夜出現(xiàn)的時間和北極地區(qū)正好相反。(北京安通學(xué)校提供)
     2)氣候形成原因。南極洲來酷氣候形成的原因:①緯度,得到太陽光熱最少;②平均海拔,高達 2 350米以上;③冰雪覆蓋,吸收太陽光熱少;④形成強大高壓中心,降水很少,風力強大。
     3.自然資源。
     (1)淡水資源。南極洲陸地面積有95%為冰層所覆蓋,冰層體積約占全球冰的總體積的90%。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海面將升高60米~70米。南極大陸的冰蓋呈盾狀。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冰體從大陸中部向邊緣移動,或形成冰岸,或落入海中,形成大小不一的冰山,在海上漂浮。據(jù)統(tǒng)計,南極大陸周圍海洋上的冰山大約有1萬多立方千米。
     (2)礦產(chǎn)資源。南極洲具有世界的鐵礦和煤礦。此外,還有銅、錳、石油、天然氣、鈾、釷等多種礦產(chǎn)資源,在靠近印度洋的沿岸有露天鐵礦,其中在查爾斯王子山脈發(fā)現(xiàn)有巨大的鐵礦脈。在維多利亞地有儲量很大的煤田。
     (3)生物資源。南極洲因氣候嚴寒,植物很難生長,偶爾見到一些苔蘚、地衣等低等植物。但是,南極洲附近海域生物資源較豐富。磷蝦是數(shù)量的生物資源,其總量達數(shù)十億噸之多,磷蝦富含營養(yǎng)物質(zhì)。海獸中主要有海豹、海獅和海豚等。南極海域還有20多種鯨。由于無計劃捕殺,海豹和鯨都迅速減少,因此必須加強對它們的保護。南極大陸海岸和島嶼附近還有鳥類,以企鵝為最多。企鵝是南極洲的特有動物和象征。(北京安通學(xué)校提供)
     4.南極科學(xué)考察。
     南極洲是世界上惟一沒有污染的大陸,南極洲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為科學(xué)家進行氣象,冰川、地質(zhì)、海洋、生物等學(xué)科的科學(xué)研究提供了最廣闊的天然實驗室。到目前為止,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洲建立了140多個科學(xué)考察站。1985年12月,中國考察隊在南極洲南極半島尖端附近的喬治王島建立了中國南極長城站,并在水文、氣象和生物學(xué)方面對南極洲及其附近的南大洋進行了科學(xué)考察。1988年,中國又在南極大陸印度洋沿岸建立了第二個科學(xué)考察站中國南極中山站。“南極條約”:1959年12月,若干國家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并簽訂了“南極條約”。1983年10月,中國正式加入這個條約。南極條約規(guī)定,南極洲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在南極洲進行一切軍事活動,核爆炸,處理放射性物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