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xué):中藥材與蔬菜

字號:

王女士在超市買菜,看到蔬菜專柜有“藥用蔬菜”供應(yīng),如板藍根、白芍、藿香、金銀花、圓葉當(dāng)歸、薄荷。于是,買了一些板藍根做起了預(yù)防感冒特色菜。誰知,午飯后半小時,王女士感覺腹部隱隱作痛,還出現(xiàn)了腹瀉。王女士急忙去醫(yī)院,請教中醫(yī)師才知道,原來自己有脾胃虛寒的毛病,吃了屬于寒涼藥性的板藍根,加重了病情,出現(xiàn)腹痛、腹瀉。
    “藥用蔬菜”原意是泛指具有某些治療作用的蔬菜,如蔥姜有散寒解表的功效,用于治療輕癥感冒;大蒜有殺菌作用,用于防治痢疾;芹菜有降血壓作用,用于防治高血壓,等等。近年來“藥用蔬菜”己逐漸演變成“將中藥材作為蔬菜食用”。
    我們知道,蔬菜無明顯的治療作用,副作用極小,適合健康人群長期食用。我國的蔬菜品種有百余種,加上近年來引進的國外蔬菜,供人們選擇蔬菜品種的余地還是很大的。而“藥用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較低,治療作用較明顯。吃“藥用蔬菜”,從商家的角度來講,是為了追求經(jīng)濟效益所采用的策略;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是為了滿足心理上的獵奇。為此我們不得不說,將口感差、營養(yǎng)低,甚至有毒副作用的中藥材當(dāng)蔬菜食用,實在是不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