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2分)
蘇子由《龍川別志》:慶歷中,劫盜張海將過高郵,知軍姚仲約度不能御,論軍中富民出金帛,市牛酒,使人迎勞,且厚遺之。海悅,徑去不為暴。富鄭公議欲誅仲約,范文正公欲宥之,爭于上前,仁宗從之。富公慍曰:“方今患法不舉,而多方沮之,何以整眾?”范公密告之曰:“祖宗以來,未嘗輕殺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輕壞之!且吾與公在此,同僚之間,同心者有幾?雖上意亦未知所定也。而輕導人主以誅戮臣下,他日手滑,雖吾輩亦未敢自保也?!备还K不以為然。及二公跡不安,范公出按陜西,富公出按河北,范公因自乞守邊,富公自河北還,及國門,不許入。未測朝廷意,比夜徬徨不能寐。繞床嘆曰:“范六丈圣人也?!?BR> 予考《資治通鑒》,唐武宗賜劉宏逸薛季棱死,又遣使就潭州誅揚嗣復及李玨,杜悰奔馬見李德裕曰:“天子少年,新即位,茲事不宜手滑。”德裕因與崔珙崔鄲陳夷行三上奏,乃釋之。乃知范公所言者,楊嗣復等公案耳。世有肆行胸臆者,多以紙上語為不足用,以今觀之,是否蓋可見矣。 (選白吳開《優(yōu)古堂詩話》)
22.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2分)
A.“仁宗從之”的“之”指代范仲淹的建議。
B.“方今患法不舉”意為當今正憂患法律不能得到施行。
C.“富公出按河北”中的“出”是指出京為官。
D.“及國門,不許入”的意思是到了國境,守軍不許他進入。
23.“富鄭公議欲誅仲約”,而“范文正公欲宥之”,范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概話)(3分)
24.“手滑”是一種通俗形象的說法,文中的“手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本文由事及理,多用對比。除了對姚仲約的處置上“富鄭公議欲誅”和“范文正公欲宥”的對比之外,請再寫出一組對比: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本文的寫作意圖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二、70分
27.閱讀下面文字.按提示作文。
老和尚拿出三堆數(shù)量相同的谷子。請三個徒弟分別說出谷粒數(shù)。大弟子一顆一顆地數(shù),好大功夫才報出數(shù)字;二弟子把谷粒撒在地上,讓一只公雞來啄,自己在旁觀察,不一會也報出了數(shù)字;三弟子并不動手,只把二人所報數(shù)字相加除以二,迅速報出了谷粒數(shù)。面對三個徒弟,老和尚意味深長地笑了……
提示:
你對這三個徒弟的做法有何評價?請針對其中的一個(或兩個、三個)。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
蘇子由《龍川別志》:慶歷中,劫盜張海將過高郵,知軍姚仲約度不能御,論軍中富民出金帛,市牛酒,使人迎勞,且厚遺之。海悅,徑去不為暴。富鄭公議欲誅仲約,范文正公欲宥之,爭于上前,仁宗從之。富公慍曰:“方今患法不舉,而多方沮之,何以整眾?”范公密告之曰:“祖宗以來,未嘗輕殺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輕壞之!且吾與公在此,同僚之間,同心者有幾?雖上意亦未知所定也。而輕導人主以誅戮臣下,他日手滑,雖吾輩亦未敢自保也?!备还K不以為然。及二公跡不安,范公出按陜西,富公出按河北,范公因自乞守邊,富公自河北還,及國門,不許入。未測朝廷意,比夜徬徨不能寐。繞床嘆曰:“范六丈圣人也?!?BR> 予考《資治通鑒》,唐武宗賜劉宏逸薛季棱死,又遣使就潭州誅揚嗣復及李玨,杜悰奔馬見李德裕曰:“天子少年,新即位,茲事不宜手滑。”德裕因與崔珙崔鄲陳夷行三上奏,乃釋之。乃知范公所言者,楊嗣復等公案耳。世有肆行胸臆者,多以紙上語為不足用,以今觀之,是否蓋可見矣。 (選白吳開《優(yōu)古堂詩話》)
22.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2分)
A.“仁宗從之”的“之”指代范仲淹的建議。
B.“方今患法不舉”意為當今正憂患法律不能得到施行。
C.“富公出按河北”中的“出”是指出京為官。
D.“及國門,不許入”的意思是到了國境,守軍不許他進入。
23.“富鄭公議欲誅仲約”,而“范文正公欲宥之”,范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概話)(3分)
24.“手滑”是一種通俗形象的說法,文中的“手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本文由事及理,多用對比。除了對姚仲約的處置上“富鄭公議欲誅”和“范文正公欲宥”的對比之外,請再寫出一組對比: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本文的寫作意圖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二、70分
27.閱讀下面文字.按提示作文。
老和尚拿出三堆數(shù)量相同的谷子。請三個徒弟分別說出谷粒數(shù)。大弟子一顆一顆地數(shù),好大功夫才報出數(shù)字;二弟子把谷粒撒在地上,讓一只公雞來啄,自己在旁觀察,不一會也報出了數(shù)字;三弟子并不動手,只把二人所報數(shù)字相加除以二,迅速報出了谷粒數(shù)。面對三個徒弟,老和尚意味深長地笑了……
提示:
你對這三個徒弟的做法有何評價?請針對其中的一個(或兩個、三個)。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