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中學2006-2007學年第一學期
高一語文模擬測試 2006.12.30
說明: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荚嚂r間150分鐘。
選擇題請按題號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非選擇題按題號在指定的答題區(qū)域作答。
一、古詩文閱讀鑒賞(33分)
(一)古詩文默寫(5分)
1.補寫下列古詩文中的空白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宮賦》)
(2)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赤壁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恐美人之遲暮。(屈原《離騷》)
(二)詩歌鑒賞(6分)
閱讀下面一首絕句,回答2-3題。
惜牡丹花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yīng)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2.對這首詩詩句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首句點明題意,“惆悵”二字起筆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開敗的錯覺,立即將人印入惜花的惆悵氣氛之中。
B.第二句語意一轉(zhuǎn),一時競相盛開的牡丹花到晚上只剩下最后兩枝,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C.第三句語氣又一轉(zhuǎn),從想象中進一步寫出惜花之情。“應(yīng)”字說明只是詩人的憂慮。
D.末句是說,夜里起來把火看花,將要衰謝的牡丹越發(fā)紅得濃艷迷人。
3.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于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但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shù)惜花詩中別具一格,說說它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閱讀(22分)
閱讀杜牧《阿房宮賦》兩段文字,完成第4、5題。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詞語(3分)
①戍卒叫,函谷舉,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③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5.古人評價本文結(jié)尾“言有盡而意無窮”,你認為杜牧的“未盡之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7分)
李愬謀襲蔡州。每得降卒,必親引問委曲,由是賊中險易遠近虛實盡知之。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抵其城愬然之。命李祐、李忠義帥突將三千為前驅(qū),自將三千人為中軍。命李進誠將三個人殿其后。行六十里,夜至張柴村,盡殺其戍卒,據(jù)其柵。命士少休,食干糌(bèi干糧),整羈(馬籠頭)靮(dí馬韁繩)。留五百人鎮(zhèn)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梁。復夜引兵出門。諸將請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敝T將皆失色。
時大風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天陰黑,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人人自以為必死,然畏愬,莫敢違。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鵝鴨池,愬令擊之以混軍聲。四鼓,愬至城下,無一人知者。李祐、李忠義鑊其城為坎,以先登,壯士從之。守門卒方熟寐,盡殺之,而留擊柝者,使擊柝如故。遂開門納眾。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覺。雞鳴,雪止,愬入居元濟外宅。或告元濟曰:“官軍至矣!”元濟尚寢,笑曰:“俘囚為盜耳,曉當盡戮之?!庇钟懈嬲咴唬骸俺窍菀?”元濟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聽于廷,聞愬軍號令,應(yīng)者近萬人,始懼。帥左右登牙城拒戰(zhàn)。愬遣李進誠攻牙城,毀其外門,得甲庫,取器械。燒其南門,民爭負薪芻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時,門壞。元濟于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愬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
注:李祐、李忠義都是蔡州降將。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 羸老之卒:泛指老弱病殘的士兵
B.李祐、李忠義鑊其城為坎 鑊:古代的一種鍋,這里名詞作狀語,用鍋
C.而留擊柝者,使擊柝如故 擊柝者:打更的人
D.恕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 詣:到……去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李祐言于李愬曰 ②元濟于城上請罪
B.①自將三千人為中軍 ②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
C.①而留擊柝者 ②進誠梯而下之
D.①使擊柝如故 ②城上矢如猬毛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3分)
A.“李愬謀襲蔡州”,全文緊扣“謀”和“襲”,把李愬的雄才大略和超群智謀刻畫得栩栩如生,雪夜奇襲蔡州活捉吳元濟的故事敘述得脈絡(luò)清晰,聲色兼?zhèn)洹?BR> B.李愬攻打蔡州,采納蔡州降將李祐的意見并讓李祐、李忠義兩降將率領(lǐng)三千人馬為突擊先鋒,李祐、李忠義在攻城的關(guān)鍵時刻,一馬當先,表現(xiàn)了李愬用人不疑的眼光和膽識。
C.李愬選擇在大雪之夜攻打蔡州,軍隊夜行一百多里,人馬凍死隨處可見,戰(zhàn)士們因為害怕他,不敢違抗,反映了李愬只顧打仗不顧土兵們的死活。
D.蔡州將士對李愬軍隊的夜襲渾然不知,守將吳元濟更加糊涂,手下告之“城陷了”,還以為“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從反面襯托李愬選擇雪夜攻城計謀之高超。
9.斷句或翻譯下面的句子。(8分)
(1)用“/”給文段中加波浪線的文字斷句。(2分)
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抵其城愬然之。
(2)把文段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近城有鵝鴨池,恕令擊之以混軍聲。(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燒其南門,民爭負薪芻助之。(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語文模擬測試 2006.12.30
說明: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荚嚂r間150分鐘。
選擇題請按題號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非選擇題按題號在指定的答題區(qū)域作答。
一、古詩文閱讀鑒賞(33分)
(一)古詩文默寫(5分)
1.補寫下列古詩文中的空白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宮賦》)
(2)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赤壁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恐美人之遲暮。(屈原《離騷》)
(二)詩歌鑒賞(6分)
閱讀下面一首絕句,回答2-3題。
惜牡丹花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yīng)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2.對這首詩詩句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首句點明題意,“惆悵”二字起筆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開敗的錯覺,立即將人印入惜花的惆悵氣氛之中。
B.第二句語意一轉(zhuǎn),一時競相盛開的牡丹花到晚上只剩下最后兩枝,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C.第三句語氣又一轉(zhuǎn),從想象中進一步寫出惜花之情。“應(yīng)”字說明只是詩人的憂慮。
D.末句是說,夜里起來把火看花,將要衰謝的牡丹越發(fā)紅得濃艷迷人。
3.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于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但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shù)惜花詩中別具一格,說說它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閱讀(22分)
閱讀杜牧《阿房宮賦》兩段文字,完成第4、5題。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詞語(3分)
①戍卒叫,函谷舉,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③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5.古人評價本文結(jié)尾“言有盡而意無窮”,你認為杜牧的“未盡之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7分)
李愬謀襲蔡州。每得降卒,必親引問委曲,由是賊中險易遠近虛實盡知之。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抵其城愬然之。命李祐、李忠義帥突將三千為前驅(qū),自將三千人為中軍。命李進誠將三個人殿其后。行六十里,夜至張柴村,盡殺其戍卒,據(jù)其柵。命士少休,食干糌(bèi干糧),整羈(馬籠頭)靮(dí馬韁繩)。留五百人鎮(zhèn)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梁。復夜引兵出門。諸將請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敝T將皆失色。
時大風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天陰黑,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人人自以為必死,然畏愬,莫敢違。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鵝鴨池,愬令擊之以混軍聲。四鼓,愬至城下,無一人知者。李祐、李忠義鑊其城為坎,以先登,壯士從之。守門卒方熟寐,盡殺之,而留擊柝者,使擊柝如故。遂開門納眾。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覺。雞鳴,雪止,愬入居元濟外宅。或告元濟曰:“官軍至矣!”元濟尚寢,笑曰:“俘囚為盜耳,曉當盡戮之?!庇钟懈嬲咴唬骸俺窍菀?”元濟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聽于廷,聞愬軍號令,應(yīng)者近萬人,始懼。帥左右登牙城拒戰(zhàn)。愬遣李進誠攻牙城,毀其外門,得甲庫,取器械。燒其南門,民爭負薪芻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時,門壞。元濟于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愬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
注:李祐、李忠義都是蔡州降將。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 羸老之卒:泛指老弱病殘的士兵
B.李祐、李忠義鑊其城為坎 鑊:古代的一種鍋,這里名詞作狀語,用鍋
C.而留擊柝者,使擊柝如故 擊柝者:打更的人
D.恕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 詣:到……去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李祐言于李愬曰 ②元濟于城上請罪
B.①自將三千人為中軍 ②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
C.①而留擊柝者 ②進誠梯而下之
D.①使擊柝如故 ②城上矢如猬毛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3分)
A.“李愬謀襲蔡州”,全文緊扣“謀”和“襲”,把李愬的雄才大略和超群智謀刻畫得栩栩如生,雪夜奇襲蔡州活捉吳元濟的故事敘述得脈絡(luò)清晰,聲色兼?zhèn)洹?BR> B.李愬攻打蔡州,采納蔡州降將李祐的意見并讓李祐、李忠義兩降將率領(lǐng)三千人馬為突擊先鋒,李祐、李忠義在攻城的關(guān)鍵時刻,一馬當先,表現(xiàn)了李愬用人不疑的眼光和膽識。
C.李愬選擇在大雪之夜攻打蔡州,軍隊夜行一百多里,人馬凍死隨處可見,戰(zhàn)士們因為害怕他,不敢違抗,反映了李愬只顧打仗不顧土兵們的死活。
D.蔡州將士對李愬軍隊的夜襲渾然不知,守將吳元濟更加糊涂,手下告之“城陷了”,還以為“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從反面襯托李愬選擇雪夜攻城計謀之高超。
9.斷句或翻譯下面的句子。(8分)
(1)用“/”給文段中加波浪線的文字斷句。(2分)
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抵其城愬然之。
(2)把文段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近城有鵝鴨池,恕令擊之以混軍聲。(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燒其南門,民爭負薪芻助之。(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