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人版)高中語文第二冊過關檢測綜合試題4

字號:

高中語文第二冊過關檢測試題
    參考答案
    1.C(A項“遒勁”的“勁”讀jìng,B項“侘傺”的“傺”讀chì,D項“佇立”的“佇”讀zhù。)
    2.A(B項“蘗”應為“孽”,C項“貫”應為“慣”,D項“稍”應為“梢”。)
    3.C (時勢:某一時期的客觀形勢。時事:最近期間的國內外大事。積淀:積累沉淀;所積累沉淀下來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識、經驗等>。積聚:積累。俯視:從高處往下看,所處的位置高低均可,只要高出“俯視”的對象即可?!案┮暋钡膶ο笠话闶且曇爸械牟糠志唧w目標,如俯視大地<山谷>等?!傍B瞰”所處的位置一般較高,如鳥瞰地球,鳥瞰整個北京城;還比喻事物的概括描寫,如世界局勢鳥瞰。)
    4.B(A項“震古爍今”也作“震古鑠今”是形容事業(yè)或功績偉大,可以震動古人,顯耀當時。不合語境,應用“前所未有”。C項“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不合語境。D項“放任自流”指對外部事物不加約束,任其發(fā)展,此處為適用對象不對,因為作家創(chuàng)作是自己的事。)
    5.A (B項結構混亂,可將“無論”刪除,或將“從農業(yè)生產、農民生活到各項社會事業(yè)”改為“農業(yè)生產、農民生活還是各項社會事業(yè)”;C項搭配不當,應將“進行”改為“提供”;D項語序不當造成結構混亂,應將“鑒于”置于句首,也可將其刪除。)
    6.B(A項中“應允”后的逗號應改用冒號,C項中“(王力《古代漢語》1981年版)”應放在句號外邊,D項中后引號處的句號去掉,“一段”后的逗號應改為句號。)
    7.A(離間)
    8.A(A項“之”都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分別為:“在這個時候”“對這件事情”。C項分別為“表判斷”“表反問語氣”。D項分別為“在”“因”。)
    9.C(此題考查作者在文中的觀點與態(tài)度,C項是問題的根本,是項羽懷疑范增的開始。)
    10.B(B項對引用《詩》的說法錯誤?!对姟分械恼Z句的含義是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有一定的預兆,文中也是這個意思。)
    11.(1)范增離去,是很正確的;若不離去,項羽一定會殺掉范增。只是遺憾他不早點離開罷了。(2)項羽不殺劉邦,是有君王的度量。范增為什么要因此離去呢?(3)他殺了義帝,就是對范增疑心的最根本的表現。
    (1)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2)寧溘死以流亡兮 (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4)挈婦將雛鬢有絲 (5)映階碧草自春色 (6)生男埋沒隨百草。
    13.反襯。進一步強調自己書讀得多了以后,才對顏回有了更深印象,認識到顏回的精神境界值得贊佩。(答出“反襯”得2分,答出作用得2分)
    14.主要是因為他虛懷若谷,全力投入,堅忍不拔,毫不被富貴權位享受等誘惑的特異的意志和操守。(答出“特異的意志和操守”給2分,答全了給4分)
    15.①意思是研究精神世界和研究物質世界同樣重要(3分)(答“鉆研人文學問的人與鉆研科學技術的一樣值得肯定”,也給3分)②全力投入,堅忍不拔,毫不被富貴權位享受等誘惑的心態(tài)。(3分)
    16.文中多次寫“巷陋、井陋、亭陋”,既扣住了顏回物質條件差而精神生活豐富來行文,又不斷地告誡人們,人的靈魂絕不能安于丑陋。
    17.略。
    18.②處“人際”多余,刪去;④處在“決定”后加“于”;⑥處“信任并尊重”改為“尊重并信任”;⑩處“而且”改為“反而”。
    19.要有效監(jiān)管社會語文生活,提高全民族人文素養(yǎng)。(一句2分,語意相近即可計分)
    20.希望江河一瀉千里,卻常常有漩渦和逆流;希望生活幸福美滿,卻常常有悲傷和憂愁;希望事業(yè)一帆風順,卻常常有挫折和失敗。
    21.“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是緊掩的小小的窗扉”。突出“向晚”與“緊掩”,“向晚”是隨時間流動的,它會進入黑夜,跟來黎明,便于創(chuàng)設思戀情境,而“緊掩”還有“開窗”的可能,因為有個“你”在里面,便于烘托惆悵心情。如此倒裝,妙筆生花。
    22.下列兩種理解,回答任何一種都可以:(1)女子聽到過路人的馬蹄聲,誤以為心上人歸來,誰知道不是心上人,心情無比失望;(2)確實是女子心上人的馬蹄聲,但他過家門而不入,“歸人”成了“過客”,讓女子無比失望。
    23.他可能是一個軍人,很可能在行軍中路過家門而不入;他可能是一個商人,家很可能只相當于他的旅館;他可能是一個書生,很可能沒有考上不回家了,也有可能考上之后當了什么“駙馬”。也可能他的確只是一個陌生人,路過的馬蹄聲牽動了閨中少婦的情絲。
    24.(1)突出表達了甘地的追隨者們意識到甘地被刺時無比悲痛的心情,側面表現對甘地的愛戴。(2)用肖像描寫表現甘地長期以來為國家和民族獨立而奔波操勞,痛恨極端分子的暴行。
    25.甘地是印度的國父,瑪妮是站在民眾的角度稱呼甘地的,體現了甘地被刺給國家?guī)淼膿p失。(解答此題要注意瑪妮說話的角度,他不是站在自己是甘地的孫女的角度上,而是站在印度人民的角度上,宣告國父的死亡。這樣說更能表達甘地的死亡給印度帶來的損失和國家遭受的不幸。)
    26.#高考# #(魯人版)高中語文第二冊過關檢測綜合試題4#的作用。結構新巧。一般消息的結構比較固定、簡單,大多數消息的結構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開頭,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結構具體表現為:標題、#高考# #(魯人版)高中語文第二冊過關檢測綜合試題4#、主體、結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但這則消息的結構比較獨特,更像一篇悼詞。先講了甘地遇刺身亡,再寫了他死以后的影響,又寫了他的死及死的經過,然后才寫他被刺的具體經過和死后的影響。
    27.①“強”是一個靠自己的勤勞、智慧、人格走向成功的打工仔。②他疼愛弟弟,敬重母親。③喜愛城市的美麗,卻不自輕自賤。④他沒認為縫篷布低賤,認真能干。⑤把公司當成自個兒的家,不圖加薪,用人不講私情。⑥也不因為當了經理而輕狂,他知道自己文化不高,但更知道什么比文憑更重要。⑦他不崇洋媚外,在“外商”面前不卑不亢,自然地表現了中華民族的自尊。⑧保持了中華民族勤儉的美德。
    28.“外商”帶著翻譯、秘書擺出一幅外國人的氣派,是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或自認為洋人的身份高級)。“強”提出“共進晚餐”后他的“遲疑”,是擔心那種大吃大喝、大手大腳的作風,對合作產生了猶豫?!皬姟北憩F出的中國人的不卑不亢及勤儉美德征服了他,使他作出了合作的決定。
    29.(參考)運用細節(jié)使人物形象豐滿;語言樸實符合人物性格的需要;沒有肖像、心理描寫,使內容緊湊簡潔人物豐滿;人物語言簡潔,對話不用引號,行文明快緊湊……(符合文意,有特點有效果,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