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3(四川、陜西、云南)詳解1

字號:

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3(四川、陜西、云南)詳解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切磋 洽談會 懸梁刺骨 覆水難收
    B.氣概 水籠頭 風雨如晦 落荒而逃
    C.招募 度假村 有恃無恐 試目以待
    D.悵惘 挖墻腳 功虧一簣 矯枉過正
    D(骨-股,籠-龍,試-拭)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① 海外華僑華人紛紛發(fā)表聲明或談話,堅決擁護 《反分裂國家法》。
    ② 在燦爛的燈光中,由24名聾啞演員表演的“千手觀音”精妙絕倫, 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實行計劃生育,使我國13億人口日的到來 了4年。
    A.制定 振奮 推遲 B.制定 震撼 推遲
    C.制訂 振奮 延遲 D.制訂 震撼 延遲
    【答案】B
    【解析】①“制定”和“制訂”:兩個詞語的搭配對象不盡相同。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律、規(guī)程、計劃等;制訂,有“創(chuàng)制擬定”的意思,一般指定出具體的方案。而原句中的《反國家分裂法》顯然是一項重要的法律規(guī)范,應用“制定”。②振奮,使精神振作奮發(fā);震撼,震動,搖撼?!懊@啞演員”的表演主要帶給觀眾的是心靈的“震動”,所以用“震撼”較好。③“推遲”和“延遲”:兩個詞都有時間推延、延續(xù)的意思,但“延遲”更強調(diào)某事件還沒有結(jié)束,還在繼續(xù)進行?!?3億人口日”因為“控制人口和實行計劃生育”而“推后”了4年到來,而不是“延續(xù)”了4年到來。所以應用“推遲”。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BR>    A.近年來,在各地蓬勃興起的旅游熱中,以參觀革命圣地、踏訪英雄足跡為特色的“紅色旅游”獨樹一幟,呈升溫之勢。
    B.某建筑公司會計程某,為填補貪污挪用公款的虧空,不惜再次把巨額公款投入股市,她的這種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
    C.美國黑人電影明星??怂购透ダ锫诘谄呤邔脢W斯卡獎角逐中當仁不讓,分別奪得男主角獎和男配角獎。
    D.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別是連續(xù)十幾年經(jīng)濟持續(xù)高速增長的表現(xiàn),讓各國經(jīng)濟界人士都嘆為觀止。
    C(A獨樹一幟:樹:立;幟:旗幟。單獨樹起一面旗幟。比喻獨特新奇,自成一家。B飲鴆止渴: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后果。C當仁不讓:當:面對。仁:正義的事。指面對合乎道義的事就主動承擔起來,絕不推讓。D嘆為觀止:嘆:贊賞;觀止:看到這里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日前,國土資源部公布了第二批通過規(guī)劃審核的43個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名單。
    B.李明德同志在擔任營長、團長期間,多次被評為訓練先進單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單位。
    C.如果我所管的“閑”事能給群眾帶來哪怕一點點的幸福和快樂時,我也很幸福,很快樂。
    D.法律專家的看法是,消費者當眾砸毀商品只是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滿。
    【答案】A
    【解析】B項,“李明德同志被評為先進單位和模范單位”主賓搭配不當。C項,句式雜糅,或改為“當我所管的‘閑’事能給群眾帶來哪怕一點點的幸福和快樂時,我也會很幸福,很快樂?!?,或去掉句中的“時”。D項,“羞辱不滿”動賓搭配不當??梢栽凇靶呷琛钡暮竺婕由稀吧碳摇敝惖脑~語。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計算機能思維嗎?
    1997年5月11日,美國紐約曼哈頓一幢高樓里正在進行一場被媒體稱為“人機大戰(zhàn)”的國際象棋比賽。對局的一方是1985年以來一直獨霸棋壇的俄羅斯棋王卡斯帕羅夫,另一方是美國IBM公司推出的“天下第一”下棋機器——名為“深藍”的超級計算機。盡管卡斯帕羅夫一開始就聲稱他是“為尊嚴而戰(zhàn)”,但最后“深藍”還是以3.5比2.5的總比分取勝。對此,世界輿論一片嘩然。
    人們歷來認為,人類之所以能主宰地球、駕馭生物,就是因為人有智慧、能思維。弈棋往往被視為人類最有代表性的純智慧活動,世界棋王常常被視為人類智慧的象征。今天,棋王易位于計算機,人們不禁要提出疑問:機器能思維嗎?思維是人類的專利嗎?人類的智慧已經(jīng)進化發(fā)展了成千上萬年,而智能機器充其量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如果再發(fā)展幾百年,我們也許很難想像那時的人工智能的水平和情景。看來,如果有朝一日機器在我們自以為優(yōu)越的那種重要品質(zhì)上超過我們,我們就要向自己的創(chuàng)造物雙手捧出那惟一的特權(quán)!有人甚至認為,按照目前的發(fā)展速度,總有一天電腦要超越人腦,使人類成為機器的奴隸。到那時人們討論的已經(jīng)不是人類思維的尊嚴問題,而是人類命運的問題了。
    機器能不能思維?這不僅是一個科學命題,而且是一個哲學命題?!吧钏{”曾于1996年跟卡斯帕羅夫交過一次手,結(jié)果以1勝2平3負敗北。隨后IBM的專家們一方面努力從硬件上提高“深藍”的運算能力和速度,另一方面加深“深藍”對棋局的“理解”,終于使其棋力大增,最后戰(zhàn)勝棋王。難怪卡斯帕羅夫在賽后說,這次比賽“是一群人運用電腦來向一個人的智慧和反應挑戰(zhàn)”。機器的“思維”本質(zhì)上是人賦予的,人的思維是自然界、宇宙間最復雜的系統(tǒng)之一。機器固然能具有可形式化的邏輯、理性特征,但人腦還有意志、靈感、性情和精神,這些卻是計算機所無法企及的。
    5.對文中畫線的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當機器在優(yōu)越品質(zhì)上超過人類時,人類就將無法控制機器的思維能力。
    B.當機器也具有思維能力以后,人類就將承認思維不再是人類的專利。
    C.如果某一天機器在各方面超過人類,機器就將使人類喪失思維能力。
    D.如果某一天機器具備了人類的重要品質(zhì),機器將享有人類的所有權(quán)利。
    解析:B(注意“惟一的特權(quán)”)
    6.從上下文看,以下對這次“人機大戰(zhàn)”特別引人注目的原因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人跟計算機進行國際象棋比賽尚屬首次,所以引起媒體的關(guān)注。
    B.一方是俄羅斯棋王卡斯帕羅夫,一方是“天下第一”下棋機器“深藍”。
    C.卡斯帕羅夫并非是為他個人而戰(zhàn),比賽涉及到人類的尊嚴問題。
    D.“深藍”最終以3.5比2.5的總比分取勝,導致世界輿論一片嘩然。
    解析:A(并非“首次”,“曾于1996年交過一次手”)
    7.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高速發(fā)展的智能機器將來完全可以代替人類的許多智力活動。
    B.有智慧、能思維才使人類取得了主宰地球、駕馭生物的優(yōu)越地位。
    C.“人機大戰(zhàn)”實際上是卡斯帕羅夫一個人跟許多人的智力的較量。
    D.計算機在可形式化的邏輯、理性特征方面不能跟人類相匹敵。
    解析:D(參見最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