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離太陽近的樹 畢淑敏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當兵。
這世界的第三級,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靈的佑護還是大自然的硫忽,在荒漠的皺褶里,有時會不可思議地生存著一片紅柳叢。它們有著鐵一樣銹紅的枝干,鳳羽般紛披碎葉,偶爾會開出谷穗樣細密的花,對這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這高原的精靈,是離太陽近的綠樹,百年才能長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區(qū)巡回醫(yī)療,我騎馬穿行于略帶蒼藍色調(diào)的紅柳叢中,曾以為它必與雪域永在。
一天,司務(wù)長布置任務(wù)_______全體打柴去!
我以為自己聽錯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來是驅(qū)車上百公里,把紅柳挖回來,當柴火燒。
我大驚,說紅柳搶了,高原上僅有的樹不枕絕了嗎?
司務(wù)長回答,你要吃飯,對不對?飯要燒熟,對不對?燒熟要用柴火,對不對?柴火就是紅柳,對不對?
我說,紅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飯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為什么要用高原上的綠色!
司務(wù)長說,拉一車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兩車汽油。焦炭運上來,一斤的價錢等于六斤白面。紅柳是不要錢的,你算算這個賬吧!
挖紅柳的隊伍,帶著鐵掀,鎬頭和斧,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
紅柳通常都是長在沙丘上。一座結(jié)實的沙丘頂上,昂然立看一株紅柳。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魚的無數(shù)腳爪,纏附至沙丘逶迤的邊緣。
我很奇怪,紅柳為什么不找個背風的地方貓著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艱辛。老兵說,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紅柳在沙丘上,是因為有了這棵紅柳,固住了流沙。隨著紅柳的漸漸長大,流沙被固住的越來越多,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紅柳的根有多廣,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紅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偉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紅柳,真正頑強的是它強大的根系。它們?nèi)绫P卷的金屬,堅挺而硬韌,與沙礫粘結(jié)得如同鋼筋混凝土。一旦燃燒起來,持續(xù)而穩(wěn)定地吐出熊熊的火焰,好像把千萬年來從太陽那里索得的光芒,壓縮后爆裂出來。金紅的火焰中,每一塊紅柳根,都彌久地維持著盤根錯節(jié)的形狀,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紅柳根從沙丘掘出,蘊含著很可怕的工作量。紅柳與土地生死相依,人們要先費幾天的時間,將大半個沙山掏凈。這樣,紅柳就枝椏遒勁地騰越在曠野之上,好似一副鏤空的恐龍骨架。這時需請來有氣力的男子漢,用利斧,將這活著的巨型根雕與大地后的聯(lián)系斬斷。整個紅柳叢就訇然倒下了。
連年砍伐,人們先找那些比較幼細的紅柳下手,因為所費氣力較少。但一年年過去,易挖的紅柳絕跡,只剩那些古老的樹靈了。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來越漫長,健碩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斷紅柳蒼老的手臂了。于是人們想出了高技術(shù)的法子—用炸藥!
只需在紅柳根部,挖一條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藥探進去.人伏得遠遠的,將長長的藥捻點燃。深遠的寂靜之后,只聽轟的一聲,再幽深的樹怪,也尸骸散地了。
我們餐風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紅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術(shù)的傷員,依舊大睜著空洞的眼瞼,怒向蒼穹。但這觸目驚心的景象不會持續(xù)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煙消云散,好像此地從來不曾生存過什么千年古木,堆聚過億萬顆沙礫。
聽近到過阿里的人講,紅柳林早已掘凈燒光,連根須都煙消灰滅了。
有時深夜,我會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們的魂魄,如今棲息在何處云端?會想到那些曾經(jīng)被固住的黃沙.是否已飄灑到世界各處?從屋頂上揚起的塵霧,通常會飛得十分遙遠。 選自1999年10月5日《新華日報》,有刪改)
14.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說,我“曾以為它必與雪域永存”,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其用意 是什么?(6分)
答:
15. 毀掉這離太陽近的、惟一能固住流沙給人類帶來綠色的樹,這已是一曲悲??;而司 務(wù)長同“我”算帳時,卻義正詞嚴。司務(wù)長振振有詞、理直氣壯的問話,這說明了什么?
(4分)
答:
16.文章敘寫了挖紅柳根的情形:由用利斧斬到用炸藥炸。它暗示了怎樣的道理?這似乎平靜的敘寫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6分)
答:
17.文章主要贊頌了紅柳哪兩個方面的特點?請分別圍繞這兩個特點從語言表達的角度,對下列兩個句子作簡要賞析。(6分)
①(紅柳)對著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②一座結(jié)實的沙丘頂上,昂然立著一株紅柳。
答:
六(15分)
18.下面是中國“高空王”,阿迪力走三峽的一段報道,請把他過三峽的主要動作組成一段
語意連貫的話。(不超過50個字)(5分)
22日11點整,風力I級,氣溫攝氏30度,阿迪力準時邁開步子上繩。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他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手持8.9米長的平衡桿從北岸老屋基向南岸獅子堡進發(fā)。腳下是400米的高度,江水咆哮,峭壁陡立,他從客不迫,輕松自如,如履平地,而且走得很快。五六分鐘后他走到鋼索中心點,將橫桿舉過頭頂,向人們示意。接著他又躬下腰去做個雙腿分別跨過橫桿的驚險表演,博得兩岸現(xiàn)眾一片驚呼和喝彩!后半程,他幾乎是小跑著沖到對岸柳子堡終點,這時公證員的計時器上顯示出:
13分48秒。
阿迪力
19.研究下面圖表所表示的內(nèi)容,在后面的空格處填寫句子。(4分)
某地幾所學校的課外活動與學生動手能力情況圖表
要求:①續(xù)寫的內(nèi)容要與上文銜接,語言通順連貫;②要確切表現(xiàn)出圖表內(nèi)容;③不超
過格子所限的字數(shù)。
某地幾所學校開展課外活動的時間不等,其時間為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學生動手能力值為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這表明學生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說
明經(jīng)常開展課外活動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0.中學生中有的喜歡作文有的害怕作文,請給這兩類同學各送一組語言得體、句式整
齊的話,以鼓勵或勸勉。(每組20-40字)(6分)
(1)鼓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勸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閱讀下面的話,按要求作文。
世界永遠處在變化之中,自然界、社會、人都在不停地變。面對這變化無窮的世界,我們該怎么辦呢?
請以“變”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離太陽近的樹 畢淑敏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當兵。
這世界的第三級,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靈的佑護還是大自然的硫忽,在荒漠的皺褶里,有時會不可思議地生存著一片紅柳叢。它們有著鐵一樣銹紅的枝干,鳳羽般紛披碎葉,偶爾會開出谷穗樣細密的花,對這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這高原的精靈,是離太陽近的綠樹,百年才能長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區(qū)巡回醫(yī)療,我騎馬穿行于略帶蒼藍色調(diào)的紅柳叢中,曾以為它必與雪域永在。
一天,司務(wù)長布置任務(wù)_______全體打柴去!
我以為自己聽錯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來是驅(qū)車上百公里,把紅柳挖回來,當柴火燒。
我大驚,說紅柳搶了,高原上僅有的樹不枕絕了嗎?
司務(wù)長回答,你要吃飯,對不對?飯要燒熟,對不對?燒熟要用柴火,對不對?柴火就是紅柳,對不對?
我說,紅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飯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為什么要用高原上的綠色!
司務(wù)長說,拉一車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兩車汽油。焦炭運上來,一斤的價錢等于六斤白面。紅柳是不要錢的,你算算這個賬吧!
挖紅柳的隊伍,帶著鐵掀,鎬頭和斧,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
紅柳通常都是長在沙丘上。一座結(jié)實的沙丘頂上,昂然立看一株紅柳。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魚的無數(shù)腳爪,纏附至沙丘逶迤的邊緣。
我很奇怪,紅柳為什么不找個背風的地方貓著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艱辛。老兵說,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紅柳在沙丘上,是因為有了這棵紅柳,固住了流沙。隨著紅柳的漸漸長大,流沙被固住的越來越多,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紅柳的根有多廣,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紅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偉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紅柳,真正頑強的是它強大的根系。它們?nèi)绫P卷的金屬,堅挺而硬韌,與沙礫粘結(jié)得如同鋼筋混凝土。一旦燃燒起來,持續(xù)而穩(wěn)定地吐出熊熊的火焰,好像把千萬年來從太陽那里索得的光芒,壓縮后爆裂出來。金紅的火焰中,每一塊紅柳根,都彌久地維持著盤根錯節(jié)的形狀,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紅柳根從沙丘掘出,蘊含著很可怕的工作量。紅柳與土地生死相依,人們要先費幾天的時間,將大半個沙山掏凈。這樣,紅柳就枝椏遒勁地騰越在曠野之上,好似一副鏤空的恐龍骨架。這時需請來有氣力的男子漢,用利斧,將這活著的巨型根雕與大地后的聯(lián)系斬斷。整個紅柳叢就訇然倒下了。
連年砍伐,人們先找那些比較幼細的紅柳下手,因為所費氣力較少。但一年年過去,易挖的紅柳絕跡,只剩那些古老的樹靈了。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來越漫長,健碩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斷紅柳蒼老的手臂了。于是人們想出了高技術(shù)的法子—用炸藥!
只需在紅柳根部,挖一條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藥探進去.人伏得遠遠的,將長長的藥捻點燃。深遠的寂靜之后,只聽轟的一聲,再幽深的樹怪,也尸骸散地了。
我們餐風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紅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術(shù)的傷員,依舊大睜著空洞的眼瞼,怒向蒼穹。但這觸目驚心的景象不會持續(xù)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煙消云散,好像此地從來不曾生存過什么千年古木,堆聚過億萬顆沙礫。
聽近到過阿里的人講,紅柳林早已掘凈燒光,連根須都煙消灰滅了。
有時深夜,我會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們的魂魄,如今棲息在何處云端?會想到那些曾經(jīng)被固住的黃沙.是否已飄灑到世界各處?從屋頂上揚起的塵霧,通常會飛得十分遙遠。 選自1999年10月5日《新華日報》,有刪改)
14.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說,我“曾以為它必與雪域永存”,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其用意 是什么?(6分)
答:
15. 毀掉這離太陽近的、惟一能固住流沙給人類帶來綠色的樹,這已是一曲悲??;而司 務(wù)長同“我”算帳時,卻義正詞嚴。司務(wù)長振振有詞、理直氣壯的問話,這說明了什么?
(4分)
答:
16.文章敘寫了挖紅柳根的情形:由用利斧斬到用炸藥炸。它暗示了怎樣的道理?這似乎平靜的敘寫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6分)
答:
17.文章主要贊頌了紅柳哪兩個方面的特點?請分別圍繞這兩個特點從語言表達的角度,對下列兩個句子作簡要賞析。(6分)
①(紅柳)對著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②一座結(jié)實的沙丘頂上,昂然立著一株紅柳。
答:
六(15分)
18.下面是中國“高空王”,阿迪力走三峽的一段報道,請把他過三峽的主要動作組成一段
語意連貫的話。(不超過50個字)(5分)
22日11點整,風力I級,氣溫攝氏30度,阿迪力準時邁開步子上繩。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他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手持8.9米長的平衡桿從北岸老屋基向南岸獅子堡進發(fā)。腳下是400米的高度,江水咆哮,峭壁陡立,他從客不迫,輕松自如,如履平地,而且走得很快。五六分鐘后他走到鋼索中心點,將橫桿舉過頭頂,向人們示意。接著他又躬下腰去做個雙腿分別跨過橫桿的驚險表演,博得兩岸現(xiàn)眾一片驚呼和喝彩!后半程,他幾乎是小跑著沖到對岸柳子堡終點,這時公證員的計時器上顯示出:
13分48秒。
阿迪力
19.研究下面圖表所表示的內(nèi)容,在后面的空格處填寫句子。(4分)
某地幾所學校的課外活動與學生動手能力情況圖表
要求:①續(xù)寫的內(nèi)容要與上文銜接,語言通順連貫;②要確切表現(xiàn)出圖表內(nèi)容;③不超
過格子所限的字數(shù)。
某地幾所學校開展課外活動的時間不等,其時間為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學生動手能力值為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這表明學生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說
明經(jīng)常開展課外活動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0.中學生中有的喜歡作文有的害怕作文,請給這兩類同學各送一組語言得體、句式整
齊的話,以鼓勵或勸勉。(每組20-40字)(6分)
(1)鼓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勸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閱讀下面的話,按要求作文。
世界永遠處在變化之中,自然界、社會、人都在不停地變。面對這變化無窮的世界,我們該怎么辦呢?
請以“變”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