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五校聯(lián)考2005—2006學年度上學期高三年級測試題4

字號:

一、(18分,每小題3分)
    1.A.B.棧zhàn C.肄yì D.傴 yǔ
    2.B.A.輕歌慢舞——輕歌曼舞
    C.自負贏虧——自負盈虧
    D.計日成功——計日程功
    3.C.輕率與草率:“輕率”和“草率”意義相同,但“輕率”多用于說話和做事;“草率”多用于工作。
     清凈與清靜:“清凈”是沒有事物打擾之意,“清靜”意為環(huán)境安靜、不嘈雜。
     本句句子中有“擺脫了繁雜的事物”“他又閑不住了”的語言提示,應(yīng)選“清凈”。
     不但/也與既/又:“不但/也”表遞進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既/又”表并列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
     此句應(yīng)用表遞進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以強調(diào)偷稅對個人的危害,不能用表并列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
    4.B.A.鳳毛麟角:比喻罕見而珍貴的人或事物,用來形容“中途退場的同學”不恰當。
     B.明日黃花:原來是說重陽節(jié)一過,菊花即將枯萎,便沒有什么可以玩賞的了,后用以比喻過時的事物。
     C.敲邊鼓:比喻從旁協(xié)助。
     D.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成,反而喪失了原有的技能,是貶義詞,與語境不符。
    5.C.A.不合邏輯,應(yīng)在“發(fā)放”前加“是否”。
     B.成分贅余,“引發(fā)”與“產(chǎn)生”重復。
     D.否定不當,“不再”應(yīng)改為“再次”。
    6.D“萬道霞光”與“含苞欲放的鮮花”缺少相似點,不能構(gòu)成比喻。
    二、(12分、每小題3分)
    7.A 此題A項用“由泰國開始傳播”不符合原文意思。
    8.C 此題中A項只說明了題干的前半句,不能說明“這并不新鮮”。B項和D項都不能說明“動物疾病能夠傳染給人”。只有C項同時包含了兩個因素。
    9.D 此題中D項說明了“動物流感”正給人類帶來不可避免的災難。
    10.D “人的免疫機能或其他系統(tǒng)出現(xiàn)紊亂”并不是患上禽流感的充分必要條件,故B項正確。根據(jù)全文,可以確定A項和C項的說法是合理的。美國在疫情中耗費大量資金,也沒 用上疫苗,并且未有人與人之間傳染病例發(fā)生,所以D項錯誤。
    三、(12分,每小題3分)
    11.B 歸:償付
    12.B 已經(jīng)(A來:以為C表轉(zhuǎn)折;表修飾D即使:雖然)
    13.D 形容詞作動詞用,意動用法( ABC均為名詞作動詞用)
    14.D(文中并無對人物的音容笑貌的描寫)
    四、(20分)
    15.(8分)(1)但是人們不可能樣樣都親手去制造,最合適的做法是各人盡他的能力,相互協(xié)作來求得生存。(2)有的我曾去過兩次,三次,后來經(jīng)過那里,也成為廢墟了。(3)貢獻大的人,他用來供養(yǎng)自己的東西多,妻室兒女都能由自己養(yǎng)活。
    16.(6分)(1)野徑桑麻、籬邊菊(2)此詩尾聯(lián)中借西鄰之口說出陸鴻漸整天流連山水的情況,這就從側(cè)面烘托出陸鴻漸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懷和風度?!秾る[者不遇》的末兩句也同樣通過童子的回答,從茫茫白云,深邃遙靄,捉摸無從中可見一個性情高潔的真隱士形象。
    17.(4分)(1)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2)鐘鳴鼎食之家 舸艦彌津
     (3)別時容易見時難 君子之交淡如水
    18.(2分)《牡丹亭》 莎士比亞
    五、(18分)
    19.(2分)通過場面的擁擠,人們的慌張焦灼(心急如焚)的心理來渲染的。
    20.(6分)①因為每個人都在自己心里,深深地留下童年過春節(jié)的回憶,留下過甜甜蜜蜜的滋味;②人們在艱辛謀生的日子里,嘗遍了甜酸苦辣的滋味后,更渴望尋找到民間最暖人、最純潔和最無私的親情,來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增強闖蕩世界的勇氣。
    21.(6分)作者的愿望是:讓傳統(tǒng)春節(jié)中這種無私的愛(或?qū)懠兒竦挠H情和純潔的親情),擴大到整個世界中。
     原因是:現(xiàn)在很多人在金錢誘惑中,喪失了親情,喪失了無私的愛。
    22.(4分)A C
    六、(10分)
    23.①③⑤ 要注意從陰冷凄清的環(huán)境情調(diào)角度考慮選句子。
    24.①供求量和產(chǎn)量都在不斷上升。
    ②目前已供大于求,2006年將保持這種趨勢。
    七、(60分)25.(參照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粉刷墻壁作為一種手藝,是卑賤而且辛苦的。有個人以這作為職業(yè),樣子卻好像自在滿意。聽他講的話,言詞簡明。意思卻很透徹。問他,他說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輩輩是長安的農(nóng)民。天寶年間發(fā)生安史之亂,抽調(diào)百姓當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戰(zhàn)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給他的勛級,但他卻放棄官勛回到家鄉(xiāng)來。由于喪失了田地,就靠拿著饅子維持生活過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給相當?shù)姆孔?、伙食費。根據(jù)當時房租、伙食費的高低,來增減他粉刷墻壁的工價,歸還給主人。有錢剩,就拿去給流落在道路上的殘廢、貧病、饑餓的人。
     他又說:“糧食,是人們種植才長出來的。至于布匹絲綢,一定要靠養(yǎng)蠶、紡織才能制成。其他用來維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們勞動然后才完備的,我都離不開它們。但是人們不可能樣樣都親手去制造,最合適的做法是各人盡他的能力,相互協(xié)作來求得生存。所以,國君的責任是治理我們,使我們能夠生存,而各種官吏的責任則是秉承國君的旨意來教化百姓。責任有大有小,只有各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雖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飯不做事,一定會有天降的災禍。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丟下我泥饅子去游戲嬉戲。粉刷墻壁是比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有確實有成效,還能取得應(yīng)有的報酬,雖然辛苦,卻問心無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氣容易用勁使出來,并且取得成效,腦子卻難以勉強使它獲得聰明。這樣,干體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腦力的人役使人,也是應(yīng)該的。我只是選擇那種容易做面又問心無愧的活來取得報酬哩!
     “唉!我拿著鏝子到富貴人家干活有許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過一次,再從那里經(jīng)過,當年的房屋已經(jīng)成為廢墟了。有的我曾去過兩次,三次,后來經(jīng)過那里,也成為廢墟了。向他們鄰居打聽,有的說:‘唉!他們家主人被判刑殺掉了?!械恼f:‘原主人已經(jīng)死了,他們的子孫不能守住遺產(chǎn)?!灿械恼f:‘人死了,財產(chǎn)都充公了。’我從這些情況來看,不正是光吃飯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災禍嗎?不證實勉強自己去干才智達不到的事,不選擇與他的才能相稱的事卻要去充數(shù)據(jù)高位的結(jié)果嗎?不正是多做了虧心事,明知不行,卻勉強去做的結(jié)果嗎?也可能是富貴難以保住,少貢獻卻多享受造成的結(jié)果吧!也許是富貴貧賤都有一定的時運,一來一去,不能經(jīng)常保有吧?我的心憐憫這些人,所以選擇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愛富貴,悲傷貧賤,我難道與一般人不同嗎?”
     他還說:“貢獻大的人,他用來供養(yǎng)自己的東西多,妻室兒女都能由自己養(yǎng)活。我能力小,貢獻少,沒有妻室兒女是可以的。再則我是個干體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養(yǎng)活妻室兒女,那么也夠操心的了。一個人既要勞力,又要勞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
     (說明:本文選自上海辭書出版社《古文鑒賞辭典》,譯文參照岳鹿書社出版的《古文觀止》。原文共五段,今選四段。下面為未入選的第五段;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所謂賢者也,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其學楊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雖然,其賢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偏聽偏信、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為之傳,而自鑒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