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連云港市高三第三次調研考試1

字號: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50分??荚嚂r間150分鐘。
    第I卷(選擇題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宮闕 撅嘴 鱖魚 蕨類植物 一蹶不振
     B.嘮嗑 磕碰 瞌睡 溘然長逝 闔家歡樂
     C.修茸 舟楫 編輯 開門揖盜 緝拿歸案
     D.覬覦 覲見 靚妝 面面相覷 航空母艦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銀行進入國際股市以后,和政府脫勾了,以后政府已經沒有理由為銀行的不良債務買單。
    B.聯(lián)想是中國IT產業(yè)中少有的亮點,其收購IBM的案例也越來越多地被人們作為民族產業(yè)當自強的榜樣來談論。
    C.“9.11”事件后,當時的美國司法部長放寬了對聯(lián)邦調查局調查權力的限止,賦予它更多監(jiān)視網站、清真寺以及其他可能與恐怖主義有所關聯(lián)機構的權力。
    D.主辦者還特意按排了涼粉與張靚穎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涼粉代表送上了一棵圣誕樹,并全場合唱了《真心英雄》為靚穎打氣。
    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新課程標準實驗方案出臺后,不少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理念還跟不上發(fā)展的形勢,對課改認識不足,甚至格格不入。
    B.人體炸彈或許威力不大,但以犧牲肉體為代價的做法卻極其殘忍,就恐怖手段而言,恐怕無出其右了。
    C.一些學校將奧數(shù)作為選拔優(yōu)秀學生的必要條件,為了讓孩子能上好學校,一些家長亦步亦趨,送孩子上奧數(shù)班,以增加上重點中學的幾率。
    D.對于中國球迷來說,姚明去美國打球可能是件大事,可對于美國籃球巨星來說,他也許只是個不足齒數(shù)的小人物。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風風雨雨中,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鑿呀,他用手錘敲醒了太陽,他又用手錘敲落了月亮,敲得石頭都有了感情。
    B.現(xiàn)在人們認識到,一方面極光與地球高空大氣和地磁場的大規(guī)模相互作用有關,另一方面又與太陽噴發(fā)出來的高速帶電粒子流——通常稱為太陽風——有關。
    C.我們這一代人的前途命運,猶如一天的氣候,一大早只見陽光燦爛,紅霞滿天,豈料轉瞬間烏云密布,陰風襲人。
    D.李清照身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陸游那樣和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罵座,甚至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建筑審美
    建筑成為一個重要的審美對象,首先是因為它凝聚著人類物質生產的巨大勞動,是人類自覺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雖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蔭蔽、安全等實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人類為解決生活實用而付出的合作勞動卻遠遠不如對非實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宮殿、廟宇、祭壇、陵墓、教堂、紀念碑、園林等等,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務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遠遠超過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務于物質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風格的演變,往往是一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敏感的見證。在西方,人們形象地稱建筑是“石頭寫成的歷史”。
    人們對建筑的美感,客觀上來源于建筑的形式,舒暢、別扭、恐怖、驚訝、幽靜、輕松、肅穆……這是視覺反應的直覺情緒;質樸、剛健、柔和、雍容、華貴、纖秀、端莊……這就進入了初步的審美判斷。所有這些主觀的感受,無不是建筑的序列組合、空間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樣、色彩質地、裝飾花紋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這些感受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著某些特定的內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單純的形式美的法則而深化發(fā)揮。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闊顯赫的故宮,圣潔高傲的天壇,詩情畫意的蘇州園林,清幽別致的峨眉山寺,安寧雅靜的四合院住宅,端莊高雅的希臘神廟,威懾壓抑的哥特式教堂,豪華炫目的凡爾賽宮,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樓……所有這些具體感覺形式,無不包含著深刻的歷史因素以及整個時代的、民族的審美傾向,無不包含著懸念、感觸、素養(yǎng)、格調等等主觀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朧的,但又可以是明確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體的;是無聲的空間凝聚,但又可以是有聲有色的時間的延伸。
    目前對建筑美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甚至給建筑美學下一個定義也是困難的。但是,把建筑作為一項藝術門類,從它的藝術特征、它的藝術風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則入手加以研究,無疑將有助于探索更為深入廣闊的課題,例如,建筑美感的組成因素,特別是它的心理構成因素,建筑創(chuàng)作的形象思維特征,自然美與環(huán)境美的美學內容,形式美的形式與發(fā)展等等。
    5.在西方,人們形象地稱建筑是“石頭寫成的歷史”其原因是:
    A.建筑凝聚著人類物質生產的巨大勞動,是人們自覺改造客觀世界的直接成果。
    B.在建筑,人類為解決生活實用而付出的合作勞動遠遠不如對非實用的方面付出的多。
    C.建筑形式、建筑風格的演變,往往是一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敏感的見證。
    D.建筑服務于精神生活,也服務于物質的生活,兩者都包含了歷史審美因素。
    6.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文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寫作思路布局謀篇,敘議結合,有的放矢,充分闡述了當今建筑美學研究的課題缺陷。
    B.第二段中加點的詞語,在內容表達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說明了人們對建筑的感受是具體的。
    C.文章的第一段從建筑美感的來源、具體內容、演變性等三個方面闡述了作者的觀點。
    D.文章結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張,要從建筑藝術特征、藝術風格和形式美學法則入手來研究建筑美學。
    7.根據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建筑美的研究歷史悠久,雖然目前還沒有建立起獨立的完整的體系,但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成為一門藝術性較強的新興學科。
    B.建筑美學研究應該作為一項藝術門類,它必定有助于課題空間的拓展、深人探索和建筑學的健康發(fā)展。
    C.建筑美感終究會明確具體,并成為有聲有色的時間延伸,從流動到穩(wěn)定,從單純到復雜。
    D.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隨著時代的向前發(fā)展,所有美感必將突破單純的形式美法則而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