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題。
宋 清 傳
柳宗元
宋清,長安西部藥市人也,居善藥。有自山澤來者,必歸宋清氏,清優(yōu)主之。長安醫(yī)工得清藥輔其方,輒易讎①,咸譽(yù)清。疾病瘡瘍者.亦皆樂就清求藥,冀速已。清皆樂然響應(yīng),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虿蛔R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fù)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日:“清,蚩②妄人也?!被蛉眨骸扒迤溆械勒邭e?”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亦謬?!?BR> 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shù)十人?;蛑链蠊?,或連數(shù)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yuǎn),遠(yuǎn)故大,豈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zhí)其道不廢,卒以富。求者益眾,其應(yīng)益廣?;虺鈼壋翉U,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藥如故,一旦復(fù)柄用,益厚報清。其遠(yuǎn)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嗚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yuǎn)者乎?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市道交”豈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绷壬唬骸扒寰邮胁粸槭兄?,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xiāng)黨以士大夫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已,悲夫!然則清非獨(dú)異于市人也?!?BR> 【注】①讎:出售 ②蚩:傻,無知 ③翦翦:小氣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居善藥 居:儲存 B.清不為辭 辭:推辭
C.其饋遺清者 遺:贈送 D.遇其人 遇:遇到
10.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皆與善藥 B.長安醫(yī)工得清藥輔其方
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恩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C.清逐利以活妻子耳 D.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
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11.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能表現(xiàn)宋清“取利遠(yuǎn)”的一組是
①疾病瘡瘍者,亦皆樂就清求藥
②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
③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
④清逐利以活妻子耳
⑤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shù)十人
⑥清之取利遠(yuǎn),遠(yuǎn)故大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2.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宋清是個很高明的醫(yī)生,山區(qū)水鄉(xiāng)的百姓都來找他治病,他開的藥方都能使患者很快康復(fù),因而深受人們贊譽(yù)。
B.宋清對不能當(dāng)即付錢者也給好藥,還燒掉估計無法償還者的欠條,這引起人們的議論。宋清認(rèn)為自己既非有道者,也不是呆傻胡來的人。
C.有不少被燒掉欠條的人,后來紛紛厚報宋清,盡管至死也未能還債的人更多,也并沒有影響宋清發(fā)家致富。
D.作者認(rèn)為宋清能從長遠(yuǎn)打算,不斤斤計較眼前之利,他的作為是那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所不及的。
第Ⅱ卷(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3分)
(2)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3分)
(3)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3分)
14.閱讀下面這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從軍行 塞上聽吹笛
王昌齡 高適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①舊別情。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借問梅花②。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
【注】①關(guān)山:系樂曲《關(guān)山月》。②梅花:系樂曲《梅花落》
(1)有人認(rèn)為兩首詩可謂“‘聲色’傳情”,試結(jié)合兩詩內(nèi)容簡要分析。(3分)
(2)為什么說《塞上聽吹笛》的三、四句有“語意雙關(guān)”的特點(diǎn)?(3分)
15.補(bǔ)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6分)
(1)北宋柳永《 》中的句子有“念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韓愈是唐代_________的倡導(dǎo)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師說》中認(rèn)為擇師的原則是:“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____。”
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諫逐客書》)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題。
宋 清 傳
柳宗元
宋清,長安西部藥市人也,居善藥。有自山澤來者,必歸宋清氏,清優(yōu)主之。長安醫(yī)工得清藥輔其方,輒易讎①,咸譽(yù)清。疾病瘡瘍者.亦皆樂就清求藥,冀速已。清皆樂然響應(yīng),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虿蛔R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fù)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日:“清,蚩②妄人也?!被蛉眨骸扒迤溆械勒邭e?”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亦謬?!?BR> 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shù)十人?;蛑链蠊?,或連數(shù)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yuǎn),遠(yuǎn)故大,豈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zhí)其道不廢,卒以富。求者益眾,其應(yīng)益廣?;虺鈼壋翉U,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藥如故,一旦復(fù)柄用,益厚報清。其遠(yuǎn)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嗚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yuǎn)者乎?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市道交”豈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绷壬唬骸扒寰邮胁粸槭兄?,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xiāng)黨以士大夫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已,悲夫!然則清非獨(dú)異于市人也?!?BR> 【注】①讎:出售 ②蚩:傻,無知 ③翦翦:小氣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居善藥 居:儲存 B.清不為辭 辭:推辭
C.其饋遺清者 遺:贈送 D.遇其人 遇:遇到
10.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皆與善藥 B.長安醫(yī)工得清藥輔其方
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恩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C.清逐利以活妻子耳 D.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
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11.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能表現(xiàn)宋清“取利遠(yuǎn)”的一組是
①疾病瘡瘍者,亦皆樂就清求藥
②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
③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
④清逐利以活妻子耳
⑤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shù)十人
⑥清之取利遠(yuǎn),遠(yuǎn)故大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2.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宋清是個很高明的醫(yī)生,山區(qū)水鄉(xiāng)的百姓都來找他治病,他開的藥方都能使患者很快康復(fù),因而深受人們贊譽(yù)。
B.宋清對不能當(dāng)即付錢者也給好藥,還燒掉估計無法償還者的欠條,這引起人們的議論。宋清認(rèn)為自己既非有道者,也不是呆傻胡來的人。
C.有不少被燒掉欠條的人,后來紛紛厚報宋清,盡管至死也未能還債的人更多,也并沒有影響宋清發(fā)家致富。
D.作者認(rèn)為宋清能從長遠(yuǎn)打算,不斤斤計較眼前之利,他的作為是那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所不及的。
第Ⅱ卷(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3分)
(2)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3分)
(3)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3分)
14.閱讀下面這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從軍行 塞上聽吹笛
王昌齡 高適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①舊別情。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借問梅花②。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
【注】①關(guān)山:系樂曲《關(guān)山月》。②梅花:系樂曲《梅花落》
(1)有人認(rèn)為兩首詩可謂“‘聲色’傳情”,試結(jié)合兩詩內(nèi)容簡要分析。(3分)
(2)為什么說《塞上聽吹笛》的三、四句有“語意雙關(guān)”的特點(diǎn)?(3分)
15.補(bǔ)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6分)
(1)北宋柳永《 》中的句子有“念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韓愈是唐代_________的倡導(dǎo)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師說》中認(rèn)為擇師的原則是:“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____。”
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諫逐客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