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清華中學2006屆高三語文4月模擬考試卷2

字號:

三、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題。(9分,每小題3分)
    徐 文 長 傳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長,為山陰諸生,聲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時,奇其才,有國士之目;然數(shù)奇,屢試輒蹶。中丞胡公宗憲聞之,客諸幕。文長每見,則葛衣烏巾,縱談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shù)邊兵,威鎮(zhèn)東南;介胄(即“甲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議者方之劉真長、杜少陵云。會得白鹿,屬文長作表。表上,永陵(明世宗)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計,皆出其手。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視一世事無可當意者,然竟不偶。
    文長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蘗(酒),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于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來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有王者氣,非彼巾幗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識,氣沉而法嚴,不以模擬損才,不以議論傷格,韓、曾之流亞也。文長既雅不與時調(diào)合,當時所謂騷壇主盟者,文長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間以其余,旁溢為花鳥,皆超逸有致。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者至門,或拒不納。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隸與飲;或自持斧,擊破其頭,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或以利錐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挂圆坏弥居跁r,抱憤而卒。 (節(jié)選自《古文觀止》)
    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A.然數(shù)奇 數(shù)奇:命運不好 B.議者方之劉真長、杜少陵云 方:比
    C.然竟不偶 偶:遇合,即得志 D.血流被面 被:蒙受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①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 ②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B.①氣沉而法嚴 ②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C.①呼下隸與飲 ②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D.①遂乃放流曲蘗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為徐文長才略過人,所以薛蕙、胡宗憲都很賞識他,胡宗憲還請他做了幕僚。
    B.徐文長性格狂放不羈,因此當時詩壇的領(lǐng)袖人物都呵斥怒罵他,使得他的名聲不能傳出越地。
    C.徐文長到了晚年更加癲狂,拒絕顯貴,與地位低賤的人一起喝酒,甚至不惜自殘。
    D.文章體現(xiàn)了作者對徐文長的推崇、同情與惋惜,也表現(xiàn)了封建制度對特出人才的摧殘。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4分)
    譯文:
    ②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計,皆出其手。(4分)
    譯文:
    ③窮覽朔漠。(2分)
    譯文:
    1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題 金 陵 渡 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1)“潮澆夜江斜月里”中用一“斜”字,好極,既有景,又點明了時間——將曉未曉的落潮之際。除此之外,這一“斜”字對思想感情的表達有何作用?(4分)
    (2)若把“兩三星火是瓜洲”中的“星火”換上“楓橋夜泊”詩的“漁火”好不好呢?為什么?(4分)
    13.補寫下列名句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五空,5分)
    (1)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 。(《詩經(jīng)·邶風·靜女》)
    (2)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離騷》)
    (3) ,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4) ,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5)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蘇軾《赤壁賦》)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22分)
    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畢淑敏
    (1)有一天與朋友聊天,我說,就是在文化*中當紅衛(wèi)兵,我也沒打過人。我還說,我這一輩子,從沒打過人……你突然插嘴說:媽媽,你經(jīng)常打一個人,那就是我……
    (2)那一瞬屋里很靜很靜。那一天我繼續(xù)同客人談了很多的話,但所有的話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執(zhí)的一問,仿佛爬山虎無數(shù)細小的卷須,攀滿我的整個心靈。面對你純正無瑕的眼睛,我要承認:在這個世界上,我只打過一個人。不是偶然,而是經(jīng)常,不是輕描淡寫,而是刻骨銘心。這個人就是你。
    (3)在你最小最小的時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莢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點兒輕微地碰撞,將你稚弱的生命擦傷。我為你無日無夜地操勞,無怨無悔。面對你熟睡中像合歡一樣靜謐的額頭,我向上蒼發(fā)誓:我要盡一個母親所有的力量保護你,直到我從這顆星球上離開的那一天。
    (4)你像竹筍一樣開始長大。你開始淘氣,開始惡作劇……對你摔破的盆碗、拆毀的玩具、遺失的錢幣、污臟的衣著……我都不曾打過你。我想這對于一個正常而活潑的兒童,都像走路會跌跤一樣應該原諒。
    (5)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經(jīng)記不清了。人們對于痛苦的記憶,總是趨向于忘記。總而言之那時你已漸漸懂事,初步具備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異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頑皮的小獸,放任無羈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則要你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為了讓你記住并終生遵守它們,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以建樹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這就是毆打。
    (6)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這種體驗將使你一生不會再去撫摸這種橙紅色抖動如綢的精靈。孩子,我希望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臟的品質(zhì),當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
    (7)我知道打人犯法,但這個世界給了為人父母者一項特殊的赦免——打是愛。世人將這一份特權(quán)賦于母親,當我行使它的時候臂系千鈞。
    (8)我謹慎地使用毆打,猶如一個窮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錢。每當打你的時候,我的心都在輕輕顫抖。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時候?不打他我還有沒有其它的辦法?只有當所有的努力都歸于失敗,孩子,我才會舉起我的手……每一次打過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責。假如懲罰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訓,孩子,我寧愿自罰,哪怕它將苛烈10倍。但我知道,責罰不可以替代也無法轉(zhuǎn)讓,它如同饑饉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啐了咽下去,才會成為你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這道理可能有些深奧,也許要到你也為人父母時,才會理解。
    (9)打人是個重體力活兒,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將一千塊蜂窩煤搬上五樓。于是人們便發(fā)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雞毛撣子……
    (10)我從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會遭受到同樣的反作用力,這是一條力學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時,我的手指親自承受力的反彈,遭受與你相等的苦痛。這樣我才可以精確在掌握數(shù)量,不致于失手將你打得太重。
    (11)我?guī)缀鹾敛华q豫地認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而悠長。因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2)孩子,聽了你的話,我終于決定不再打你了。因為你已經(jīng)長大,因為你已經(jīng)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嬰孩和已經(jīng)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為都不必打,因為打是沒有用的。唯有對半懂不懂、自以為懂其實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們快快長大。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得?
    14.這位母親“經(jīng)常”打孩子,試分析她打孩子時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4分)
    15.結(jié)合上下文,解釋下面兩句話的含義。(6分)
    ①猶如一個窮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錢。
    ②責罰不可以替代也無法轉(zhuǎn)讓,它如同饑饉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啐了咽下去,才會成為你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
    16.本文是一位母親對孩子的真誠的內(nèi)心獨白,讀完全文,請你也站在孩子的角度,寫一段對母親的內(nèi)心獨白。(6分)
    17.①第11段中“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表現(xiàn)這位母親什么情感?②從寫法上看,這篇散文巧妙的使用了第一、第二人稱,采用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這樣有何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