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 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問 說
清·劉開
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問與學(xué),相輔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dá)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xì),舍問,其奚決焉?
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稌凡辉坪酰骸昂脝杽t?!?。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曰“學(xué)問之道”,學(xué)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xué)”,問且先于學(xué)也。
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擇之,芻蕘①之微,先民詢之。舜以天子而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邇言,非茍為謙,誠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學(xué)而無問,朋友之交,至于勸善規(guī)過足矣,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jìn)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dá),強(qiáng)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于己者,忌之而不愿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 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jǐn)護(hù)其失,寧使學(xué)終不進(jìn),
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于心術(shù)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則所問非所學(xué)焉:詢天下之異聞鄙事以快言論;甚且心之所已明者,問之人以試其能;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而非是者,雖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學(xué)之所以不能幾于古者,非此由乎!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xué)之不誠也。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故,其學(xué)非古人之學(xué),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問宜也。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xué)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nèi)f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孜淖硬粣u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不見其有可恥焉,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
(選自劉開《孟涂文集》)
【注】①芻蕘:割草打柴的人。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 致:招致,取得
B.朋友之交,至于勸善規(guī)過足矣 規(guī):規(guī)勸
C.詢天下之異聞鄙事以快言論 鄙:卑鄙
D.學(xué)之所以不能幾于古者,非此由乎! 幾:接近
11.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與其它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A.問焉以破其疑 B.舍問,其奚決焉
C.不然,則所問非所學(xué)焉 D.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12.下列加點詞語古今意義不一致的一項是
A.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
B.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
C.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
D.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
13.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針對讀書人“學(xué)而不問”的陋習(xí),圍繞“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
的中心觀點作闡述,倡導(dǎo)“問學(xué)相輔”的正確求學(xué)態(tài)度。
B.作者引用儒家經(jīng)典中的話“就有道而正”“好問則?!钡龋瑏碜C明“問”的必要,
從中看出“問”是進(jìn)德修業(yè)的重要一環(huán)。
C.在作者看來,今人學(xué)而不問有“師心自用”“好學(xué)不誠’’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
要的是今人所學(xué)“非古人之學(xué)”,而所好“非古人之好”。
D.寫作允許模仿,但拒絕抄襲。清代桐城派劉開的《問說》很明顯是模仿了韓愈《師說》,語勢縱橫,說理透徹。
四、(24分)
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孜孜焉唯進(jìn)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譯文:
(2)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譯文:
(3)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
譯文:
15.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滟灝關(guān)。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注】宋崇寧元年,黃庭堅貶謫四川近六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經(jīng)過岳陽,寫下此詩。
(1)說說“一笑”是怎樣的笑,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詩中的詩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4分)
答:
16.古詩文默寫。(6分,每小題1分)
⑴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屈原《離騷》)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曹操《短歌行》)
(3)腳著謝公屐, 身登青云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4)五花馬,千金裘,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李白《將進(jìn)酒》)
(5)一肌一容,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杜牧《阿房宮賦》)
(6)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
(王勃《滕王閣序》)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問 說
清·劉開
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問與學(xué),相輔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dá)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xì),舍問,其奚決焉?
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稌凡辉坪酰骸昂脝杽t?!?。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曰“學(xué)問之道”,學(xué)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xué)”,問且先于學(xué)也。
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擇之,芻蕘①之微,先民詢之。舜以天子而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邇言,非茍為謙,誠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學(xué)而無問,朋友之交,至于勸善規(guī)過足矣,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jìn)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dá),強(qiáng)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于己者,忌之而不愿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 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jǐn)護(hù)其失,寧使學(xué)終不進(jìn),
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于心術(shù)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則所問非所學(xué)焉:詢天下之異聞鄙事以快言論;甚且心之所已明者,問之人以試其能;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而非是者,雖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學(xué)之所以不能幾于古者,非此由乎!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xué)之不誠也。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故,其學(xué)非古人之學(xué),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問宜也。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xué)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nèi)f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孜淖硬粣u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不見其有可恥焉,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
(選自劉開《孟涂文集》)
【注】①芻蕘:割草打柴的人。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 致:招致,取得
B.朋友之交,至于勸善規(guī)過足矣 規(guī):規(guī)勸
C.詢天下之異聞鄙事以快言論 鄙:卑鄙
D.學(xué)之所以不能幾于古者,非此由乎! 幾:接近
11.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與其它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A.問焉以破其疑 B.舍問,其奚決焉
C.不然,則所問非所學(xué)焉 D.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12.下列加點詞語古今意義不一致的一項是
A.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
B.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
C.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
D.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
13.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針對讀書人“學(xué)而不問”的陋習(xí),圍繞“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
的中心觀點作闡述,倡導(dǎo)“問學(xué)相輔”的正確求學(xué)態(tài)度。
B.作者引用儒家經(jīng)典中的話“就有道而正”“好問則?!钡龋瑏碜C明“問”的必要,
從中看出“問”是進(jìn)德修業(yè)的重要一環(huán)。
C.在作者看來,今人學(xué)而不問有“師心自用”“好學(xué)不誠’’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
要的是今人所學(xué)“非古人之學(xué)”,而所好“非古人之好”。
D.寫作允許模仿,但拒絕抄襲。清代桐城派劉開的《問說》很明顯是模仿了韓愈《師說》,語勢縱橫,說理透徹。
四、(24分)
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孜孜焉唯進(jìn)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譯文:
(2)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譯文:
(3)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
譯文:
15.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滟灝關(guān)。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注】宋崇寧元年,黃庭堅貶謫四川近六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經(jīng)過岳陽,寫下此詩。
(1)說說“一笑”是怎樣的笑,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詩中的詩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4分)
答:
16.古詩文默寫。(6分,每小題1分)
⑴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屈原《離騷》)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曹操《短歌行》)
(3)腳著謝公屐, 身登青云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4)五花馬,千金裘,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李白《將進(jìn)酒》)
(5)一肌一容,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杜牧《阿房宮賦》)
(6)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
(王勃《滕王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