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市同升湖國際實驗學校2006屆高三語文第六次月考試卷4

字號:

參考答案
    1.A( A 分別為 bǐ pí bài bǎi bì B 咀、沮jū ,疽趄 jū ,俎 zǔ ,C撿、瞼jiǎn ,殮liàn ,斂 liǎn ,簽 qiān ;D偶、耦ǒu ,寓yǜ ,隅yú ,喁yú )
    解題指導:
    A、對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隨意轉”的原則。吃不準的情況下,可多考慮從詞語具體意義的角度入手解決問題。常見多音字標“次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大,標“常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小。形聲字標“不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大,標“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小。常見字標音正確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會標錯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寫,不考查漢語拼音方案。
    B、善用排除法。如果題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兩項相同的去掉;如果題干是與所給字 的讀音全部相同的,則去掉一個不同的一項;如果題干是讀音全都正確,就去掉有一個錯誤的一項;如果題干是讀音有錯誤的一組,就排除肯定無誤的一項;總之,用排除法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當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的。
    2.C (A “守”為“”手 B “妄”“枉” D “蒂”為“締” )
    解題指導:
    A、音辨法。逐個審讀容易出錯的字,從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別字。
    B、形辨法。如果懷疑某個是別字,可以寫出幾個同音字來比較,可以寫出幾個形似字來比較。
    C、義辨法。通過掌握的詞語意義,或通過分析形聲字的形旁來推導這個字的含義,再放到這個詞語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D、結構辨析法。對于獨體字或形聲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聲字可以通過分析詞語的語法結構來確定它是不是別字,還可以通過對整個詞語的理解,來尋找不合語境的別字。還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們平時的積累了。
     如果題干是有錯別字的一項,就排除肯定無錯別字的;如果是全對的一項,就排除肯定有錯別字的;如果題干是有兩個錯別字的一項,就先排除有三個錯別字的一項。
     總之,可以多使用結構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結構,二是詞語結構。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 音、形、義結合在一起來考慮。看詞語不宜太長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時候在課本或課堂上接觸到這個字的。如無把握,可放放再說,但必須用記號來提示自己
    3.B(配備:根據需要分配人力和物力。配置:配備安排。語境重在“安排”意,故選“配置”。證明,著重在“明”,即清楚的表明和判斷:證實,重在“實”,意為確實,多指情況、消息傳聞的證實,故選“證實”?!按蠊Ω娉芍隆焙汀按蟾拧倍加小按蠹s”的意思,但“大致”還有“大體上”的意思,而“大概”則沒有,故選“大致”?!爱吘埂北硎咀犯康姿玫慕Y果,“到底”也有此義:但“到底”還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曲折后實現(xiàn)的情況。故選之) 指導:
    主要是近義實、虛詞的分辨。通常是用幾組近義詞進行辨別,這里要特別注意具體的語境,析同辨異,把握細微區(qū)別。要做好它,平時就要有語言準備,但是在考場上如果確實拿不 準,就要憑語言感覺去選擇自己認為的佳答案,一般有兩種類型:
    實詞辨析題
     答題技巧:對詞義的理解,有相同語素又有不相同語素的詞語,重點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語 素,可以通過組詞來理解,也可以找出反義詞來理解,還可以分析形聲字的形旁來理解。語 素都不相同的詞語,重點從用法方面考慮。對詞語的運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應的信息,重點是使用場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將容易辨析的詞語先排除,逐步減 少選項。
    4.答案:A(左支右絀:應付了左邊,右邊又感到不夠,指財力或能力不足,窮于應付。與“巧于應付”矛盾。)
    5.A (B否定不當,去掉后一個“不”字。C中“加強”缺賓語,應在句末加上“工作”。D語序不當,“大量的”應移至“陶器”前)
    指導:
    語病題的主要題型有選擇題和修改題(第二卷中)。選擇題是歷年來必考的題型,修改類題型主要是根據語言表達的情況而定。解答語病題很有技巧性,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必須理解和把握《考試說明》列出的六種病句類型及其所包括的小類,建立“類”型概念,并使之爛熟于心。六種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具體如下:
    語序不當:句子內部詞語或分句的順序不當,包括定語狀語內部成分位置顛倒、修飾語和中心語位置顛倒、詞語順序不合事理、分句順序不當、關聯(lián)詞語位置不當?shù)?類;
    搭配不當:包括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謂語和賓語搭配不當、主語和賓語搭配不當、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補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聯(lián)合短語的組成成分不能搭配、“是”字前后的成分不能搭配等;
    成分殘缺或贅余:包括主語、謂語、賓語、修飾語及其他成分的殘缺或贅余;
    結構混亂:主要指句式雜糅;
    表意不明:產生歧義的原因主要是:切分層次不同、結構關系不明確、詞義不明確、語義關系不明確、指代不明。
    不合邏輯:包括多重否定不當、自相矛盾、分類標準不統(tǒng)一、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相混淆、種屬概念并列等5種。
    (2)做題思路通常是:檢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詞語運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
    6、D
    二.說明文閱讀
    7.C(參見第6段,重力波由震源傳到沿海,需要一段時間傳播,只要不是離震源太近,就不可能是“瞬間”)
    8.D(A,B,C分別是說海嘯能量的產生、傳播、大小,屬于另一類內容,D才是海嘯成因的確切內容)
    9.B(以偏概全,原文“這個兇兆出現(xiàn)幾分鐘后,第一個巨浪會洶涌而來?!鼻坝小坝袝r”限制,這里的表述屬錯誤延伸。)
    10.A(“以今日的技術,地震的發(fā)生能準確預報,”原文無據,事實上“地震的發(fā)生現(xiàn)今還不能全部準確預報”。大前提錯誤,結論“海嘯的發(fā)生也可察知”,必然是錯誤的)
    指導:
    注重整體閱讀,說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對基本概念解釋的文字;議論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觀點以及對觀點闡述的文字。標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結構的句子,并用筆劃出稱代詞、關聯(lián)詞、標志詞 。閱讀題目,找出選肢相對應的區(qū)域。文章內容與題目相互應證。
     詞語理解題答題技巧: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qū)域,劃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聯(lián)系詞語的本義,抓住語境義。
    句子理解題答題技巧:理清復雜句子的結構關系,適當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對修飾成分認真思考,這是選項比較的重點。找出文中相對應的闡釋,與選項逐字逐句對照、比較。分析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分辨先后順序。檢查該選項的解釋與全文或全段的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篩選題答題技巧: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qū)域,依次篩選。原文內容與選項保持一致,選項與題干要能構成因果關系。略過無關緊要的信息,如舉例、描寫等,抓住本質特征。
    要點概括題答題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抓住文中議論抒情的句子。轉述內容要與原文內容逐一相對。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枝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
    推斷想象題答題技巧:找出推斷的根據。注意敘述角度和表達方式的轉換。分辨可能與必然、必然與或然、未然與已然、全稱與特稱。推斷不夸大,不縮小,不無中生有。
    總之,所有的判斷都必須來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觀臆斷,建議先通讀全文,標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找到題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顧,整體把握。 將題干中否定陳述轉換為肯定陳述。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的題干,選項與題干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系。將稱代內容替代稱代詞,使稱代詞與稱代內容保持一致。找出選項所關涉的內容區(qū)域,將選項與文章內容逐字逐詞逐句進行比較、對照。推導的選項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據,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與已然、原因與結果、先與后、夸大與縮小、部分與全體的區(qū)別。
    錯誤設置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偷換概念,顛倒因果,強加因果,胡亂劃分等。
    三.文言文閱讀
    11、B(開挖)
    12、C(“以”在句中都是介詞,“用來”的意思。A項中分別為表“修飾”的連詞、“卻”。B項中分別為代詞“它”、助詞“的”。D項中分別為“就”、“卻”。)
    13、B(從所命之名中看不出做隱士的的意思)
    14、D(不僅從山水命名,而且從文中議論可以確定作者寫作意圖)
    15、(1)有一天,(他)跟隨著這二人走到他的居所的確后面,在山丘荒地之間,登到高處遠望,發(fā)現(xiàn)一處景色異常的地方。(2分,補出省略的“他”1分)(2)高出的地方突起成為小丘,低陷的地方裂開成了山谷,低洼的地方變成了池塘,缺陷的地方變成了山洞,就好像是有鬼神異物在暗地里幫助(變成如此美景)。(每一分句0.5分)(3)在附近生活勞作的人,他們的土地與這里連接,卻沒有人認識到這塊地方的價值。(“經營”、“值”各1分)
    指導:
    1.“對接”現(xiàn)代文閱讀,確立整體、全面的閱讀觀念。先快速閱讀全文,初步把握文意:“寫誰”、“怎么樣”、“哪幾件事”,其間關系怎樣,“說明了什么道理”。同時對一些關聯(lián)詞、代詞及議論性的句子作好標志,因為這些詞句往往是解題的切入點。還可以采用“題目鎖定法”,先仔細讀懂文后各題干的要求,并快速瀏覽選項中的內容。這樣可以確定文段的考查重點,確定自己閱讀的方向。然后帶著題干要求閱讀文段,對符合題干要求的有關句子要作標志,如下劃線、旁標“3A”、“4C”等。后,通過篩選、比較等方法答題。
     2. 有關考查點的解題方法
     (1)文言實詞。試題的第一題,落實《考試大綱》“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要求。設題形式為挑選4個包含常見實詞的句子,并給出詞語釋義,要求選出有錯或正確的一項?!皬慕忸}方法考慮,直接的莫過于將各個解釋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中去貫通文意,解釋準確而無滯礙之處者應是正確的?!保}人語)關鍵是要了解加點的詞在古漢語中有幾種詞義,然后聯(lián)系具體語境,用排除法加以選擇。還可以運用語言結構、語法分析等方法推斷詞義。
     (2)文言虛詞。設題方式為給出4組8個例句,每組內部兩兩比較,考查異同。其中有4個句子選自教材中,降低了難度。首先,考生應掌握《考試大綱》中規(guī)定的18個虛詞的用法,落實在教材的具體例句中。其次,要分清虛詞的詞性,因為有的虛詞兼有實詞的作用,如“為”,既可作連詞,也可作動詞。 “若”,既可作連詞,也可作代詞。再次,對句子中的虛詞理解不清時,可將其放到語段中,通過上下文來推斷。
     (3)篩選文中的信息。解這類題目常用的方法是:首先,讀懂題干要求。因為題干要求指明了考生須篩選什么樣的信息,是解題的方向。第二步再看要求:“誰”,“怎么樣”。然后逐句分析六個句子,篩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句子。后再對照編組情況判斷選擇。此外,還應注意此類題目干擾項的設置:①符合題干要求的句子有時是通過間接意思表現(xiàn)出來的;②語段中涉及幾個人,把別人的言行當成題干中的人的言行;③設置不符合題干要求的句子,答非所問。
     (4)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這類題目考查的是考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是在考生能夠讀懂全文基礎上設題的,其設題方式是給出四項對語段相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要求考生選出不正確的一項。解答方式通常是首先將閱讀材料分類,選取其中的若干個作為切入點。然后了解干擾項的設置:在大體正確的文意概括中夾雜一兩處不正確的表述,或無中生有、曲解文意,或把兩件不相干的事放在一起,強加因果。后把選項的內容放到語段中作比較,落實原意,確定答案。
     (5)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tài)度。解答這類題目的常用方法是在議論性的詞句上下功夫,充分理解議論性詞句的含義,因為它包含了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
    (6)文言文翻譯。這類題目也是建立在理解整篇文意基礎上的,因而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尤為重要。字字落實,字從句順是根本要求。所給的翻譯句子,要理解其中的關鍵實詞、虛詞,對地名及各類專有名詞可不譯。
    16.詩歌鑒賞:.(1)賀詩表達了喜悅、贊美之情;曾詩表達了對柳的貶斥、嘲諷之意。
     (2)前者由柳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lián)想到翠綠的絲帶;后者由柳條的隨風搖擺、披拂不定聯(lián)想到沒有節(jié)操、反復無常的小人。
    指導:
     (1)充分關注,知人論世
     看清詩歌題目、注解、作者,甚至是題干的隱含信息,把握寫作重點和相關背景。要注意的是,可以聯(lián)系作家的身世、遭遇等幫助理解詩歌的內涵,但對作品的分析必須從實際出發(fā),不能貼標簽。豪放、婉約,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隱居出世、積極入世都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2)立足全篇,整體定位
     感受作品所描寫的自然景象、人物形象,把握詩歌的意象、意境。
     (3)抓住關鍵詞、切入突破
     尋求聚焦作者情感的核心詞、中心句,把握作品的內容和主旨。
     (4)揣摩體會,規(guī)范表達
     揣摩作品的語言,尤其是作者煉字煉句的著力點,把握其內在意蘊;鑒賞術語的要靈活運用;注意評述結合(任何一個題目,如果這樣問:“請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本捅仨氃u述結合);先擬草稿后謄寫一定要在規(guī)定的字數(shù)內答題。
    17.(1)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 覺今是而昨非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禍患常積于忽微 , 智勇多困于所溺 。豈獨伶人也哉。 (歐陽修《伶官傳序》)
    (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盡還復來 。 (李白《將進酒》)
    (4)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5)惜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 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陽樓》)
    (6)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 只是離人淚 。(王實甫《西廂記》
    18 (4分)①打濕 覆蓋 ②地域、民居、山嶺、河流、典故(傳說)、詩詞、戲曲。
    19.(4分)南北地理位置不同,氣候不同,產生了經濟的差異,造成了南北人民物質生活、生理特點、心理追求等方面的差異。(2分)困苦的生活激發(fā)北方人投身于抗爭,優(yōu)裕的生活引發(fā)南方人舞文弄墨。(2分)
    20.(4分)內容上是對全文內容的高度概括和形象的升華,異中求同,矛盾統(tǒng)一。形式上總結全文,畫龍點睛。
    誦讀法教學過程展示: 一、理清文章思路 1. 教師范讀文章的1-3自然段。問題設置:請學生從2和3段找出能表現(xiàn)“南方落雨”和“北方落雪”不同特點的兩個動詞------打濕;覆蓋。作者運用排比,寫出了-----南方、北方的范圍之廣。作者運用對比,寫出了------南方、北方自然景觀(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 2. 全體學生齊讀第4段。問題設置:本段在文中的作用-----巧妙的過渡,描繪的意境更加廣闊,不再局限于對自然景觀的落雨和落雪的描寫了,而在自然景觀中融入了古典詩詞的意境。 3. 女生齊讀第5段,男生齊讀第6段。問題設置:通過詩詞歌賦等方面的比較,寫出了---南方、北方人文景觀(風土人情)的差異。 4. 自由朗讀文章第七段。問題設置:分別概括北方、南方文化特征---粗獷、堅實;細膩、輕柔 5.全班齊讀8-9自然段。教師精講:第⑧段是過渡與呼應。第⑨段是點明主旨、深化主題,“黃河長江終在茫茫大海上熱烈擁抱,那一片無垠的蔚藍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因為,南方和北方都在大洋西岸;北方南方就在地球東方?!弊鎳媳备骶唢L采,南方、北方是一個同一體,團結統(tǒng)一是主流,華夏民族必然將屹立于世界的東方。而在它之前的“正像北方的雪會一直落下去一樣,南方的雨也不會有停止的時候。北方的雪落在北京、烏魯木齊、蘭州、石家莊,南方的雨落在南京、昆明、杭州、香港。北方的風雪中,大豆高粱小麥棉花早已收獲;南方的煙雨里,水稻茶葉甘蔗桑葉正在成熟。北方西北風中的白楊像壯漢沖冠的怒發(fā),南方春雨里的楊柳像美女飄灑的青絲。北方的雪融進黃河里,黃河岸邊行走著駱駝和牦牛;南方的雨流進長江里,長江岸邊騰飛起孔雀和鳳凰。北方的黃河像男人,是龍的子孫;南方的長江像女兒,是鳳的傳人?!?與文章前面的內容并不是簡單重復,它既是對文章前面內容的回顧(呼應),同時又強調了無論南方和北方都一樣的地大物博,人杰地靈,都是炎黃子孫,南方、北方相輔相成,同屬一體,從而為文章后深化主題作了鋪墊。二、品味構思的精巧文本是一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優(yōu)美散文。文章以"南方落雨北方落雪"為題,并以此開篇,貫穿始終。善用對比,旁征博引,通過對我國南北地域差異的描繪,熱情謳歌了飽經滄桑的祖國地大物博、人杰地靈,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獨運匠心,異中求同,以異彰同,飽含深情地道出華夏子孫的共同心聲:黃河長江一脈承,中華兒女本同宗。唯愿南北合一體,莽莽神州展雄風!
    【參考答案】
     7.(1)賀詩表達了喜悅、贊美之情;曾詩表達了對柳的貶斥、嘲諷之意。
     (2)前者由柳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lián)想到翠綠的絲帶;后者由柳條的隨風搖擺、披拂不定聯(lián)想到沒有節(jié)操、反復無常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