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山東省濟南市高三語文統(tǒng)一考試卷4

字號: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18分,每小題3分)
    1. B(依次讀shào shāo qiào xiè。A.踐、餞音同;C.垓、賅音同;D.輟、啜音同)
    2. B(出其不意)
    3.A(“如實”指按照實際情況;“真實”強調(diào)不虛假?!熬謩荨笔侵刚?、軍事、自然災害、經(jīng)濟等在一定時期內(nèi)所呈現(xiàn)的態(tài)勢,含發(fā)展趨勢;“局面”是指事情在一定時間內(nèi)所呈現(xiàn)的狀態(tài),側重已經(jīng)形成的狀況。“逐步”是指有計劃地進行;而“逐漸”指無計劃。“與其說/不如說”表示讓步性選擇關系,前后的情況可能同時存在,但忽略前者突出后者,“人的生存與發(fā)展依賴他人與社會”是前提,突出的是他人與社會;“不僅是/而且是’,表示遞進關系,前后的情況同時存在,但后者程度更深)t
    4. D (A.退避三舍,比喻對人退讓和尊重,不與相爭。B.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C.雞蛋里面挑骨頭,比喻在沒有問題的地方硬找問題,故意挑剔,找茬兒。感情色彩不對。D.數(shù)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
    5.C
    6.C (A.成分殘缺,缺少主語,把“實施”后的“了”改為“的”,“處置法”后邊的“后”刪去。B.句式雜糅。刪去“造成的惡果”。D.搭配不當,“走出……重要出路”不妥)
    二、(12分,每小題3分)
    7. D (A.原文無依據(jù)。原文為抑制細菌感染,無殺死病毒的信息。B.對原文理解錯誤, “激活……通透性”與“干擾蛋白質(zhì)或核酸合成”是并列關系,不是遞進關系。C.以偏概全,不是使所有細菌的破壞性更強)
    8. C(“抗生素降低了人的抵抗能力”在文中無相關信息)x
    9. B (A.抗生素的使用占30%在國際上本就“不正?!绷恕.偷換概念。原句為“我國臨床分離的一些細菌對某些藥物的耐藥性已居世界首位”。D.“無藥可治”不合文意,原文為“這些耐藥細菌毒力很強,而大多數(shù)高效抗生素又戰(zhàn)勝不了”)
    10. D (A.“集中主要精力”原文中沒有推出此觀點的充分依據(jù);B.強加因果;C.“不會出現(xiàn)”太絕對)
    三、(12分,每小題3分)
    11. B(差,副詞,可譯為“大致上”)
    12.C(前者代詞,他,后者副詞,大概,表揣測語氣。
    A.連詞,于是、就;B.連詞,表修飾;D.介詞,用,憑借)
    13.A(①⑤正面表現(xiàn)其賢良正直,②側面表現(xiàn)其賢良正直,③侯覽掩蓋其不軌行為,④逃亡經(jīng)過,⑥對政治形勢的清醒認識)
    14.D(直接原因是朱并上書,誣告其結黨謀反)
    附文言文譯文:
     張儉字元節(jié),山陽高平人。張儉最初被舉薦為茂才,因為舉薦他的刺史不太好,便托病不去就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請他出任東部督郵。當時中常侍侯覽家在防東,殘害百姓,行為不軌。張儉檢舉彈劾侯覽及其母親的罪惡,請朝廷誅殺侯覽。侯覽扣壓了奏章,不能上達皇帝,因此兩人結仇。張儉的同鄉(xiāng)朱并,向來品性*佞邪惡,為張儉所不齒,朱并因此懷恨在心,于是上書誣告張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結為私黨,朝廷刪削掉奏章上朱并的名字發(fā)下,下令逮捕張儉等人。張儉被迫逃命,困頓窘迫,四處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人們無不敬重他的姓名行止(《辭源》“名行”條。在語意中似“名聲品行”更好),都冒著家破人亡的危險收留他。后來流轉(zhuǎn)到東萊郡,藏在李篤家。外黃令毛欽率兵到李篤家搜捕,李篤把毛欽叫到一旁對他說:“張儉知名天下,雖然逃亡,并非有罪。即使張儉可以抓到,難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嗎?”毛欽起來拍一拍李篤說:“蓬伯玉以獨自當君子為可恥,足下怎能以仁義自專?”李篤說:“我雖然向往道義,今天尊駕也得到一半了?!泵珰J嘆息而去。李篤趁此機會將張儉送出塞外,因此張儉能夠幸免于難。他所經(jīng)過的地點,受到重刑處罰、誅殺的人要用十來計算,宗族親戚都被滅絕;(他所經(jīng)歷的)郡縣因為他而被毀壞。中平元年,黨事解除,張儉回到家鄉(xiāng)。大將軍、王公都征召他,又舉薦他為敦樸,用公車(官署名稱)特地指名征召,從家中請出,任少府之職,他都沒有應召。獻帝初年,百姓遭饑荒,而張儉家資產(chǎn)略能維持溫飽,于是拿出所有的財產(chǎn),與邑人共同享用,靠張儉活下來的有幾百人。
     建安初年,朝廷征召他做衛(wèi)尉,不得已而就職,張儉看到曹氏的(不好的)德運已經(jīng)顯現(xiàn),就辭官不做,閉門謝客,不問政事。一年多后,張儉在許縣去世,時年八十四。
    論曰:過去魏齊遭難,虞卿棄官相隨逃亡;季布逃亡,朱家甘愿冒著犯罪相救。張儉遭到中常侍侯覽嫉恨,顛沛流離亡命天涯,天下聽到這個消息的人,沒有誰不同情他的壯志,爭著保護他。以至,為了保護他竟然放棄所管轄的城池,丟棄自己的官爵,使自己的家族遭難,使自己被殺害的人大概有好幾十甚至一百左右,這樣的人難道不賢德嗎!然而張儉憑單槍匹馬的微薄之力,卻要阻塞江河,遭到惡疾過甚而招致的災患,我只能看到他不知輕重。
     四、(18分)
     15.①看到人家就投宿,人們無不敬重他的姓名行止(或“名聲品行”),都冒著家破人亡的危險收留他。(一句1分,著重“投止、重、破家、相”的落實。)②即使張儉可以抓到,難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嗎?(一句1分,共2分)③受到重刑處罰、誅殺的人要用十來計算,宗族親戚都被滅絕,(他所經(jīng)歷的)郡縣因為他而被毀壞。(一句1分,著重注意“以”“數(shù)”“殄滅”“為”“殘破”等幾個詞的直譯。)
     16.(1)“破”字寫桑葉逐漸萌發(fā)、膨脹,不僅有動態(tài),而且能讓人感到桑芽萌發(fā)的速度和力量?!傍Q”字雖然寫聲音,但可以讓人想見黃犢吃草時高興得意的神態(tài)?!包c”字寫出了暮色中歸宿寒林的群鴉越飛越遠越小的動態(tài)。(2)詞中景物點染出生機勃勃的早春鄉(xiāng)村風光,組成的是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畫面,透露出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留戀與欣賞。同時作者將“城中桃李”與“溪頭薺菜花”對比,用“愁眉不展”的桃李反襯溪頭迎風開放的葬薺花,表現(xiàn)了對不屈精神與頑強生命力的崇敬與追求。(說此詞是愁苦之音,以樂景寫悲苦的心境,持之有據(jù),言之成理,也可)
     17. (1)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2)故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3)以賂 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4)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楊柳岸 曉風殘月 注:每個小題1分,多寫、少寫、錯寫均不得分。
    五、(18分)
     18. (1)小時候(或物質(zhì)生活匾乏時),雨是一種濕漉漉的難受和一層苦澀澀的無奈。
     (2)長大后(或物質(zhì)生活豐裕時),聽雨是一種心靈的震撼。(3)如今,身居鬧市,
     聽雨是一種休息、一種調(diào)節(jié)、一種陶冶、一種享受。(如答“如今聽雨陡生一種靜謐、和諧、悠遠的情感”亦可)注:答對1條得1分,答對兩條得2分,答對三條得4分。
     19.內(nèi)容上:①強調(diào)對雨聲的感受會因人因時因境因情而異;②豐富了雨(或雨聲)的文化內(nèi)涵。結構上:①宕開一筆,使文章?lián)u曳多姿;②引出下文“我”對雨的好惡,為寫對雨的不同感受作鋪墊。共4分。
    20.說“難得”是因為:客觀上,身居鬧市,難得再見山村那種雷鳴電閃的豪雨;水泥屋頂使雨聲少了美的韻致。主觀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囂,使人們郁悶煩亂,疲憊冷漠,少了平和安詳、回歸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們很難寧心靜氣地傾聽雨聲”也可);說“奢侈”是因為有一種熱情而平和的心態(tài),就可以盡情享受雨聲帶來的種種美妙情思。
     注:三個要點,每條2分,共6分。
     21. AC (A.“淡然的心境”“回歸田園的美好愿望”理解不當;C.說“感情基調(diào)昂揚豪邁”錯、)共4分。
    六、(12分)
     22.《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百年事典》這部書搜集整理了許多以中小學語文教育問題為重點的研究資料。這些資料,既對史事有概要介紹,又略作了分析。它能讓讀者得到探究語文教育規(guī)律的線索。因此,這是一部為新世紀的語文教育理論研究奠基的好書。
     注:改寫必須是幾個短句,且語意須連貫,不連貫,酌情扣分;也可以先總說,然后分說。4分
     23.(1)①句在“科技節(jié)”后加“開幕式”(2)②句“期間”改為“上”,“豐富多彩”改為“精彩”或在“豐富’,前加“內(nèi)容”(3)③句“遭到”改為“得到”或“受到”(4)④“用模擬道具”改為“用道具模擬”。
     注:改對一處得1分,共4分。光指正錯誤而沒有改正或改正錯誤都不給分。
     .24,①符合“沒有……,也沒有,但……是……”的格式,②要有比較,③語句通順。共4分。
    七、(60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