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高中輟學后,選擇到南方打工,作為教師的父親極力勸阻仍是徒勞。
暑假到了,父親打起背包也走了,不是為了找兒子,而是想體驗一下打工對學生究竟有多大的誘惑力。
一個多月下來,淚水和汗水凝成一篇篇打工日記。讀過日記,父子倆抱頭痛哭,兒子也選擇了繼續(xù)上學。
如今,打工日記走進當?shù)卦S多校園,使昔日居高不下的輟學率,大大降低。
■ 網帖 教師打工日記被熱捧
2月13日,焦作一家名為“沁園春論壇”里,網友“沁園春”發(fā)帖引起網友的關注,一周來,先后三百多位網友關注此帖。
帖子的主角是博愛縣孝敬鎮(zhèn)塢莊學校一位叫杜滿堂的老教師。兩年前,杜滿堂的兒子高中輟學后也到外地打工,他一直為沒能勸住而自責,為更好地對厭學、并準備輟學的學生進行更有力的說服教育,去年7月,年過半百的他到山東做了打工體驗,并在打工之余,寫下幾十篇感人至深的打工日記??戳烁赣H的打工日記,在福建打工的兒子重新回到了學校,聽了杜滿堂在孝敬鎮(zhèn)多所學校作的報告,許多學生放棄了輟學打算。
“春節(jié)回家,當我聽說了這件事后,很受感動,就要來了他的打工日記,整理后放在論壇里。”“沁園春”說,輟學應該是農村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這位教師的“打工日記”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樣才能喚起全社會對農村輟學兒童及留守兒童的關注。
■ 現(xiàn)場 “印象中的山東每日有魚”
2月20日上午11時,博愛縣孝敬鎮(zhèn)塢莊小學院內,一群課間休息的小學生拉著一位老師講故事,他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該校教務處主任杜滿堂。
看著孩子急切的眼神,杜滿堂沒拒絕,回到辦公室拿出一個教案本。
“同學們知道山東為什么簡稱‘魯’嗎?山東在我國東部,那里的人每天先看到太陽,加上山東海岸線很長,富產海鮮,所以就有了魚和日,魚和日加在一起就有了‘魯’了,而且啊,我在山東打工時候,每天就是搬魚,沒日沒夜地搬,所以啊山東給我的印象就是每日有魚……”杜滿堂的故事就是從山東說起的。孩子們睜大眼睛靜靜地聽著。
其實,這不是杜滿堂第給孩子們講故事,以往的故事情節(jié)也并不是不生動,但杜滿堂感覺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學生們聽得很認真,而且他們之間互動或交流氣氛非常熱烈。
杜滿堂知道其中的原因:故事屬于親身經歷,更主要的是孩子們聽后,會考慮自己的未來。這就是杜滿堂故事的獨特魅力。
■ 緣起 平時好學的兒子執(zhí)意輟學打工
杜滿堂沒想到,學生們對自己的打工故事如此感興趣,更沒想到的是,如今他的故事走進了附近鄉(xiāng)鎮(zhèn)一些中學。
事情還得從去年春天說起,在博愛一中上高二的兒子杜國城輟學了,背著行囊要去南方打工,杜滿堂怎么也想不通,平時懂事兒好學的兒子為何突然會有這種想法,無論杜滿堂如何勸說,可兒子就是鐵了心要去。
后來,杜滿堂才知道,兒子是受一些輟學去南方打工同學的影響。
事實上,在兒子變化前,杜滿堂都在關注一個現(xiàn)實:農村中學生流失。
“中學,特別是初中是學生流失的重點階段,這些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在外打工,學生都跟著爺爺奶奶在家成了留守兒童,生活上和家庭教育嚴重脫節(jié),致使孩子厭學、逃學或輟學?!倍艥M堂說,他前幾年曾在一個中學執(zhí)教,帶過一個有76名學生的班級,到了初三僅剩下42名學生,其余學生外出打工了。
但他沒想到,高中一年級還獲得省數(shù)學競賽特等獎的兒子,不到一年的時間,竟也“隨波逐流”輟學打工了。作為老師,面對兒子的出走,卻沒能說服兒子,杜滿堂很自責。
兒子去廈門的一家鞋廠打工走了,杜滿堂的心也隨之而去……
■ 體驗 老父親外出打工感動迷途兒子
“出外打工到底有多大的誘惑力?我一定要體驗一下。”隨后,杜滿堂的想法得到了校長許發(fā)國的支持。
去年8月中旬,杜滿堂背著簡單行囊到山東榮成石島鎮(zhèn)一個漁場打工。此后一個多月,他一直重復著裝筐、冷凍、包裝、裝貨等繁重的體力活。老板擔心魚腐爛,經常連續(xù)40個小時不讓工人休息。
干活之余,杜滿堂拿起小本子,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記錄下來。
擔心被老板發(fā)現(xiàn),每次寫完,他就把日記藏在一裝衣服的紙箱底層。還另外準備一個小本子放在床頭記錄了一些讓老板“感興趣”的東西。如:我愛這里的大海邊,老板有一顆慈善的心等一些“溜須拍馬”之類的日記。
老板看到這些日記后,主動給他找一些很輕的活兒,其間,杜滿堂還給老板提一些合理化建議,很受老板器重。
“和我一起打工的走了一批又一批,老板從沒給他們完整的工資。我總結一句話,出外打工,沒知識不但要干重活,而且工資也拿不全?!倍艥M堂說。
9月底,杜滿堂帶著2200元工資和一本密密麻麻的打工日記回到了家。
這時,杜滿堂才知道兒子也回來了。看到父親被太陽曬得黑紅的臉龐,兒子抱著父親大哭一場。隨后的兩天內,父子倆沒出家門,他們相互交流著自己的打工故事……
第三天早上,杜國城走到父親面前說:“爸爸,我想繼續(xù)上學?!?BR> ■ 現(xiàn)狀
兒子復學了,父親以打工日記喚兒子回頭的故事在當?shù)貍鳛榧言挕?BR> 隨后的半年多,杜滿堂的打工日記成為當?shù)亟逃绲慕浀渲v座。除自己鄉(xiāng)鎮(zhèn)學校外,附近如界溝鄉(xiāng)中學、孝敬鄉(xiāng)中學都成為杜滿堂打工日記的大課堂。
據(jù)許發(fā)國介紹,以前,附近一些鄉(xiāng)鎮(zhèn)的失學率很高,人們常說的30%應該為保守數(shù)字,一些私立中學的失學率高達到60%,通過杜滿堂典型案例,很多學生迷途知返。
“王賀中學也要請我給學生們講課。”杜滿堂認為,他的打工日記起到了明顯的社會效果,不斷有新的學校相邀讓他講課。
然而,其間也有不和諧的音符,杜滿堂曾遇見一位對此不滿的教師,他的一句話,杜滿堂覺得心很涼:你這一講課,成績不好的學生也不想過早棄學了,以后我們的升學率也受到嚴重影響。
言外之意,升學率依然是考核老師教學的手段,杜滿堂認為,有這種想法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這也是農村教育改革所面臨的一個大的課題。
杜滿堂打工日記摘選
7月17號 曬
前3天的任務是在院子里幫打井隊打井、豎鐵架、挖坑,坑十分難挖,沙是大沙粒,由很多碎石組成,鋤有一尺多長,鎬像小簸箕,一會兒工夫,腰開始疼,胳膊開始酸。
今天是一年中熱的大暑天,頭頂火盆樣的太陽,附近連個草帽也買不到,一會兒衣服就濕透了,貼身上很難受,偏偏那幾天一絲風也沒有,更叫人受不了的是二老板來了,喊著“快干!再快點”。
身體吃不消尚在其次,精神上時時弄得人很緊張,更叫人受不了,好在不是長干,只干3天。我期盼著,3天后,進車間應該好點吧!
7月19號 吃
中午往往是芥菜疙瘩加饅頭,很少有米,但大多蒸不熟;面條的做法是,要放冷水里泡一下,再撈出(可能是為了節(jié)省吃飯的時間),這么一泡,什么味也沒了。
清水撈面條,也沒醬油、醋,更沒有鹵,可以打一份菜,但菜是辣的(估計是控制工人吃菜的數(shù)量,因為辣而不能多吃)難以下咽,晚上連湯也沒有。
沒開水,有人冷水(自來水)泡饃,就是一頓飯,今天連續(xù)一天一夜沒睡,聽說明天還不讓睡覺。
7月20號 住
由于廠里效益還可以,工人較多,我來到廠里時已沒床,找了幾張紙箱紙,打起地鋪。后來,山東棗莊來了個年輕人,聽說是廠里電工的親戚,電工幫他搞了一張床,兩條褥,兩條薄被子,但他只加了一個通宵班,尚沒記住他的名字,就當了逃兵,于是他的一套東西便歸了我,我終于睡在了床上,很感激他。
但至今也回憶不起來他長得什么樣子。隨后,我的地鋪上又來了一個年輕人……
7月21號 險
公司的倉庫裝滿了魚,心想可能不用加班,誰知道老板借了一個倉庫,繼續(xù)加班還不準請假,曠工罰100元。
4車魚入庫,今天卸車時我站在車邊,一個外號叫“傻子”的年輕人不打招呼便打開了車廂,約2米高,兩丈多長的車廂板猛地放下來,把我的后腰擦了一層皮。
如果我站的位置再靠后一點,就會砸斷我的腰。萬幸、太萬幸了。
回廠時,下起了雨,坐在敞篷車后廂,一個個衣服被淋透了,幸好一路無事,兩點睡覺,明天五點就要起床。
7月24號 自傷
今天的任務是扣盤子:具體工序是一車凍魚從冷庫出來,約55盤,每盤約40斤,由兩個人卸下裝入水槽,另一頭兩人從水中撈出,一只手抓盤翻轉,另一只手按住鐵盤底向一張大鐵桌上狠狠扣下,叫扣盤或叫卡盤,一個東北人才來第一天,一下子把鐵盤扣在右手的食指上,差一點把食指扣掉,沒掙一分錢,回去了。
扣盤子費力、危險,從車上卸盤子不如扣盤費力,但同樣危險。
之前,有卸盤往水里丟時,一車鐵盤嘩啦一聲全倒了,我急忙又蹦又跳向前跑,但仍被幾十盤鐵盤包圍,其中有兩盤凍魚砸傷了腿,自費去醫(yī)院包扎一下,腿一直蹲不下,至今腿上仍有兩塊黑傷疤,巴掌大。
7月25號 人傷
一東北四平人,今天上港裝車,回來滿臉是血,白骨外露,我?guī)缀鯖]認出他來。
原來是大海起浪,漁船纜繩斷了,一頭打到臉上,把臉打得稀巴爛,聽人說,他還算運氣,以前有人被纜繩纏住腰纏死的,有被拽到大海中淹死的(因為纏住了胳膊腿,即使會水也不行),有打瞎了眼的。
東北人連續(xù)兩次負傷,一起來的十幾個人決定要回去了,后,每人給了200元,他們都流著淚走了,白干了近一個月,我拉著一個東北朋友王大富的手,久久說不出話來,1.80米的東北大個子,拉著我的手,失聲痛哭,我也暗自流淚不知該怎樣安慰他。
暑假到了,父親打起背包也走了,不是為了找兒子,而是想體驗一下打工對學生究竟有多大的誘惑力。
一個多月下來,淚水和汗水凝成一篇篇打工日記。讀過日記,父子倆抱頭痛哭,兒子也選擇了繼續(xù)上學。
如今,打工日記走進當?shù)卦S多校園,使昔日居高不下的輟學率,大大降低。
■ 網帖 教師打工日記被熱捧
2月13日,焦作一家名為“沁園春論壇”里,網友“沁園春”發(fā)帖引起網友的關注,一周來,先后三百多位網友關注此帖。
帖子的主角是博愛縣孝敬鎮(zhèn)塢莊學校一位叫杜滿堂的老教師。兩年前,杜滿堂的兒子高中輟學后也到外地打工,他一直為沒能勸住而自責,為更好地對厭學、并準備輟學的學生進行更有力的說服教育,去年7月,年過半百的他到山東做了打工體驗,并在打工之余,寫下幾十篇感人至深的打工日記??戳烁赣H的打工日記,在福建打工的兒子重新回到了學校,聽了杜滿堂在孝敬鎮(zhèn)多所學校作的報告,許多學生放棄了輟學打算。
“春節(jié)回家,當我聽說了這件事后,很受感動,就要來了他的打工日記,整理后放在論壇里。”“沁園春”說,輟學應該是農村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這位教師的“打工日記”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樣才能喚起全社會對農村輟學兒童及留守兒童的關注。
■ 現(xiàn)場 “印象中的山東每日有魚”
2月20日上午11時,博愛縣孝敬鎮(zhèn)塢莊小學院內,一群課間休息的小學生拉著一位老師講故事,他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該校教務處主任杜滿堂。
看著孩子急切的眼神,杜滿堂沒拒絕,回到辦公室拿出一個教案本。
“同學們知道山東為什么簡稱‘魯’嗎?山東在我國東部,那里的人每天先看到太陽,加上山東海岸線很長,富產海鮮,所以就有了魚和日,魚和日加在一起就有了‘魯’了,而且啊,我在山東打工時候,每天就是搬魚,沒日沒夜地搬,所以啊山東給我的印象就是每日有魚……”杜滿堂的故事就是從山東說起的。孩子們睜大眼睛靜靜地聽著。
其實,這不是杜滿堂第給孩子們講故事,以往的故事情節(jié)也并不是不生動,但杜滿堂感覺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學生們聽得很認真,而且他們之間互動或交流氣氛非常熱烈。
杜滿堂知道其中的原因:故事屬于親身經歷,更主要的是孩子們聽后,會考慮自己的未來。這就是杜滿堂故事的獨特魅力。
■ 緣起 平時好學的兒子執(zhí)意輟學打工
杜滿堂沒想到,學生們對自己的打工故事如此感興趣,更沒想到的是,如今他的故事走進了附近鄉(xiāng)鎮(zhèn)一些中學。
事情還得從去年春天說起,在博愛一中上高二的兒子杜國城輟學了,背著行囊要去南方打工,杜滿堂怎么也想不通,平時懂事兒好學的兒子為何突然會有這種想法,無論杜滿堂如何勸說,可兒子就是鐵了心要去。
后來,杜滿堂才知道,兒子是受一些輟學去南方打工同學的影響。
事實上,在兒子變化前,杜滿堂都在關注一個現(xiàn)實:農村中學生流失。
“中學,特別是初中是學生流失的重點階段,這些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在外打工,學生都跟著爺爺奶奶在家成了留守兒童,生活上和家庭教育嚴重脫節(jié),致使孩子厭學、逃學或輟學?!倍艥M堂說,他前幾年曾在一個中學執(zhí)教,帶過一個有76名學生的班級,到了初三僅剩下42名學生,其余學生外出打工了。
但他沒想到,高中一年級還獲得省數(shù)學競賽特等獎的兒子,不到一年的時間,竟也“隨波逐流”輟學打工了。作為老師,面對兒子的出走,卻沒能說服兒子,杜滿堂很自責。
兒子去廈門的一家鞋廠打工走了,杜滿堂的心也隨之而去……
■ 體驗 老父親外出打工感動迷途兒子
“出外打工到底有多大的誘惑力?我一定要體驗一下。”隨后,杜滿堂的想法得到了校長許發(fā)國的支持。
去年8月中旬,杜滿堂背著簡單行囊到山東榮成石島鎮(zhèn)一個漁場打工。此后一個多月,他一直重復著裝筐、冷凍、包裝、裝貨等繁重的體力活。老板擔心魚腐爛,經常連續(xù)40個小時不讓工人休息。
干活之余,杜滿堂拿起小本子,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記錄下來。
擔心被老板發(fā)現(xiàn),每次寫完,他就把日記藏在一裝衣服的紙箱底層。還另外準備一個小本子放在床頭記錄了一些讓老板“感興趣”的東西。如:我愛這里的大海邊,老板有一顆慈善的心等一些“溜須拍馬”之類的日記。
老板看到這些日記后,主動給他找一些很輕的活兒,其間,杜滿堂還給老板提一些合理化建議,很受老板器重。
“和我一起打工的走了一批又一批,老板從沒給他們完整的工資。我總結一句話,出外打工,沒知識不但要干重活,而且工資也拿不全?!倍艥M堂說。
9月底,杜滿堂帶著2200元工資和一本密密麻麻的打工日記回到了家。
這時,杜滿堂才知道兒子也回來了。看到父親被太陽曬得黑紅的臉龐,兒子抱著父親大哭一場。隨后的兩天內,父子倆沒出家門,他們相互交流著自己的打工故事……
第三天早上,杜國城走到父親面前說:“爸爸,我想繼續(xù)上學?!?BR> ■ 現(xiàn)狀
兒子復學了,父親以打工日記喚兒子回頭的故事在當?shù)貍鳛榧言挕?BR> 隨后的半年多,杜滿堂的打工日記成為當?shù)亟逃绲慕浀渲v座。除自己鄉(xiāng)鎮(zhèn)學校外,附近如界溝鄉(xiāng)中學、孝敬鄉(xiāng)中學都成為杜滿堂打工日記的大課堂。
據(jù)許發(fā)國介紹,以前,附近一些鄉(xiāng)鎮(zhèn)的失學率很高,人們常說的30%應該為保守數(shù)字,一些私立中學的失學率高達到60%,通過杜滿堂典型案例,很多學生迷途知返。
“王賀中學也要請我給學生們講課。”杜滿堂認為,他的打工日記起到了明顯的社會效果,不斷有新的學校相邀讓他講課。
然而,其間也有不和諧的音符,杜滿堂曾遇見一位對此不滿的教師,他的一句話,杜滿堂覺得心很涼:你這一講課,成績不好的學生也不想過早棄學了,以后我們的升學率也受到嚴重影響。
言外之意,升學率依然是考核老師教學的手段,杜滿堂認為,有這種想法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這也是農村教育改革所面臨的一個大的課題。
杜滿堂打工日記摘選
7月17號 曬
前3天的任務是在院子里幫打井隊打井、豎鐵架、挖坑,坑十分難挖,沙是大沙粒,由很多碎石組成,鋤有一尺多長,鎬像小簸箕,一會兒工夫,腰開始疼,胳膊開始酸。
今天是一年中熱的大暑天,頭頂火盆樣的太陽,附近連個草帽也買不到,一會兒衣服就濕透了,貼身上很難受,偏偏那幾天一絲風也沒有,更叫人受不了的是二老板來了,喊著“快干!再快點”。
身體吃不消尚在其次,精神上時時弄得人很緊張,更叫人受不了,好在不是長干,只干3天。我期盼著,3天后,進車間應該好點吧!
7月19號 吃
中午往往是芥菜疙瘩加饅頭,很少有米,但大多蒸不熟;面條的做法是,要放冷水里泡一下,再撈出(可能是為了節(jié)省吃飯的時間),這么一泡,什么味也沒了。
清水撈面條,也沒醬油、醋,更沒有鹵,可以打一份菜,但菜是辣的(估計是控制工人吃菜的數(shù)量,因為辣而不能多吃)難以下咽,晚上連湯也沒有。
沒開水,有人冷水(自來水)泡饃,就是一頓飯,今天連續(xù)一天一夜沒睡,聽說明天還不讓睡覺。
7月20號 住
由于廠里效益還可以,工人較多,我來到廠里時已沒床,找了幾張紙箱紙,打起地鋪。后來,山東棗莊來了個年輕人,聽說是廠里電工的親戚,電工幫他搞了一張床,兩條褥,兩條薄被子,但他只加了一個通宵班,尚沒記住他的名字,就當了逃兵,于是他的一套東西便歸了我,我終于睡在了床上,很感激他。
但至今也回憶不起來他長得什么樣子。隨后,我的地鋪上又來了一個年輕人……
7月21號 險
公司的倉庫裝滿了魚,心想可能不用加班,誰知道老板借了一個倉庫,繼續(xù)加班還不準請假,曠工罰100元。
4車魚入庫,今天卸車時我站在車邊,一個外號叫“傻子”的年輕人不打招呼便打開了車廂,約2米高,兩丈多長的車廂板猛地放下來,把我的后腰擦了一層皮。
如果我站的位置再靠后一點,就會砸斷我的腰。萬幸、太萬幸了。
回廠時,下起了雨,坐在敞篷車后廂,一個個衣服被淋透了,幸好一路無事,兩點睡覺,明天五點就要起床。
7月24號 自傷
今天的任務是扣盤子:具體工序是一車凍魚從冷庫出來,約55盤,每盤約40斤,由兩個人卸下裝入水槽,另一頭兩人從水中撈出,一只手抓盤翻轉,另一只手按住鐵盤底向一張大鐵桌上狠狠扣下,叫扣盤或叫卡盤,一個東北人才來第一天,一下子把鐵盤扣在右手的食指上,差一點把食指扣掉,沒掙一分錢,回去了。
扣盤子費力、危險,從車上卸盤子不如扣盤費力,但同樣危險。
之前,有卸盤往水里丟時,一車鐵盤嘩啦一聲全倒了,我急忙又蹦又跳向前跑,但仍被幾十盤鐵盤包圍,其中有兩盤凍魚砸傷了腿,自費去醫(yī)院包扎一下,腿一直蹲不下,至今腿上仍有兩塊黑傷疤,巴掌大。
7月25號 人傷
一東北四平人,今天上港裝車,回來滿臉是血,白骨外露,我?guī)缀鯖]認出他來。
原來是大海起浪,漁船纜繩斷了,一頭打到臉上,把臉打得稀巴爛,聽人說,他還算運氣,以前有人被纜繩纏住腰纏死的,有被拽到大海中淹死的(因為纏住了胳膊腿,即使會水也不行),有打瞎了眼的。
東北人連續(xù)兩次負傷,一起來的十幾個人決定要回去了,后,每人給了200元,他們都流著淚走了,白干了近一個月,我拉著一個東北朋友王大富的手,久久說不出話來,1.80米的東北大個子,拉著我的手,失聲痛哭,我也暗自流淚不知該怎樣安慰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