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塔為松隱寺塔,座落在金山松隱鎮(zhèn)北。寺建于1352年,塔修于1380-1384年。元代創(chuàng)建松隱撣院,有寺僧書寫《華嚴經》81卷,募款造塔。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興工.經四年建成。磚木結構,七級方形,高約50米。為現(xiàn)存浦東、浦南明代古塔。雖歷經滄桑,仍巍峨屹立。
據建塔碑記載:“是塔高一百五十尺,周廣三十五尺,方形磚木結構,塔內有梯級以升,飛檐外出,檐牙高啄,扶攔傍翼,凡鈴叮當,悠揚悅耳,耐人尋味,起地兩層,周以崇閣,上奉千佛,下供釋迦多寶二如來像,傍列翊衛(wèi)諸天神。結構不同于一般浮圖,為周近百里內所罕見,一時成為名勝。”
1962年10月22日,華嚴塔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成立后,交由博物館管理?,F(xiàn)委托有專人負責看護、清掃衛(wèi)生。1996年9月,為了更好地保護華嚴塔這一古建筑,博物館還為其專門配置了滅火器材。
1999年市文管委和金山區(qū)人民政府聯(lián)合撥款,對華嚴塔進行整修,年底將重現(xiàn)昔日雄姿。
據建塔碑記載:“是塔高一百五十尺,周廣三十五尺,方形磚木結構,塔內有梯級以升,飛檐外出,檐牙高啄,扶攔傍翼,凡鈴叮當,悠揚悅耳,耐人尋味,起地兩層,周以崇閣,上奉千佛,下供釋迦多寶二如來像,傍列翊衛(wèi)諸天神。結構不同于一般浮圖,為周近百里內所罕見,一時成為名勝。”
1962年10月22日,華嚴塔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成立后,交由博物館管理?,F(xiàn)委托有專人負責看護、清掃衛(wèi)生。1996年9月,為了更好地保護華嚴塔這一古建筑,博物館還為其專門配置了滅火器材。
1999年市文管委和金山區(qū)人民政府聯(lián)合撥款,對華嚴塔進行整修,年底將重現(xiàn)昔日雄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