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0001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下列文章,“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的是( ?。?BR> A.《寡人之于國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傳序》 D.《諫逐客書》
2.《答李翊書》中,“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的喻意是( ?。?BR> A.無望其速成 B.無誘于勢利
C.陳言務(wù)去 D.氣盛言宜
3.《五代史伶官傳序》的主要表現(xiàn)方法是( ?。?BR> A.對比 B.類比
C.象征 D.烘托
4.《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駁斥司馬光誣蔑新法種種謬論的駁論著眼點是( ?。?BR> A.駁斥論點 B.駁斥論據(jù)
C.駁斥論證 D.駁斥態(tài)度
5.《燈下漫筆》中,魯迅認為中國歷的“中興時代”是( ?。?BR> A.人民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B.人民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時代
D.人民暫時做穩(wěn)了主人的時代
6.《張中丞傳后敘》中,寫張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這種人物描寫方法是( ?。?BR> A.肖像描寫 B.行為描寫
C.言語描寫 D.心理描寫
7.《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蘇軾認為:頭腦中的鮮活形象一呈現(xiàn)就要迅速抓住,否則就會喪失。對此,他所用的一個比喻性詞語是( )
A.蜩蝮蛇蚹 B.胸有成竹
C.兔起鶻落 D.庖丁解牛
8.《故都的秋》的中心旨意是( ?。?BR> A.記述游覽北京的經(jīng)過
B.描寫北京秋天“色彩濃”
C.議論北京秋天“回味永”
D.贊美北京秋天“色彩濃、回味永”
9.《香市》中寫“革命”后香市的敗落:社廟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門,左偏殿上又有“蠶種改良所”的招牌。這種表現(xiàn)方法是( ?。?BR> A.對比反襯 B.側(cè)面烘托
C.類比生發(fā) D.象征暗示
10.《往事》中描繪大海的風姿,采用的主要修辭手法是( )
A.比喻 B.比擬
C.借代 D.層遞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下列文章,“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的是( ?。?BR> A.《寡人之于國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傳序》 D.《諫逐客書》
2.《答李翊書》中,“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的喻意是( ?。?BR> A.無望其速成 B.無誘于勢利
C.陳言務(wù)去 D.氣盛言宜
3.《五代史伶官傳序》的主要表現(xiàn)方法是( ?。?BR> A.對比 B.類比
C.象征 D.烘托
4.《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駁斥司馬光誣蔑新法種種謬論的駁論著眼點是( ?。?BR> A.駁斥論點 B.駁斥論據(jù)
C.駁斥論證 D.駁斥態(tài)度
5.《燈下漫筆》中,魯迅認為中國歷的“中興時代”是( ?。?BR> A.人民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B.人民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時代
D.人民暫時做穩(wěn)了主人的時代
6.《張中丞傳后敘》中,寫張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這種人物描寫方法是( ?。?BR> A.肖像描寫 B.行為描寫
C.言語描寫 D.心理描寫
7.《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蘇軾認為:頭腦中的鮮活形象一呈現(xiàn)就要迅速抓住,否則就會喪失。對此,他所用的一個比喻性詞語是( )
A.蜩蝮蛇蚹 B.胸有成竹
C.兔起鶻落 D.庖丁解牛
8.《故都的秋》的中心旨意是( ?。?BR> A.記述游覽北京的經(jīng)過
B.描寫北京秋天“色彩濃”
C.議論北京秋天“回味永”
D.贊美北京秋天“色彩濃、回味永”
9.《香市》中寫“革命”后香市的敗落:社廟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門,左偏殿上又有“蠶種改良所”的招牌。這種表現(xiàn)方法是( ?。?BR> A.對比反襯 B.側(cè)面烘托
C.類比生發(fā) D.象征暗示
10.《往事》中描繪大海的風姿,采用的主要修辭手法是( )
A.比喻 B.比擬
C.借代 D.層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