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學語文(本)試題1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秋水》中,北海若對河伯說:“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
    大理矣?!边@個“大理”指的是( )
    A.河伯“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是由于受空間限制
    B.曲士“不可以語于道”是由于受后天教育限制
    C.宇宙無限,而人的認識是有限的
    D.孔子“語之以為博”是自我夸耀
    2.在《答李翊書》中,“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的喻義是( )
    A.為文立言要以《詩》《書》為源
    B.為文立言要以道德修養(yǎng)為本
    C.為文立言應(yīng)“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
    D.為文立言應(yīng)“惟陳言之務(wù)去”
    3.《五代史伶官傳序》所運用的主要表現(xiàn)方法是( )
    A.鋪墊 B.烘托
    C.對比 D.象征
    4.《答司馬諫議書》批駁司馬光對新法的誣蔑所選取的主要駁論著眼點是( )
    A.駁斥論點 B.駁斥論據(jù)
    C.駁斥論證 D.駁斥態(tài)度
    5.在《燈下漫筆》中,魯迅認為中國歷的“漢族中興時代”,實質(zhì)上是( )
    A.人民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B.人民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時代 D.人民暫時做穩(wěn)了主人的時代
    6.在《論學問》的下列例句中,同時采用比喻、排比、層遞三種修辭手法的是( )
    A.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B.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些書則應(yīng)當咀嚼消化
    C.多詐的人渺視學問,愚魯?shù)娜肆w慕學問,聰明的人運用學問
    D.射箭有益于胸肺,緩步有益于胃,騎馬則有益于頭腦
    7.在《鄭伯克段于鄢》中,鄭莊公的性格特征是( )
    A.老成持重,聰慧機敏 B.貪婪狂妄,愚昧無知
    C.褊狹昏憒,私情干政 D.陰險狠毒,工于心機
    8.在《李將軍列傳》中,作者通過“雁門出擊戰(zhàn)”的描述,主要表現(xiàn)出李廣的( )
    A.善于應(yīng)變 B.驍勇善戰(zhàn)
    C.負能使性 D.擅長射箭
    9.《始得西山宴游記》一文,在結(jié)構(gòu)上起到貫串全文作用的兩個字是( )
    A.僇人 B.惴栗
    C.始得 D.特立
    10.《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的“庖丁解牛”典故,出自于( )
    A.《孟子》 B.《論語》
    C.《莊子》 D.《左傳》
    11.我國文學最早大量寫作田園詩的詩人是( )
    A.屈原 B.陶淵明
    C.謝靈運 D.王維
    12.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題目中的“廣陵”指的是( )
    A.蘇州 B.南京
    C.杭州 D.揚州
    13.杜甫《登高》一詩中,聯(lián)結(jié)寫景和抒情的關(guān)鈕是( )
    A.風急 B.落木
    C.悲秋 D.登臺
    14.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兩句的抒情方法是( )
    A.化用前人詩句 B.借用神話傳說
    C.借助自然景物 D.直接抒寫胸臆
    15.李清照《聲聲慢》詞中用以渲染愁情的景物依次是( )
    A.氣候—晚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
    B.晚風—氣候—過雁—黃花—梧桐細雨
    C.過雁—黃花—梧桐細雨—晚風—氣候
    D.氣候—晚風—黃花—過雁—梧桐細雨
    16.辛棄疾《破陣子》的主旨是( )
    A.描寫雄壯豪邁的軍旅生活 B.批判南宋朝廷的妥協(xié)政策
    C.抒發(fā)年華易逝的人生感慨 D.表達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
    17.下列作品中,用副標題點明作品情感內(nèi)容的是( )
    A.聞一多《一句話》 B.郭沫若《爐中煤》
    C.高爾基《鷹之歌》 D.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
    18.在《寶玉挨打》中,說寶玉將來會“弒父弒君”的人是( )
    A.王夫人 B.賈政
    C.賈母 D.薛寶釵
    19.小說《風波》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
    A.九斤老太說“一代不如一代” B.七斤頭上沒有了辮子
    C.六斤打破了吃飯的碗 D.趙七爺穿起了竹布長衫
    20.《麥琪的禮物》的風格特征是( )
    A.嚴厲的譴責 B.辛辣的諷刺
    C.熱情的贊頌 D.含淚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