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 小題,每小題2 分,共10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至五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E.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25. 下列細節(jié)描寫中用以刻畫七斤形象的有()
A. 時常坐在門檻上抽煙不說話
B. 時常坐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三國志》
C. 知道張大帥是張翼德的后代
D. 知道什么地方閨女生了夜叉之類
E. 因六斤打破一只碗而大打出手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10 小題,每小題1 分,共10 分)
26.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yè)也?
息:
27. 養(yǎng)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
俟:
28. 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
當:
29.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焉:
30. 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
碩茂之:
31. 首身離兮心不懲。
懲:
32. 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
已:
33. 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于理矣。
尤:
34. 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難壬人:
35. 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墜疾徐,并稱善也。
抗墜疾徐:
四、簡析題(本大題共4 小題,每小題5 分,共20 分)
36. 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記》中這樣描寫西山: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土婁)為類。
請回答:
A. 這段描寫突出西山的什么特點?
B. 這里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方法?
C. 這里體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人格?
37.閱讀《“今”》中的一段文字:
吾人投一石子于時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瀾聲響,都向永遠流動傳播,不能消滅。屈原的《離騷》,永遠使人感泣。打擊林肯頭顱的槍聲,呼應于永遠的時間與空間。一時代的變動,絕不消失,仍遺留于次一時代,這樣傳演,至于無窮,在世界中有一貫相連的永遠性。
請回答:
A. 這段議論的論點是什么?
B. 這個論點是怎樣與全文的中心論點聯(lián)系起來的?
C. “投一石子于時代潮流里面……”與“屈原的《離騷》,永遠使人人感泣……”兩者的論證方法有何不同?
38. 閱讀《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請回答:
A. 詩中所寫景象有何共同點?
B. 為什么要寫這樣的景象?
C. 本詩語言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39. 閱讀《麥琪的禮物》中的一段話:
突然她從窗口轉(zhuǎn)過身來,站在鏡子前面。她的兩眼晶瑩明亮,但是在二十秒鐘內(nèi)她的臉失色了。她很快地把頭發(fā)解開,叫它完全披散下來。
請回答:
A. 她為什么“突然”“站在鏡子前面”?
B. 這時她為什么“兩眼晶寶明亮”?
C. 為什么她的臉很快又“失色了”?
D. 她為什么要“很快地把頭發(fā)解開”?
五、作文(40 分)
以《勿以善小而不為》為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于600 字,不超過1000 字
E.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25. 下列細節(jié)描寫中用以刻畫七斤形象的有()
A. 時常坐在門檻上抽煙不說話
B. 時常坐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三國志》
C. 知道張大帥是張翼德的后代
D. 知道什么地方閨女生了夜叉之類
E. 因六斤打破一只碗而大打出手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10 小題,每小題1 分,共10 分)
26.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yè)也?
息:
27. 養(yǎng)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
俟:
28. 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
當:
29.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焉:
30. 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
碩茂之:
31. 首身離兮心不懲。
懲:
32. 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
已:
33. 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于理矣。
尤:
34. 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難壬人:
35. 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墜疾徐,并稱善也。
抗墜疾徐:
四、簡析題(本大題共4 小題,每小題5 分,共20 分)
36. 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記》中這樣描寫西山: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土婁)為類。
請回答:
A. 這段描寫突出西山的什么特點?
B. 這里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方法?
C. 這里體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人格?
37.閱讀《“今”》中的一段文字:
吾人投一石子于時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瀾聲響,都向永遠流動傳播,不能消滅。屈原的《離騷》,永遠使人感泣。打擊林肯頭顱的槍聲,呼應于永遠的時間與空間。一時代的變動,絕不消失,仍遺留于次一時代,這樣傳演,至于無窮,在世界中有一貫相連的永遠性。
請回答:
A. 這段議論的論點是什么?
B. 這個論點是怎樣與全文的中心論點聯(lián)系起來的?
C. “投一石子于時代潮流里面……”與“屈原的《離騷》,永遠使人人感泣……”兩者的論證方法有何不同?
38. 閱讀《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請回答:
A. 詩中所寫景象有何共同點?
B. 為什么要寫這樣的景象?
C. 本詩語言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39. 閱讀《麥琪的禮物》中的一段話:
突然她從窗口轉(zhuǎn)過身來,站在鏡子前面。她的兩眼晶瑩明亮,但是在二十秒鐘內(nèi)她的臉失色了。她很快地把頭發(fā)解開,叫它完全披散下來。
請回答:
A. 她為什么“突然”“站在鏡子前面”?
B. 這時她為什么“兩眼晶寶明亮”?
C. 為什么她的臉很快又“失色了”?
D. 她為什么要“很快地把頭發(fā)解開”?
五、作文(40 分)
以《勿以善小而不為》為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于600 字,不超過10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