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文章中,既是記人散文,又是文藝隨筆的是( )
A、《種樹郭橐駝傳》
B、《報劉一丈書》
C、《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D、《馬伶?zhèn)鳌?
12.《愛爾克的燈光》中有一段文字是:"傍晚,我靠著逐漸黯淡的陽光的指引,走過十
八年前的故居。這條街,這個建筑物開始在我的眼前隱藏起來,像在躲避一個久別的舊
友。"這里所用的修辭手法是( )
A、比喻
B、擬人
C、夸張
D、層遞
13.《詩經(jīng)》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
A、國風(fēng)
B、大雅
C、頌
D、小雅
14.曹操詩歌的風(fēng)格特點是( )
A、清新淡雅
B、豪放飄逸
C、蒼涼悲壯
D、簡潔含蓄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 小題,每小題2 分,共10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
有二至四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題中的括號內(nèi)。多選、少
選、錯選均無分。
21.下列文章,總體上運用對比方法來表達(dá)主旨的有( )
A、《寡人之于國也》
B、《五代史伶官傳序》
C、《論毅力》
D、《種樹郭橐駝傳》
E、《香市》
22.下列作品中通過對話形式展開的有( )
A、《季氏將伐顓臾》
B、《答司馬諫議書》
C、《愛爾克的燈光》
D、《門檻》
E、《爐中煤》
23.下列詩篇屬于用樂府舊題的有( )
A、曹操《短歌行》
B、王昌齡《從軍行》
C、李白《行路難》
D、杜甫《兵車行》
E、陸游《關(guān)山月》
24.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中運用白描手法的詞句有( )
A、十年生死兩茫茫
B、不思量,自難忘
C、塵滿面,大鬢如霜
D、小軒窗,正梳妝
E、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25.魯迅《風(fēng)波》的主要藝術(shù)特點有( )
A、即小見大,展示當(dāng)時社會的真實面貌
B、通過富有個性色彩的對話刻畫人物性格
C、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巧合結(jié)局
D、精選細(xì)節(jié)提示人物心理暗示主題內(nèi)蘊
E、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敘述方式交互為用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10 小題,每小題1 分,共10 分)
26.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
先賤而后尊貴:
27.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
罪歲:
28.至于此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東面:
29.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從:
30.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非特:
3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不堪:
32.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
掩其上:
33.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根?
敢:
34.旁觀者徒艷羨其功之成,以為是殆幸運兒。
殆
35.綱必須能領(lǐng)目,目必須附麗于綱。
麗:
A、《種樹郭橐駝傳》
B、《報劉一丈書》
C、《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D、《馬伶?zhèn)鳌?
12.《愛爾克的燈光》中有一段文字是:"傍晚,我靠著逐漸黯淡的陽光的指引,走過十
八年前的故居。這條街,這個建筑物開始在我的眼前隱藏起來,像在躲避一個久別的舊
友。"這里所用的修辭手法是( )
A、比喻
B、擬人
C、夸張
D、層遞
13.《詩經(jīng)》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
A、國風(fēng)
B、大雅
C、頌
D、小雅
14.曹操詩歌的風(fēng)格特點是( )
A、清新淡雅
B、豪放飄逸
C、蒼涼悲壯
D、簡潔含蓄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 小題,每小題2 分,共10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
有二至四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題中的括號內(nèi)。多選、少
選、錯選均無分。
21.下列文章,總體上運用對比方法來表達(dá)主旨的有( )
A、《寡人之于國也》
B、《五代史伶官傳序》
C、《論毅力》
D、《種樹郭橐駝傳》
E、《香市》
22.下列作品中通過對話形式展開的有( )
A、《季氏將伐顓臾》
B、《答司馬諫議書》
C、《愛爾克的燈光》
D、《門檻》
E、《爐中煤》
23.下列詩篇屬于用樂府舊題的有( )
A、曹操《短歌行》
B、王昌齡《從軍行》
C、李白《行路難》
D、杜甫《兵車行》
E、陸游《關(guān)山月》
24.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中運用白描手法的詞句有( )
A、十年生死兩茫茫
B、不思量,自難忘
C、塵滿面,大鬢如霜
D、小軒窗,正梳妝
E、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25.魯迅《風(fēng)波》的主要藝術(shù)特點有( )
A、即小見大,展示當(dāng)時社會的真實面貌
B、通過富有個性色彩的對話刻畫人物性格
C、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巧合結(jié)局
D、精選細(xì)節(jié)提示人物心理暗示主題內(nèi)蘊
E、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敘述方式交互為用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10 小題,每小題1 分,共10 分)
26.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
先賤而后尊貴:
27.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
罪歲:
28.至于此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東面:
29.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從:
30.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非特:
3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不堪:
32.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
掩其上:
33.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根?
敢:
34.旁觀者徒艷羨其功之成,以為是殆幸運兒。
殆
35.綱必須能領(lǐng)目,目必須附麗于綱。
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