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學語文(專)試題3

字號:

三、詞語解釋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6.杜撰了一則施耐庵如何寫《水滸》的故事
     杜撰:
    27.惟天為大,惟堯則之
     則之:
    28.虛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壅蔽:
    29.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壽:
    30.蒙將軍恬南伐楚,次中山
     次: 四、簡析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31.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回廊。這是為什么?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1)這段文字的說明中心是什么?
    (2)這段文字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各舉一例。
    (3)這段文字采取了哪種說明順序?
    32.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民久于獄,與胥卒表里,頗有奇羨。山陰李姓,以殺人系獄,每歲致數(shù)百金。康熙四十八年以赦出。居數(shù)月,漠然無所事,其鄉(xiāng)人有殺人者,因代承之,蓋以律非故殺,必久系,終無死法也。五十一年,復援赦關系等謫戍,嘆曰:“吾不得復入此矣!”故例,謫戍者移順天府羈候,時方冬停遣,李具狀求在獄候春發(fā)遣,至再三,不得所請,悵然而出。
    (1)寫出這段文字兩個層次的大意。
    (2)山陰李姓為何愿入獄中?
    (3)這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現(xiàn)實?
    33.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最近聽呂叔湘先生說了個比喻,他說教育的性質類似農業(yè),而絕對不像工業(yè)。工業(yè)是把原料按照規(guī)定的工序,制造成為符合設計的產品。農業(yè)可不是這樣。農業(yè)是把種子種到地里,給它充分的合適的條件,如水、陽光、空氣、肥料等等,讓它自己發(fā)芽生長,自己開花結果,來滿足人們的需要。呂先生的這個比喻說得好極了,辦教育的確跟種莊稼相仿。……但是比喻究竟是比喻,把辦教育跟種莊稼相比,有相同也有不相同。相同的是工作的對象都有生命,都能自己成長,都有自己成長的規(guī)律。不同的是辦教育比種莊稼復雜得多。種莊稼只要滿足莊稼生理上生長的需要就成,辦教育還得給受教育者提供陶冶品德、啟迪智慧、鍛煉能力的種種條件,讓他們能動地利用這些條件,在德智體各方面逐步發(fā)展成長,成為合格的建設社會主義的人才。
    (1)文中用比喻說理,請指出其中的喻體與被喻體。
    (2)文中說明的教育特點是什么?
    (3)這里所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五、作文(30分)
    34.古語云:“千里之堤,潰于一穴”。據(jù)此,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