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鄒魯圣地,孟子故里

字號:

鄒城市是山東省直轄縣級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地處東經(jīng)116°24′—117°30′,北緯35°11′—35°32′,是中國歷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誕生地,素稱“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fā)祥之地”。鄒城東倚沂蒙山區(qū),西臨魯西平原,南襟徐淮要沖,北枕泰岱南脈與魯都曲阜毗鄰,總面積161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qū)面積24平方公里。下轄鋼山、千泉、鳧山三個街道辦事處,田黃、張莊、城前、大束、香城、嶧山、看莊、唐村、郭里、石墻、北宿、太平、中心店、平陽寺十四個鎮(zhèn),總人口110萬,其中城市人口25萬,以漢族居民為主,廣泛分布著回、滿、布依、彝、苗、蒙古、黎、壯等23個少數(shù)民族。鄒城地勢東高西低,山區(qū)峰巒疊嶂,丘陵逶迤起伏,平原沃野千頃,三種地貌各占三分之一,屬暖溫帶過渡型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風光秀麗。鄒城古稱“鄒魯圣地”,是中國儒學發(fā)源地,夏代屬九州徐州之域,秦朝開始設置“騶縣”,歷漢、晉、南北朝,及唐初改“騶”為鄒,稱鄒縣,沿襲至1992年10月,撤縣設市,稱鄒城市。
     鄒城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是一座有著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這里人杰地靈、英賢輩出,有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的世代賢母——孟母,有被贊為“功不在禹下”的儒學亞圣——孟子,有被傳為世代佳話、“鑿壁偷光”刻苦治學的西漢經(jīng)學家匡衡……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為鄒城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境內共有各類文物古跡300余處,其中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飽經(jīng)歲月滄桑還依然展示著往昔風采的“三孟”(孟廟、孟府、孟林)古建筑群,佛教文化及書法藝術精品“四山”摩崖刻石,京南江北的地下宮殿——明魯荒王陵,被譽為“鄒魯秀靈”、“岱南奇觀”的歷史文化名山——嶧山……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形成了鄒城獨具特色的“山·水·圣人”綜合旅游區(qū),是研究中國與東方文化的“歷史博物館”和的文化旅游勝地。
     鄒城境內礦產(chǎn)資源豐饒,品種齊全。共有8大類20余個品種,以煤炭、花崗石、石灰石為主,其次為黃沙、高嶺土、石英石、大理石、重晶石等。境內藏煤面積375平方公里,地質儲量41億噸以上,全國特大型企業(yè)——兗礦集團和全國的坑口電廠——鄒縣發(fā)電廠均在鄒城境內。 鄒城是歷史文化名城,新興能源工業(y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