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地表下的厚沙層進行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是要冒相當大的風險,工藝和技術(shù)要求有一定的難度,結(jié)合去年的一個工程實例,談談我們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供同行門參考,望有助于提高鉆孔灌注樁的施工質(zhì)量和減少質(zhì)量事故的發(fā)生。
【關(guān)鍵詞】泥漿 鉆進 清孔 澆灌
1、工程概況
該工程是位于佛山市南海區(qū)一個舊城改造項目,是一棟22層的商住樓,1-3層作商業(yè)用房,4層以上作住宅,面積約15000m2,框架剪刀墻結(jié)構(gòu),施工場地和通道狹窄,基礎(chǔ)采用鉆孔灌注樁,樁徑從D1200到D1600不等,進入中,微風化巖作持力層,樁長約26m。據(jù)地質(zhì)資料反映,該場地地表下1-2m開始到18-20m不等是各種厚薄不同的沙層。施工難度相當大。具體地質(zhì)情況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層-雜填土,分布于標高1.1-2.0m以上,呈松散狀態(tài),不均勻結(jié)構(gòu)。
(2)第四系上部沖積層,分布于標高1.8-12.4m之間:
1)粉沙:厚度2.1-5.3m不等,呈深灰-灰-淺灰色,松散-中密狀,含水飽和。
2)細沙:厚度1.8-4.3m不等,呈灰-深灰色,松散-稍密狀,含水飽和。
3)中沙:厚度1.6-3.8m不等,呈灰-深灰色,松散-稍密狀為主,局部中密,含水飽和。
(3)第四系中部沖積層,分布于標高11.8-14.2m之間:
1)粉質(zhì)粘土:厚度0.5-0.8m,呈淺灰-灰黃色,軟塑-可塑狀態(tài)。
2)細沙:厚度1.3-2.8m不等,呈灰-深灰色,松散-中密狀,含水飽和,
(4)第四系下部沖積層,分布于標高13.8-20.2m之間:
1)粉土:厚度0.8-1.1m,呈土黃色,可塑狀態(tài)。
2)粗沙:厚度1.3m,呈土黃色,密實,飽和狀態(tài).
3)粉沙:厚度1.5-2.3m不等,呈淺灰色,稍密一中密狀,含水飽和。
4)細沙:厚度0.8-3.6m不等,呈淺灰-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狀,含水飽和。
5)中沙:厚度1.6-2.8m不等,呈灰黃-淺灰色,中密-密實狀為主,局部中密,含水飽和。
(5)第四系殘積層-粉質(zhì)粘土:厚度0.5-1.0m,呈磚紅灰混灰黃色,上部可塑,下部硬塑狀態(tài)。
(6)第三系風化帶
1)第三系強風化帶:層底標高-19.5-22.94m,呈紅褐、棕色、深灰、灰黃色等,層理不清晰,泥質(zhì)結(jié)構(gòu),含少量粉沙粒。
2)第三系中風化帶:層底標高-21.9-28.7m,呈紅褐一褐色-棕色一深灰一灰色等,層理不太明顯,泥質(zhì)及粉沙質(zhì)結(jié)構(gòu)。
3)第三系微風化帶:層底標高-25,9-31.5以下,呈紅褐、棕色、灰色等,泥質(zhì)及粉沙質(zhì)結(jié)構(gòu)。
2、施工準備
接到工程任務后,我們仔細地分析工程地質(zhì)資料,結(jié)合施工場地的具體情況和我們以往的施工經(jīng)驗,覺得這個工程的難點主要是鉆進厚沙層和澆灌時的泥漿護壁問題,由于上部有較厚的粉細沙,經(jīng)擾動容易變成流沙。針對這個問題,在工程的施工方案中重點準備了一些應對措施,其中有:
(1)加強泥漿制備管理
(2)控制施工順序和機組的分布,強調(diào)跳鉆
(3)用試鉆樁來核對地質(zhì)狀況和利用樁砼的充盈系數(shù)來分析泥漿護壁的效果
(4)準備一些應急處理方法
3、施工情況和施工過程中的質(zhì)量控制
在試鉆的第一根直徑為1400的樁時,進展還順利,流沙不嚴重,主要是沙層未被擾動。而使用的泥漿是用含沙量較小的粘土來造漿,但從回流的泥漿測其含沙率是比較高的,超過18%。從樁砼的充盈系數(shù)來看,進巖部分為1.1-1.18,中粗沙層為0.95-0.98,上部的粉細沙為0.9-0.93,樁徑最小處在地表下9-10m。從充盈量分析,泥漿的護壁作用還可以。
在總結(jié)試樁的經(jīng)驗教訓后安排4臺鉆機鋪開作業(yè),開始還算順利,但在完成總樁數(shù)1/3后就陸續(xù)出現(xiàn)明顯的流沙和塌孔的情況,個別樁孔和樁報廢,工程不得不暫時停了下來。檢查施工記錄泥漿的質(zhì)量明顯下降,比重高了;粘度小了;膠體率下降,含砂率高達30%一40%。很明顯:整個場地的沙層被擾動了。針對這個難題,我們采用了應對措施,先對塌孔的樁孔用粘土回填靜置一周后再施工,對報廢的樁作補樁處理,著重抓了泥漿制備、樁孔施工次序、清孔和澆灌等幾項工作:
3.1加強泥漿制備管理
在砂性土層和含砂較重的土層使用膨潤土和粘土造漿,粘土塊先行打碎,制漿一般采用泥漿攪拌機,制成的泥漿儲藏在泥漿池(鋼制泥漿箱)內(nèi)備用,使用時再加進適量的純堿溶液。加強對回流泥漿的排沙處理,以增加泥漿的粘度和降低含沙率,使泥漿所產(chǎn)生的液柱壓力可以平衡地下水壓力,并對孔壁有一定的側(cè)壓力,成為孔壁的一種液態(tài)支撐。同時泥漿中膠質(zhì)顆粒的分子在泥漿的壓力下,滲入孔壁表面的孔隙中,形成一層泥皮,促使孔壁膠結(jié),將孔隙填滲密實,避免內(nèi)壁漏水,保持護筒內(nèi)水壓穩(wěn)定,從而起到防止塌孔、保護孔壁的作用。
另外,還準備一批大塊狀的膨潤土和袋裝水泥,在塌孔樁段使用。
3.2合理安排樁孔施工次序和工藝
根據(jù)施工進度安排,重新安排機組的施工位置,拉大樁孔的施工距離,減低對沙層的擾動。同時控制泥漿泵捧量不能過大,選擇合適的鉆進速度,鉆進砂層速度減慢,在粉細沙段投進大塊膨潤土強制做漿,因鉆孔成樁的過程將使原來平衡的地下土層壓力發(fā)生變化,而相鄰樁施工距離太近或間隔時間太短時,土中增加的應力尚未消散,致使新鉆孔的孔壁土發(fā)生流變,容易造成塌孔。當出現(xiàn)塌孔范圍較小的情況時,應增大泥漿比重,穩(wěn)住孔壁,同時減少泵的排量,塌孔量大時應停鉆,在判明塌孔位置和分析原因后,應即回填粘土混合物到塌孔位置以上1-2米,待回填物沉積密實后,再行鉆進。在鉆進過程中指派專人測定泥漿的粘度、含砂率、失水量、膠體率、靜切力等參數(shù),隨時對泥漿成份進行調(diào)整。
【關(guān)鍵詞】泥漿 鉆進 清孔 澆灌
1、工程概況
該工程是位于佛山市南海區(qū)一個舊城改造項目,是一棟22層的商住樓,1-3層作商業(yè)用房,4層以上作住宅,面積約15000m2,框架剪刀墻結(jié)構(gòu),施工場地和通道狹窄,基礎(chǔ)采用鉆孔灌注樁,樁徑從D1200到D1600不等,進入中,微風化巖作持力層,樁長約26m。據(jù)地質(zhì)資料反映,該場地地表下1-2m開始到18-20m不等是各種厚薄不同的沙層。施工難度相當大。具體地質(zhì)情況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層-雜填土,分布于標高1.1-2.0m以上,呈松散狀態(tài),不均勻結(jié)構(gòu)。
(2)第四系上部沖積層,分布于標高1.8-12.4m之間:
1)粉沙:厚度2.1-5.3m不等,呈深灰-灰-淺灰色,松散-中密狀,含水飽和。
2)細沙:厚度1.8-4.3m不等,呈灰-深灰色,松散-稍密狀,含水飽和。
3)中沙:厚度1.6-3.8m不等,呈灰-深灰色,松散-稍密狀為主,局部中密,含水飽和。
(3)第四系中部沖積層,分布于標高11.8-14.2m之間:
1)粉質(zhì)粘土:厚度0.5-0.8m,呈淺灰-灰黃色,軟塑-可塑狀態(tài)。
2)細沙:厚度1.3-2.8m不等,呈灰-深灰色,松散-中密狀,含水飽和,
(4)第四系下部沖積層,分布于標高13.8-20.2m之間:
1)粉土:厚度0.8-1.1m,呈土黃色,可塑狀態(tài)。
2)粗沙:厚度1.3m,呈土黃色,密實,飽和狀態(tài).
3)粉沙:厚度1.5-2.3m不等,呈淺灰色,稍密一中密狀,含水飽和。
4)細沙:厚度0.8-3.6m不等,呈淺灰-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狀,含水飽和。
5)中沙:厚度1.6-2.8m不等,呈灰黃-淺灰色,中密-密實狀為主,局部中密,含水飽和。
(5)第四系殘積層-粉質(zhì)粘土:厚度0.5-1.0m,呈磚紅灰混灰黃色,上部可塑,下部硬塑狀態(tài)。
(6)第三系風化帶
1)第三系強風化帶:層底標高-19.5-22.94m,呈紅褐、棕色、深灰、灰黃色等,層理不清晰,泥質(zhì)結(jié)構(gòu),含少量粉沙粒。
2)第三系中風化帶:層底標高-21.9-28.7m,呈紅褐一褐色-棕色一深灰一灰色等,層理不太明顯,泥質(zhì)及粉沙質(zhì)結(jié)構(gòu)。
3)第三系微風化帶:層底標高-25,9-31.5以下,呈紅褐、棕色、灰色等,泥質(zhì)及粉沙質(zhì)結(jié)構(gòu)。
2、施工準備
接到工程任務后,我們仔細地分析工程地質(zhì)資料,結(jié)合施工場地的具體情況和我們以往的施工經(jīng)驗,覺得這個工程的難點主要是鉆進厚沙層和澆灌時的泥漿護壁問題,由于上部有較厚的粉細沙,經(jīng)擾動容易變成流沙。針對這個問題,在工程的施工方案中重點準備了一些應對措施,其中有:
(1)加強泥漿制備管理
(2)控制施工順序和機組的分布,強調(diào)跳鉆
(3)用試鉆樁來核對地質(zhì)狀況和利用樁砼的充盈系數(shù)來分析泥漿護壁的效果
(4)準備一些應急處理方法
3、施工情況和施工過程中的質(zhì)量控制
在試鉆的第一根直徑為1400的樁時,進展還順利,流沙不嚴重,主要是沙層未被擾動。而使用的泥漿是用含沙量較小的粘土來造漿,但從回流的泥漿測其含沙率是比較高的,超過18%。從樁砼的充盈系數(shù)來看,進巖部分為1.1-1.18,中粗沙層為0.95-0.98,上部的粉細沙為0.9-0.93,樁徑最小處在地表下9-10m。從充盈量分析,泥漿的護壁作用還可以。
在總結(jié)試樁的經(jīng)驗教訓后安排4臺鉆機鋪開作業(yè),開始還算順利,但在完成總樁數(shù)1/3后就陸續(xù)出現(xiàn)明顯的流沙和塌孔的情況,個別樁孔和樁報廢,工程不得不暫時停了下來。檢查施工記錄泥漿的質(zhì)量明顯下降,比重高了;粘度小了;膠體率下降,含砂率高達30%一40%。很明顯:整個場地的沙層被擾動了。針對這個難題,我們采用了應對措施,先對塌孔的樁孔用粘土回填靜置一周后再施工,對報廢的樁作補樁處理,著重抓了泥漿制備、樁孔施工次序、清孔和澆灌等幾項工作:
3.1加強泥漿制備管理
在砂性土層和含砂較重的土層使用膨潤土和粘土造漿,粘土塊先行打碎,制漿一般采用泥漿攪拌機,制成的泥漿儲藏在泥漿池(鋼制泥漿箱)內(nèi)備用,使用時再加進適量的純堿溶液。加強對回流泥漿的排沙處理,以增加泥漿的粘度和降低含沙率,使泥漿所產(chǎn)生的液柱壓力可以平衡地下水壓力,并對孔壁有一定的側(cè)壓力,成為孔壁的一種液態(tài)支撐。同時泥漿中膠質(zhì)顆粒的分子在泥漿的壓力下,滲入孔壁表面的孔隙中,形成一層泥皮,促使孔壁膠結(jié),將孔隙填滲密實,避免內(nèi)壁漏水,保持護筒內(nèi)水壓穩(wěn)定,從而起到防止塌孔、保護孔壁的作用。
另外,還準備一批大塊狀的膨潤土和袋裝水泥,在塌孔樁段使用。
3.2合理安排樁孔施工次序和工藝
根據(jù)施工進度安排,重新安排機組的施工位置,拉大樁孔的施工距離,減低對沙層的擾動。同時控制泥漿泵捧量不能過大,選擇合適的鉆進速度,鉆進砂層速度減慢,在粉細沙段投進大塊膨潤土強制做漿,因鉆孔成樁的過程將使原來平衡的地下土層壓力發(fā)生變化,而相鄰樁施工距離太近或間隔時間太短時,土中增加的應力尚未消散,致使新鉆孔的孔壁土發(fā)生流變,容易造成塌孔。當出現(xiàn)塌孔范圍較小的情況時,應增大泥漿比重,穩(wěn)住孔壁,同時減少泵的排量,塌孔量大時應停鉆,在判明塌孔位置和分析原因后,應即回填粘土混合物到塌孔位置以上1-2米,待回填物沉積密實后,再行鉆進。在鉆進過程中指派專人測定泥漿的粘度、含砂率、失水量、膠體率、靜切力等參數(shù),隨時對泥漿成份進行調(diào)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