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市教研室 張寶華
[試題回放]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人們?yōu)槭裁础岸嘁詴儆唷保?BR>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從本段看,作者終能夠學業(yè)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2006年廣東省課改區(qū)中考試題)
[錯答探因]
1. 錯例一:我高興了,才又向他請教。
錯例二:等到他高興了,我才又請教。
分析:錯例一“俟”(等到)未翻譯出來,“其”翻譯錯了,不是“我高興了”,是“等到他高興了”。錯例二“焉”未翻譯,“向他”的意思沒有表達出來。
2. 錯例一: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錯例二: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分析:錯例一沒有直接點出借給我書的原因(守信)。錯例二與“因為我守信,按時還書”不沾邊。
3. 錯例一:(1)勤奮;(2)好學;(3)不恥下問。
錯例二:(1)刻苦;(2)謙虛;(3)吃苦。
分析:錯例一、二均概括得不全面,錯例二“刻苦”與“吃苦”意思重復,錯例一“不恥下問”用詞不當,向長輩求教不能用“不恥下問”。
[應對策略]
1. 本題考查對淺易文言文翻譯和理解的能力。首先注意重點詞,“俟”字的古義是“等到”,“焉”字在這里意思是“于之”,即“向他”,然后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律串通句意或調(diào)整語序即可。
參考答案:等到他高興了,我才又向他請教。
2. 本題考查對古文的理解能力。先要理解“假余”的意思“借給我”,然后從文段中找出說明“多以書假余”原因的句子,如“計日以還”,“不敢稍逾約”,后把這些句子的意思用現(xiàn)代漢語表述出來。
參考答案:因為我守信,按時還書。
3. 本題考查對古文的整體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題要找到關鍵句,然后把關鍵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加以概括,才能得出作者終學業(yè)有成的原因。如“手自筆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寫其刻苦學習:“遍觀群書”寫其博覽群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俟其欣悅,則又請焉”寫其虛心求教。
參考答案:刻苦學習 博覽群書 虛心求教
[閱卷啟示]
從上述答題情況來看,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以下問題:(1)注重基礎,把握關鍵詞文言文學習以理清文意為主,但是句中的關鍵詞如重點實詞和虛詞,一定要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不能似是而非。(2)在課堂上要多探究,從不同角度積極思考問題。同類問題應該舉一反三。表述避免語意重復,詞不達意。
[試題回放]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人們?yōu)槭裁础岸嘁詴儆唷保?BR>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從本段看,作者終能夠學業(yè)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2006年廣東省課改區(qū)中考試題)
[錯答探因]
1. 錯例一:我高興了,才又向他請教。
錯例二:等到他高興了,我才又請教。
分析:錯例一“俟”(等到)未翻譯出來,“其”翻譯錯了,不是“我高興了”,是“等到他高興了”。錯例二“焉”未翻譯,“向他”的意思沒有表達出來。
2. 錯例一: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錯例二: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分析:錯例一沒有直接點出借給我書的原因(守信)。錯例二與“因為我守信,按時還書”不沾邊。
3. 錯例一:(1)勤奮;(2)好學;(3)不恥下問。
錯例二:(1)刻苦;(2)謙虛;(3)吃苦。
分析:錯例一、二均概括得不全面,錯例二“刻苦”與“吃苦”意思重復,錯例一“不恥下問”用詞不當,向長輩求教不能用“不恥下問”。
[應對策略]
1. 本題考查對淺易文言文翻譯和理解的能力。首先注意重點詞,“俟”字的古義是“等到”,“焉”字在這里意思是“于之”,即“向他”,然后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律串通句意或調(diào)整語序即可。
參考答案:等到他高興了,我才又向他請教。
2. 本題考查對古文的理解能力。先要理解“假余”的意思“借給我”,然后從文段中找出說明“多以書假余”原因的句子,如“計日以還”,“不敢稍逾約”,后把這些句子的意思用現(xiàn)代漢語表述出來。
參考答案:因為我守信,按時還書。
3. 本題考查對古文的整體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題要找到關鍵句,然后把關鍵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加以概括,才能得出作者終學業(yè)有成的原因。如“手自筆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寫其刻苦學習:“遍觀群書”寫其博覽群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俟其欣悅,則又請焉”寫其虛心求教。
參考答案:刻苦學習 博覽群書 虛心求教
[閱卷啟示]
從上述答題情況來看,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以下問題:(1)注重基礎,把握關鍵詞文言文學習以理清文意為主,但是句中的關鍵詞如重點實詞和虛詞,一定要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不能似是而非。(2)在課堂上要多探究,從不同角度積極思考問題。同類問題應該舉一反三。表述避免語意重復,詞不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