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德文詩歌的格律
一:詩歌的節(jié)奏 (der Rhythmus)
與中文相同,詩歌與其它文學(xué)形式的重要區(qū)別就是分段和分行。通常:
一首詩分若干段 (die Strophe);
每段又分若干行 (der Vers)。
一首詩的最小單位是:
音節(jié) (die Silbe),也就是每個(gè)字的音節(jié)。
如果我們慢吟一首德文詩,會(huì)發(fā)現(xiàn)詩句中重讀音節(jié)與輕讀音節(jié)按一定的規(guī)律交替出現(xiàn),
這種規(guī)律被稱為:韻律 (der Versmass 或 das Metrum)
詩句中一輕一重,或一重一輕,或兩重一輕等形成節(jié)奏的最小單位稱為音步 (Der Versfuss)
讓我們用“z”來表示重讀音節(jié),用“q”來表示輕讀音節(jié),用“/”來區(qū)分音步,則:
Ueber alle Gipfeln 的音步為:
z q /z q/z q
我們把重音稱為“揚(yáng)”,把輕音稱為“抑”,則以上的音步為“揚(yáng)抑格”
音步共用四種格:
抑揚(yáng)格/q z/
揚(yáng)抑格/z q/
揚(yáng)抑抑格 /z q q/
抑揚(yáng)揚(yáng)格 /q z z/
二:詩歌的韻式 (das Reimschema) 和 韻類 (die Reimart)
每一行詩句的末尾都要壓韻 (reimen vt),各行詩句的最后一字都要按一定格式采用相同尾
韻(der Endreim),彼此呼應(yīng)。以歌德的詩為例:
Ueber alle GipfelnIst Ruh,In allen WipfelnSpuerst DuKaum keinen Hauch;Die Voegelein schweigen im Walde.Warte nur, baldeRuhest du auch.
可以看出它的韻是:
eln,u,eln, u;
auch, lde, lde, auch
前四行的韻式是:a, b, a, b
后四行的韻式是:a, b, b, a
德語常見的韻式有三種:
交叉韻:a, b, a, b, c, d, c, d 等 如歌德詩前四行
對偶韻:a, a, b, b, c, c, d, d 等
包韻: a, b, b, a, c, d, d, c 等 如歌德詩后四行
另外,就尾韻而言,還分:
同音韻 如:sang >點(diǎn)擊下載 klang
諧音韻 如:finden >點(diǎn)擊下載 muenden
有時(shí),除尾韻外,詩人還喜歡在詩行中間也押些韻。分為兩種類型:
首韻:即兩個(gè)或兩個(gè)以上的字字首用相同的輔音或音節(jié),如Wind und Welle
腹韻:則在字的中心音節(jié)壓韻,如:Eine starke schwarze Barke
以上,多讀讀德文詩,會(huì)很容易得到印證。
“Traenke mit Schnee meine brennende Kehle,
Trage dem Teufel zu meine arme Seele.
(我一個(gè)字母也沒抄錯(cuò))
第二句的譯文:帶著可憐的靈魂見魔鬼。
可語序完全顛倒了呀。zu dem Teufel 成了 dem Teufel zu. 是不是 zu 也有 類似
gegenueber, entlang 等介詞的性質(zhì),可以把所指代的名詞放到介詞前???但我好像
還沒看到過這樣的用法。是不是只在詩里的“不規(guī)則”用法???”
無疑,這里涉及到德文詩歌中句子的語序問題。其實(shí),漢語古典詩詞中有很多語序‘反
?!睦?。如:
杜甫的詩句:‘香稻啄余鸚鵡粒,梧桐棲老鳳凰枝?!褪堑湫偷摹Z序顛倒’的句子。
其中‘香稻/鸚鵡’ 和‘梧桐/鳳凰’應(yīng)對調(diào)才是,因香稻不會(huì)啄且是被啄的,梧桐也不
會(huì)棲而是被棲的。唐以后很多學(xué)人都對這兩句詩有過評(píng)論,但最被認(rèn)可的說法是照顧輕
重音,即平仄的對應(yīng)。(注:漢字的一二聲算平聲,相當(dāng)于輕讀,三四聲為仄聲,相當(dāng)于
重讀。)
如按語義調(diào)整語序的話,則可改成:
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梧桐枝。
- | - - - | || - | | - - -
此時(shí),句子的仄聲和平聲各擠在一頭,而沒有:
香稻啄余鸚鵡粒,梧桐棲老鳳凰枝。
- | - - - | |- - | | | - -
的平仄相間讀起來上口。
網(wǎng)有Gehngut在‘德語園地論壇’提出的例子很有意思,我們把重音權(quán)且當(dāng)仄聲,輕音當(dāng)
平聲來標(biāo)注,則句子的音節(jié)分布大致如下:
Traen ke mit Schnee mei ne bren nen de Keh le,
|- - | | - | - - | -
Tra ge demTeufel zu mei ne ar me See le.
|- - | | | - | - | -
(Teufel 的第二個(gè)音節(jié)弱讀常常是[fl],也就是說,算不到一個(gè)音節(jié)。)
如果,把zu按語序放到前面,則成了:
Traen ke mit Schnee mei ne bren nen de Keh le,
|- - | | -| - - | -
Tra ge zu dem Teufel mei ne ar me See le.
|- - - | | - | - | -
這時(shí)我們發(fā)現(xiàn),句子再按朗誦詩詞的速度來讀,則讀起來沒有原文上口。
不過有一點(diǎn)很肯定,即詩歌的語法,無論何種語言,都是可以很‘出格’的
請看下面幾行詩:
An meinem Schwanz ist das Haar schon grau,
|| - | --| --
我的尾巴已泛出灰白,
Auch kann ich nicht mehr ganz deutlich sehen,
|- -| -- | -- -
眼已不能完全清楚地視物。
Schon vor Jahren starb meine liebe Frau,
| - | -| | - | - -
愛妻早在多年前逝去,
Und nun trab ich und traeume von Rehen,
|-| - | | - - | -
現(xiàn)在呢,我一邊慢跑,一邊幻想著(左犬右包)子。
Trabe und traeume von Hasen,
| - - | - - | -
慢慢地跑,又幻想著野兔,
Hoere den Wind in der Winternacht blasen,
| - - - - | - - | | -
聽著風(fēng),在這冬夜里咆哮,
Traenke mit Schnee meine brennende Kehle,
| - - | | - - - - | -
我燃燒著的喉嚨在吞咽冰雪,
Trage dem Teufel zu meine arme Seele.
| - -| | | - | - | -
讓我把不幸的靈魂帶給魔鬼。
1:這幾行詩可分成兩段:
第一段的韻是:abab = grau, sehen, frau, rehen (Reh用復(fù)數(shù)是為了湊韻)
第二段的韻是:aabb = hasen (Hase用復(fù)數(shù)也是湊韻), blasen, kehle, seele
2:詩盡量追求了音步的完美,但不是極為規(guī)范,
每行大約四個(gè)音步,
音步以揚(yáng)抑抑格(即重輕輕)為主,以體現(xiàn)悲傷的情調(diào)。
3:句式或語序:
最后兩行:
Traenke mit Schnee meine brennende Kehle,
看起來象省略了字,假如添加的字不同,意思也會(huì)有不同。這樣做,是為了音步和下一行協(xié)調(diào)。
Trage dem Teufel zu meine arme Seele.
這行里,zu 放到 Teufel 后面,是為了照顧音步而改變語序的最典型的例子。
4:筆力上的不足
是第五行:
Trabe und traeume von Hasen,
一是在含義上與上面第四行重復(fù),二是音步不協(xié)調(diào)。這行字純粹是為了給第六行的blasen湊韻。
我敢打賭,作者是先想出了第六行才不得不把第五行寫成這樣。
一:詩歌的節(jié)奏 (der Rhythmus)
與中文相同,詩歌與其它文學(xué)形式的重要區(qū)別就是分段和分行。通常:
一首詩分若干段 (die Strophe);
每段又分若干行 (der Vers)。
一首詩的最小單位是:
音節(jié) (die Silbe),也就是每個(gè)字的音節(jié)。
如果我們慢吟一首德文詩,會(huì)發(fā)現(xiàn)詩句中重讀音節(jié)與輕讀音節(jié)按一定的規(guī)律交替出現(xiàn),
這種規(guī)律被稱為:韻律 (der Versmass 或 das Metrum)
詩句中一輕一重,或一重一輕,或兩重一輕等形成節(jié)奏的最小單位稱為音步 (Der Versfuss)
讓我們用“z”來表示重讀音節(jié),用“q”來表示輕讀音節(jié),用“/”來區(qū)分音步,則:
Ueber alle Gipfeln 的音步為:
z q /z q/z q
我們把重音稱為“揚(yáng)”,把輕音稱為“抑”,則以上的音步為“揚(yáng)抑格”
音步共用四種格:
抑揚(yáng)格/q z/
揚(yáng)抑格/z q/
揚(yáng)抑抑格 /z q q/
抑揚(yáng)揚(yáng)格 /q z z/
二:詩歌的韻式 (das Reimschema) 和 韻類 (die Reimart)
每一行詩句的末尾都要壓韻 (reimen vt),各行詩句的最后一字都要按一定格式采用相同尾
韻(der Endreim),彼此呼應(yīng)。以歌德的詩為例:
Ueber alle GipfelnIst Ruh,In allen WipfelnSpuerst DuKaum keinen Hauch;Die Voegelein schweigen im Walde.Warte nur, baldeRuhest du auch.
可以看出它的韻是:
eln,u,eln, u;
auch, lde, lde, auch
前四行的韻式是:a, b, a, b
后四行的韻式是:a, b, b, a
德語常見的韻式有三種:
交叉韻:a, b, a, b, c, d, c, d 等 如歌德詩前四行
對偶韻:a, a, b, b, c, c, d, d 等
包韻: a, b, b, a, c, d, d, c 等 如歌德詩后四行
另外,就尾韻而言,還分:
同音韻 如:sang >點(diǎn)擊下載 klang
諧音韻 如:finden >點(diǎn)擊下載 muenden
有時(shí),除尾韻外,詩人還喜歡在詩行中間也押些韻。分為兩種類型:
首韻:即兩個(gè)或兩個(gè)以上的字字首用相同的輔音或音節(jié),如Wind und Welle
腹韻:則在字的中心音節(jié)壓韻,如:Eine starke schwarze Barke
以上,多讀讀德文詩,會(huì)很容易得到印證。
“Traenke mit Schnee meine brennende Kehle,
Trage dem Teufel zu meine arme Seele.
(我一個(gè)字母也沒抄錯(cuò))
第二句的譯文:帶著可憐的靈魂見魔鬼。
可語序完全顛倒了呀。zu dem Teufel 成了 dem Teufel zu. 是不是 zu 也有 類似
gegenueber, entlang 等介詞的性質(zhì),可以把所指代的名詞放到介詞前???但我好像
還沒看到過這樣的用法。是不是只在詩里的“不規(guī)則”用法???”
無疑,這里涉及到德文詩歌中句子的語序問題。其實(shí),漢語古典詩詞中有很多語序‘反
?!睦?。如:
杜甫的詩句:‘香稻啄余鸚鵡粒,梧桐棲老鳳凰枝?!褪堑湫偷摹Z序顛倒’的句子。
其中‘香稻/鸚鵡’ 和‘梧桐/鳳凰’應(yīng)對調(diào)才是,因香稻不會(huì)啄且是被啄的,梧桐也不
會(huì)棲而是被棲的。唐以后很多學(xué)人都對這兩句詩有過評(píng)論,但最被認(rèn)可的說法是照顧輕
重音,即平仄的對應(yīng)。(注:漢字的一二聲算平聲,相當(dāng)于輕讀,三四聲為仄聲,相當(dāng)于
重讀。)
如按語義調(diào)整語序的話,則可改成:
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梧桐枝。
- | - - - | || - | | - - -
此時(shí),句子的仄聲和平聲各擠在一頭,而沒有:
香稻啄余鸚鵡粒,梧桐棲老鳳凰枝。
- | - - - | |- - | | | - -
的平仄相間讀起來上口。
網(wǎng)有Gehngut在‘德語園地論壇’提出的例子很有意思,我們把重音權(quán)且當(dāng)仄聲,輕音當(dāng)
平聲來標(biāo)注,則句子的音節(jié)分布大致如下:
Traen ke mit Schnee mei ne bren nen de Keh le,
|- - | | - | - - | -
Tra ge demTeufel zu mei ne ar me See le.
|- - | | | - | - | -
(Teufel 的第二個(gè)音節(jié)弱讀常常是[fl],也就是說,算不到一個(gè)音節(jié)。)
如果,把zu按語序放到前面,則成了:
Traen ke mit Schnee mei ne bren nen de Keh le,
|- - | | -| - - | -
Tra ge zu dem Teufel mei ne ar me See le.
|- - - | | - | - | -
這時(shí)我們發(fā)現(xiàn),句子再按朗誦詩詞的速度來讀,則讀起來沒有原文上口。
不過有一點(diǎn)很肯定,即詩歌的語法,無論何種語言,都是可以很‘出格’的
請看下面幾行詩:
An meinem Schwanz ist das Haar schon grau,
|| - | --| --
我的尾巴已泛出灰白,
Auch kann ich nicht mehr ganz deutlich sehen,
|- -| -- | -- -
眼已不能完全清楚地視物。
Schon vor Jahren starb meine liebe Frau,
| - | -| | - | - -
愛妻早在多年前逝去,
Und nun trab ich und traeume von Rehen,
|-| - | | - - | -
現(xiàn)在呢,我一邊慢跑,一邊幻想著(左犬右包)子。
Trabe und traeume von Hasen,
| - - | - - | -
慢慢地跑,又幻想著野兔,
Hoere den Wind in der Winternacht blasen,
| - - - - | - - | | -
聽著風(fēng),在這冬夜里咆哮,
Traenke mit Schnee meine brennende Kehle,
| - - | | - - - - | -
我燃燒著的喉嚨在吞咽冰雪,
Trage dem Teufel zu meine arme Seele.
| - -| | | - | - | -
讓我把不幸的靈魂帶給魔鬼。
1:這幾行詩可分成兩段:
第一段的韻是:abab = grau, sehen, frau, rehen (Reh用復(fù)數(shù)是為了湊韻)
第二段的韻是:aabb = hasen (Hase用復(fù)數(shù)也是湊韻), blasen, kehle, seele
2:詩盡量追求了音步的完美,但不是極為規(guī)范,
每行大約四個(gè)音步,
音步以揚(yáng)抑抑格(即重輕輕)為主,以體現(xiàn)悲傷的情調(diào)。
3:句式或語序:
最后兩行:
Traenke mit Schnee meine brennende Kehle,
看起來象省略了字,假如添加的字不同,意思也會(huì)有不同。這樣做,是為了音步和下一行協(xié)調(diào)。
Trage dem Teufel zu meine arme Seele.
這行里,zu 放到 Teufel 后面,是為了照顧音步而改變語序的最典型的例子。
4:筆力上的不足
是第五行:
Trabe und traeume von Hasen,
一是在含義上與上面第四行重復(fù),二是音步不協(xié)調(diào)。這行字純粹是為了給第六行的blasen湊韻。
我敢打賭,作者是先想出了第六行才不得不把第五行寫成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