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筆記——第十章感覺器官

字號:

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適宜刺激:不同感受器對不同的特定形式的刺激最為敏感,感受閾值最低,將這種特定形式的刺激稱為該感受器的適宜刺激。
    眼的適宜刺激是波長370~740nm的電磁波,耳的適宜刺激是16~20000Hz的疏密波。
    2.換能作用:將各種形式的刺激轉為傳入神經纖維上的動作電位。感受器電位不是動作電位,而是去極化或超極化局部電位。例如,視桿細胞的遲發(fā)感受器電位是超極化電位。
    3.編碼作用:感受類型的識別,是由特定的感受器和大腦皮層共同完成的。感覺的性質決定于傳入沖動所到達的高級中樞的部位。
    4.適應現(xiàn)象:指當一定強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時,其感覺神經產生的動作電位頻率,將隨刺激作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少的現(xiàn)象。適應現(xiàn)象不是疲勞。適應是所有感受器的一個功能特點。
    二、眼的功能
    折光成像和感光換能作用分別由折光系統(tǒng)和感光系統(tǒng)完成。折光系統(tǒng)包括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其中晶狀體的曲度可進行調節(jié)。主要的折射發(fā)生在角膜。
    感光系統(tǒng)包括視網(wǎng)膜和視神經。
    視網(wǎng)膜上的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是真正的感光細胞。
    三、眼的調節(jié)
    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晶狀體曲率增加:視區(qū)皮層→動眼神經中副交感神經纖維興奮→睫狀肌收縮→懸韌帶松馳→晶狀體彈性回縮→晶狀體前后變凸。
    當物距大于6m時,反射入眼的光線近似平行光線,正好成像在視網(wǎng)膜,無需進行調節(jié);當物距小于6m時,需要調節(jié)折光系統(tǒng)的曲度。視調節(jié)過程是眼內特定肌肉的運動過程,應該由"動眼"神經興奮所致,而引起肌肉收縮的遞質多為乙酰膽堿,因此,晶狀體變化是動眼神經中副交感神經纖維作用的結果。
    2.瞳孔縮?。焊苯桓猩窠浝w維興奮→瞳孔環(huán)形肌收縮→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量以及減少眼球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這種視近物時引起的瞳孔縮小的反射稱為瞳孔近反射,屬于視調節(jié)反射。而瞳孔對光反射是光線強弱變化引起的反射性瞳孔變化。
    3.雙眼向鼻側聚合:使視近物時兩眼的物像仍落在視網(wǎng)膜的相稱位置上。
    四、近點
    人眼在盡量調節(jié)折光力時所能看清的最近物質的距離。
    近點可以衡量眼調節(jié)能力的大小,隨年齡增加,人眼的近點會增大。
    眼的調節(jié)能力還可用晶狀體變凸所增加的眼的焦度來表示。
    例如,一個近點為10cm的眼鏡,相當于在未調節(jié)的眼前方放置了一個10焦度(1/0.1m)的凸透鏡。
    五、瞳孔反射
    瞳孔大小隨光照強度而變化的反應是一種神經反射,稱為瞳孔對光反射。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進入眼內的光量。該反射的感受器為視網(wǎng)膜,傳入神經為視神經,中樞為中腦的頂蓋前區(qū),效應器是虹膜。虹膜由兩種平滑肌纖維構成,散瞳肌受交感神經支配,縮瞳肌受動眼神經中付交感纖維支配。
    瞳孔對光反應的特點是效應的雙側性,受光照一側瞳孔縮小稱為直接對光反射,未受光照的另一側眼瞳孔縮小稱為互感性對光反射。
    六、眼的折光異常
    近視:由于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折光力過強,成像在視網(wǎng)膜之前,需戴凹透鏡糾正。
    遠視:與近視形成原因相反。
    散光眼:角膜由正圓形的球面變?yōu)闄E圓形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