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特別行政區(qū)與單一制的關系。
(1)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自治權,高度自治權的內容。
(2)特別行政區(qū)的高度自治權是中央通過法律授予的,而不是自身所固有的。
(3)特別行政區(qū)是一個具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特別行政區(qū)政權是直屬于中央政府的一個地方政府。考試大
(4)特別行政區(qū)的建立并沒有改變我國的單一制國家的性質,而只是豐富了我國單一制的內容。
2、分析:特別行政區(qū)與我國一般行政區(qū)域和民族自治地方比較。
(1)三者的共同點都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內的地方范疇。
(2)特別行政區(qū)與一般行政區(qū)域比較具有高度自治權。
(3)特別行政區(qū)與民族自治地方比較,相同點都具有自治權,但自治權的程度不同。
(4)中央對特別行政區(qū)和一般行政區(qū)域、民族自治地方的管理不同。
3、分析:1982年憲法結構變化的意義。
(1)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憲法關于公民權利的規(guī)定在國家機構之前。
(2)憲法的核心是保障公民基本權利。
(3)國家機構的設置、國家權力的存在是為了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
(4)憲法是調整國家與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在這一關系中,公民是第一位的,國家是第二位的。
(5)改變我國文化*中漠視公民權利的觀念。
4、簡答:我國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主要特點。(見教材)
5、簡答:我國公民平等權的基本內容。(見教材)
6、簡答:我國公民政治權利的基本內容。(見教材)
7、簡答:我國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內容。
(1)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
(2)宗教信仰自由是個人的私事。
(3)宗教不得破壞國家的教育制度。
(4)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干涉。
(5)承認宗教信仰自由,但反對邪教。
8、簡答:人身自由的基本內容。(見教材)
9、分析:為什么說勞動既為權利又為義務?
(1)憲法關于勞動的規(guī)定。
(2)作為社會權的勞動的意義。勞動權對其他公民權利實現(xiàn)的意義。
(3)勞動作為社會義務,既不是義務勞動,也不同于強制勞動,是在國家作為勞動權的義務主體履行了義務后,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所承擔的法律義務。同時,社會和國家的存在及發(fā)展,有賴于全體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勞動成果。
10、分析:為什么說受教育既為權利也為義務?
(1)憲法關于受教育的規(guī)定。
(2)作為社會權的受教育權的意義。人作為人的生活狀態(tài),除物質需求外,還需要有精神生活,受教育權就是作為公民精神生活的基礎作出的規(guī)定。
(3)作為義務的受教育的意義。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國家的富強,都有賴于每一個公民的素質。因此,國家有責任要求每一個公民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1)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自治權,高度自治權的內容。
(2)特別行政區(qū)的高度自治權是中央通過法律授予的,而不是自身所固有的。
(3)特別行政區(qū)是一個具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特別行政區(qū)政權是直屬于中央政府的一個地方政府。考試大
(4)特別行政區(qū)的建立并沒有改變我國的單一制國家的性質,而只是豐富了我國單一制的內容。
2、分析:特別行政區(qū)與我國一般行政區(qū)域和民族自治地方比較。
(1)三者的共同點都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內的地方范疇。
(2)特別行政區(qū)與一般行政區(qū)域比較具有高度自治權。
(3)特別行政區(qū)與民族自治地方比較,相同點都具有自治權,但自治權的程度不同。
(4)中央對特別行政區(qū)和一般行政區(qū)域、民族自治地方的管理不同。
3、分析:1982年憲法結構變化的意義。
(1)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憲法關于公民權利的規(guī)定在國家機構之前。
(2)憲法的核心是保障公民基本權利。
(3)國家機構的設置、國家權力的存在是為了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
(4)憲法是調整國家與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在這一關系中,公民是第一位的,國家是第二位的。
(5)改變我國文化*中漠視公民權利的觀念。
4、簡答:我國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主要特點。(見教材)
5、簡答:我國公民平等權的基本內容。(見教材)
6、簡答:我國公民政治權利的基本內容。(見教材)
7、簡答:我國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內容。
(1)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
(2)宗教信仰自由是個人的私事。
(3)宗教不得破壞國家的教育制度。
(4)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干涉。
(5)承認宗教信仰自由,但反對邪教。
8、簡答:人身自由的基本內容。(見教材)
9、分析:為什么說勞動既為權利又為義務?
(1)憲法關于勞動的規(guī)定。
(2)作為社會權的勞動的意義。勞動權對其他公民權利實現(xiàn)的意義。
(3)勞動作為社會義務,既不是義務勞動,也不同于強制勞動,是在國家作為勞動權的義務主體履行了義務后,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所承擔的法律義務。同時,社會和國家的存在及發(fā)展,有賴于全體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勞動成果。
10、分析:為什么說受教育既為權利也為義務?
(1)憲法關于受教育的規(guī)定。
(2)作為社會權的受教育權的意義。人作為人的生活狀態(tài),除物質需求外,還需要有精神生活,受教育權就是作為公民精神生活的基礎作出的規(guī)定。
(3)作為義務的受教育的意義。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國家的富強,都有賴于每一個公民的素質。因此,國家有責任要求每一個公民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