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婺源民俗:儺舞

字號:

儺舞,又稱舞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娛神舞蹈。
     婺源的儺舞起源秋口的長徑村,傳說是明嘉靖壬戌年(1562年)進士程義著(婺源秋口長徑人),任陜西苑馬寺卿時,將當?shù)氐膬鑾Щ丶亦l(xiāng)。這種帶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圖騰宗拜意識的舞儀,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很快地婺源廣泛傳開。每逢打醮、新春都跳舞鬼戲,祈福禳災,自娛自樂。
     婺源儺舞的節(jié)目多為神話和民間傳說故事,如《開天辟地》、《劉海戲金蟾》、《后羿射日》……共有二十八個。婺源儺舞表演非常古樸、粗獷、夸張、簡煉,是一種古典舞蹈與彩繪木雕相結合的藝術,是舞蹈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