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歷史城區(qū)的文化內涵

字號:

伴隨著澳門歷史城區(q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了澳門中西并存的文化生態(tài)。參與了澳門申遺全過程的國家文物局專家,對澳門歷史城區(qū)的文化內涵進行了解讀。
    在專家看來,澳門歷史城區(qū)內建筑群的空間分布,首先就體現(xiàn)了文化的并存與融合。這是一個集合多種不同思想信仰、生活習慣的居民生活空間:供奉中國海神媽祖的媽閣廟,與在澳門被一般民眾認作航海主保的圣老楞佐教堂相隔咫尺;葡萄牙人生活區(qū)亞婆井前地旁,坐落著中國近代思想家鄭觀應的大宅;圣若瑟修院則是專為培養(yǎng)中國修士而設的神學院;崗頂前地上有葡人“大會堂”崗頂劇院,也有中國富紳何東的舊居。議事亭前地更是澳門華洋市民歡慶集會的中心廣場,其周圍的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玫瑰堂、營地街市、盧家大屋、主教座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等不同風格的中西建筑,更在毗鄰而居中互相影響,互相滲透,相映成趣。
    在400多年中,澳門不僅形成了中西合璧、獨樹一幟的建筑風格,也兼容了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以及生活習俗。最重要的是,生活在這些社區(qū)里的人,至今仍保存著各自獨特的傳統(tǒng)。
    如今,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中國將面臨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與挑戰(zhàn),而對澳門歷史與文化的研究,將可為中國文化迎接挑戰(zhàn)提供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