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為文殊菩薩道場,菩薩頂為文殊菩薩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也稱文殊寺。相傳乾隆皇帝繪 的菩提畫,過去掛在此寺的正殿里。正殿是本寺的主殿,內供三尊主佛,從左到右是:觀世音菩薩、文 殊菩薩、普賢菩薩。兩側是十八羅漢,菩提畫懸在文殊菩薩的對面。清康熙、乾隆二帝幾次朝拜五臺山 ,有時宿行宮,有時住菩薩頂,書匾題銘,撰寫碑文。然而菩薩頂所掛的這幅菩提畫,傳說是乾隆皇帝 在北京雍和宮(乾隆皇帝的出生地)戒臺樓送給班禪的。
戒臺樓位于*殿西側,建于清趲隆庚子年(公元1780年),是為進京給乾隆皇帝祝壽的西藏六世 班禪修建的。班禪祝壽畢,相傳乾隆皇帝為了表示對班禪的謝意以及對黃教的尊重,乾隆皇帝沒 有穿朝服,也未戴皇冠,而是身穿黃色戒衣,頭戴椎形僧帽,披著紅色哈達,為班禪繪制了這幅菩提畫。 畫面菩提樹是銀色灰的,葉子卵圓形,前端細長,花托略作球形,花隱藏在花托內,果實扁圓形呈黑褐 色,鑲在黑在帶有黃花紋的緞子上,顯得格外鮮艷。畫長一丈五尺寬三尺,色彩明朗調和,透視準確。
戒臺樓位于*殿西側,建于清趲隆庚子年(公元1780年),是為進京給乾隆皇帝祝壽的西藏六世 班禪修建的。班禪祝壽畢,相傳乾隆皇帝為了表示對班禪的謝意以及對黃教的尊重,乾隆皇帝沒 有穿朝服,也未戴皇冠,而是身穿黃色戒衣,頭戴椎形僧帽,披著紅色哈達,為班禪繪制了這幅菩提畫。 畫面菩提樹是銀色灰的,葉子卵圓形,前端細長,花托略作球形,花隱藏在花托內,果實扁圓形呈黑褐 色,鑲在黑在帶有黃花紋的緞子上,顯得格外鮮艷。畫長一丈五尺寬三尺,色彩明朗調和,透視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