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話,“爺”有六種含義

字號:

第一種含義,是對男性長輩的稱呼?!赌咎m辭》里有“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這說明在漢魏六朝時“爺”是對“父親”的稱謂,不知自何時起,“爺”提升成了“祖父”,而“父親”則由“爹”或“爸”來代替。但是,在現(xiàn)代的北京話里,“大爺”仍然屈居父輩,但是,這里的“爺”要讀“ye”的去聲,而且是輕聲。
     第二種含義,是泛指所有的男人。這是從“男性長輩”引申到了所有的“男性”,對男人一律稱“爺們兒”,而對女人,則相對地稱為“娘兒們”,因為“娘”在古語里就是對“年輕女人”的統(tǒng)稱。
     第三種含義,是把“男性長輩”引申到了“輩份關(guān)系”,對不同輩男人之間,無論是父子、叔侄、師徒還是爺孫關(guān)系,都合稱為“爺們兒”或“爺兒倆”。此外,在鄰居、同事、朋友之間,還可以把“爺們兒”用于打招呼,老人稱晚輩“小爺們兒”,晚輩稱老人“老爺們兒”,但不能在親屬之間使用。
     第四種含義,“爺”是奴仆對主人的稱呼,根據(jù)主人輩分和年齡的不同,分別稱為“老爺”、“大爺”、“少爺”。俗話說“有錢的是爺爺,沒錢的是孫子”,到了社會上,“爺”又引申成了對所有有權(quán)、有錢、有勢人的稱呼,即使是在官衙、官府、大宅門看門的仆人,受“宰相家人七品官”的影響,也得稱他一聲“二爺”,不然你就進不了門。這里的“爺”要讀“ye”的二聲,而且是重音。
     以上的四種含義,在北方語系中,使用得比較普遍;以下的兩種含義,則是北京特有的。
     第五種含義,和現(xiàn)在的“先生”一樣,是普通人之間的尊稱。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二爺”已經(jīng)成為對看門人的專稱,所以在北京的公共場合,對成年男性的尊稱只能是“大爺”。如果這位在家行二,就必須在“二爺”的前面加上姓,稱“×二爺”。在熟人之間,省略了“大”,卻加上了姓,稱“張爺”、“李爺”,甚至還要加上排行,稱為“張三爺”、“李四爺”。這里順便說一下,在天津舊社會有個“栓娃娃”的習(xí)俗,就是夫妻結(jié)婚以后,為求菩薩保佑多子多孫,就要到“娘娘廟”去請一個泥娃娃,這就是他們家的“老大”,以后再生長子,就成“老二”了,所以,天津?qū)θ说淖鸱Q是“二爺”或“二哥”,如果你稱他“大爺”,就等于罵他是“泥娃娃”了。
     第六種含義,是對一群人或一類人的“開涮”,把他們的共同特點簡化成一個字加在“爺”的前面,就成為對這一群人或一類人的“戲稱”。例如把小偷叫“拂(讀fou的第二聲)爺”,倒騰買賣的叫“倒?fàn)敗?,能侃大山的叫“侃爺”?露光板脊梁的叫“板爺”,靠銀行利息吃飯的叫“息爺”等。正因為是“戲稱”,所以既可以用以稱呼別人,也可以用于自嘲地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