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河北中考優(yōu)秀作文·準確定位+適時放棄+努力追求=成功

字號:

明智慧能力非凡者,尤其不乏奮不顧身勇氣可嘉者,但卻依然難逃失敗的厄運,原因何在?
    細思之,恐怕他們身上缺乏的依然是一種理智的定位意識——對自我的定位,對努力方向的定位。在競爭激烈的成功路上,只有準確地給自我定位,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再準確地給自己的目標定位,深思熟慮后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努力方向,再向著自己選擇的方向努力飛奔,才會成就成功。
    被牧羊人抓住的烏鴉確實為自己的夢想努力過、奮斗過,卻以失敗而收場,原因不也在此?它對自己沒有正確、認真地審視,更不用說徹底地認識自己、放棄自己的不足了;而同樣不智的是它也缺乏對自己確立的目標的審視,急于冒進,縱使熱情萬丈,努力追求,結果不更是與理想背道而馳?
    再說一位青年,一直夢想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十余年如一日地勤于筆耕,卻連退稿信都沒有收到過。終于有一天,主編來信告訴他他的鋼筆字越來越漂亮了,他才從迷霧中翻然醒悟。他冷靜下來思考,清楚了自己的能力,放棄了“作家”這個他始終登不上的空中樓閣,然后他勤練書法,成為全省小有名氣的書法家。準確定位、適時放棄、努力追求這“三把尺”使他走向了成功。
    回望歷史長河深處,我們用這“三把尺”衡量那些風流人物,我們將看到不少智者的身影。
    看那一位,醉臥大殿,肆意揮灑,旁有脫靴力士,側立捧硯貴妃,一時這謫仙人好不威風。但政治的花瓶豈是自己甘愿的角色?恣肆妄為的李白醒后認識到了自己實在不適合這虛榮的廟堂,他高唱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放棄了這誘人卻不適合自己的仕途。他撿回了自己的率真,追尋著自己邀月酣飲、仗劍賦詩的倜儻,騎白鹿,訪名山,成就了萬代“詩仙”的美名。
    看這一位,原來是正值貶官的東坡居士,正邀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出外踏青。東坡興致盎然,問道:“我肚子里裝滿了什么?”眾人不解,唯侍妾朝云善解人意:“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讓東坡不由仰天大笑。人人皆求騰達,東坡先生知那仕途上必不可少的屈膝彎腰不適合自己,自己這滿肚子的“不合時宜”除了放棄權貴、選擇自然,還能有什么更合適的位置?他是個智者,他找到了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努力完善自我,追求自我,最終也成就了自我。
    是,他們正是認識了自己,放棄了不切實際的想法,選擇自己的優(yōu)勢,努力追求,成就了一世英名。
    再看看現(xiàn)代社會中的有些人:毫無立體感覺卻非建筑工程不學;缺少下棋天賦,卻立志做聶衛(wèi)平第二。盡力過,努力過,甚至拼卻了性命,卻收效甚微。多么缺乏準確定位意識!在此奉勸諸君:看清自我,定好目標,再追求也為時不晚。
    以理智的心看清自己,以果斷的心放棄不足,以堅韌的心拼搏進取,我相信,我們都將收獲豐收,收獲成功。
    點評:
    整體上看,這篇作文緊緊圍繞材料含意;恰當選取了“推確定位+適時放棄+努力追求=成功”的立意,并以之作為題目,讓人一目了然,作者從材料中比較完整地獲得了自己深刻的認識和感悟,可視為切合題意。作者選取了寓言、練書法的青年、李白、蘇東坡等事例,從正反兩方面對正確認識自我和社會,恰當選取目標,執(zhí)著追求的主旨做了論證,中心突出且內容充實。文章觀點鮮明,以論點做題目,更有龍睛燭照之感;論證有力而深入,結構嚴謹,材料充足,是比較規(guī)范的議論文,切合文體要求,語言流利暢達。唯在論據(jù)的選取上,李白和蘇東坡的事例區(qū)分度不大,又在與書法青年并列時顯得缺少邏輯性,成為兩點不足。整篇文章有充實的論證,立意全面且深刻,顯示出作者善于感悟和思考的優(yōu)秀品質,語言也比較有文采。(宋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