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生活在魁北克,這個流著法蘭西血脈的最讓加拿大政府頭疼的省份,當(dāng)然就有必要講講魁北客人。
魁北克人,法語詞為:Québécois.很多中國人于是都管當(dāng)?shù)厝私锌惫?。如果是?fù)數(shù),就是魁北瓜籽。
這個稱呼里面,其實善意的成分更濃一點。因為魁北瓜都是些熱心純樸又可愛的好瓜。
魁北客人是沒有國慶日的,他們過的是省慶。
在兩年前的國慶日,在魁省首府魁北克城發(fā)生過一次推倒英女王維多利亞的塑像的事件,那是在魁獨公投之前。雖然后來加拿大政府總算收復(fù)了人心,但也因此爆出了歷的贊助丑聞,使得一個政府瞬間垮臺。
想要利用政治手段而不是暴力手段來挽回,這本來是太過稀松平常的事情。世界上每分每秒都在發(fā)生這樣那樣的幕后交易。唯有在這個國家里,楓葉的紅色是不容被輕易玷污的??笨巳水?dāng)然也很清楚自己在這個國家里的重要地位,盡管他們不是最富有的省份。
而今天,走在城市任何一個街道,都能看到許多陽臺上懸掛著藍(lán)底上四朵白色百合花圖案的國旗(那朵百合花就是《達(dá)芬奇密碼》里面的百合花),那就是魁獨分子的象征。
他們的骨子里仍然那么驕傲,談起聯(lián)邦政府就會豎起中指。在他們看來,如果魁北克獨立了,自己就再也不用負(fù)擔(dān)那么多的稅務(wù)了,這是對普通百姓來說的好處。
但說他們是井底之蛙也一點不諉過。他們中的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魁省,出門旅游最遠(yuǎn)也就去過Gaspesie(魁北克最美的沿海小鎮(zhèn)),因為除了魁北克,他們沒有在加拿大其他地方的容身之處。許多號稱雙語的城市或省份也漸漸被英語同化了。
只有這里,才可以讓他們放心的說母語。但在蒙特利爾,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還是要靠雙語。那些只會說法語的魁北克人,恰恰是這個城市最窮的一個階層。
魁北克就是這么個有許多毛病但又讓人不得不喜愛的地方。
從前剛落足這個城市,走在市中心的時候,很有一些仿佛置身上海的親切感。那條St Catherine大街被我來回走了無數(shù)遍,好象從前走在淮海路上的感覺一樣。的區(qū)別是逛街的路人都是我們俗稱的老外,(其實我們才是他們眼里的老外)放眼都是衣著摩登的年輕人,比多倫多的街頭Gap或是Westcoast一統(tǒng)天下強過百倍。那條St Denis大街是那么風(fēng)情萬種,雖然被稱為同性戀大街但是的確能讓人掏到與眾不同設(shè)計精美價格可商榷的歐洲貨。
但現(xiàn)在,我又覺得這個城市更像個固執(zhí)的小老頭兒,而上海則應(yīng)該還是那個野心十足的白領(lǐng)麗人。魁北克人是如此的不同,沒有一般北美人的進(jìn)取心,也不像法國人那么的放浪形骸,他們很固執(zhí)的堅持著一些類似社會主義的信條,又很有些過分清高的固步自封。他們保守的說著古老的絕種了的法語,卻又崇尚在夏季紛紛涌入天體浴場。
在他們看來,魁北克是的安全家園,在此之外的英語世界則充滿邪惡。一個說英語的人來到這里,就好像是一個被鄙視的異類,但他也可以有他的選擇,要么只和說英語的打交道,要么學(xué)一點兒法語,哪怕只是一點兒,都能讓魁北人接受并且表示由衷的友好。
但聽說魁獨主義者最近又要提議,努力把蒙特利爾這個雙語城市變成的法語城市,以增加那些可憐的只說法語人士的就業(yè)機會。
嗚呼,除了法國,世界上還有別的地方能這么開栓說英語人士嗎?……
魁北克人,法語詞為:Québécois.很多中國人于是都管當(dāng)?shù)厝私锌惫?。如果是?fù)數(shù),就是魁北瓜籽。
這個稱呼里面,其實善意的成分更濃一點。因為魁北瓜都是些熱心純樸又可愛的好瓜。
魁北客人是沒有國慶日的,他們過的是省慶。
在兩年前的國慶日,在魁省首府魁北克城發(fā)生過一次推倒英女王維多利亞的塑像的事件,那是在魁獨公投之前。雖然后來加拿大政府總算收復(fù)了人心,但也因此爆出了歷的贊助丑聞,使得一個政府瞬間垮臺。
想要利用政治手段而不是暴力手段來挽回,這本來是太過稀松平常的事情。世界上每分每秒都在發(fā)生這樣那樣的幕后交易。唯有在這個國家里,楓葉的紅色是不容被輕易玷污的??笨巳水?dāng)然也很清楚自己在這個國家里的重要地位,盡管他們不是最富有的省份。
而今天,走在城市任何一個街道,都能看到許多陽臺上懸掛著藍(lán)底上四朵白色百合花圖案的國旗(那朵百合花就是《達(dá)芬奇密碼》里面的百合花),那就是魁獨分子的象征。
他們的骨子里仍然那么驕傲,談起聯(lián)邦政府就會豎起中指。在他們看來,如果魁北克獨立了,自己就再也不用負(fù)擔(dān)那么多的稅務(wù)了,這是對普通百姓來說的好處。
但說他們是井底之蛙也一點不諉過。他們中的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魁省,出門旅游最遠(yuǎn)也就去過Gaspesie(魁北克最美的沿海小鎮(zhèn)),因為除了魁北克,他們沒有在加拿大其他地方的容身之處。許多號稱雙語的城市或省份也漸漸被英語同化了。
只有這里,才可以讓他們放心的說母語。但在蒙特利爾,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還是要靠雙語。那些只會說法語的魁北克人,恰恰是這個城市最窮的一個階層。
魁北克就是這么個有許多毛病但又讓人不得不喜愛的地方。
從前剛落足這個城市,走在市中心的時候,很有一些仿佛置身上海的親切感。那條St Catherine大街被我來回走了無數(shù)遍,好象從前走在淮海路上的感覺一樣。的區(qū)別是逛街的路人都是我們俗稱的老外,(其實我們才是他們眼里的老外)放眼都是衣著摩登的年輕人,比多倫多的街頭Gap或是Westcoast一統(tǒng)天下強過百倍。那條St Denis大街是那么風(fēng)情萬種,雖然被稱為同性戀大街但是的確能讓人掏到與眾不同設(shè)計精美價格可商榷的歐洲貨。
但現(xiàn)在,我又覺得這個城市更像個固執(zhí)的小老頭兒,而上海則應(yīng)該還是那個野心十足的白領(lǐng)麗人。魁北克人是如此的不同,沒有一般北美人的進(jìn)取心,也不像法國人那么的放浪形骸,他們很固執(zhí)的堅持著一些類似社會主義的信條,又很有些過分清高的固步自封。他們保守的說著古老的絕種了的法語,卻又崇尚在夏季紛紛涌入天體浴場。
在他們看來,魁北克是的安全家園,在此之外的英語世界則充滿邪惡。一個說英語的人來到這里,就好像是一個被鄙視的異類,但他也可以有他的選擇,要么只和說英語的打交道,要么學(xué)一點兒法語,哪怕只是一點兒,都能讓魁北人接受并且表示由衷的友好。
但聽說魁獨主義者最近又要提議,努力把蒙特利爾這個雙語城市變成的法語城市,以增加那些可憐的只說法語人士的就業(yè)機會。
嗚呼,除了法國,世界上還有別的地方能這么開栓說英語人士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