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fù)習(xí)指導(dǎo):氫氯噻嗪使用方法

字號:

藥理:
    藥效學(xué)
    (1)對水、電解質(zhì)排泄的影響。①利尿作用,尿鈉、鉀、氯、磷和鎂等離子排泄增加,而對尿鈣排泄減少。本類藥物作用機制主要抑制遠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較輕)對氯化鈉的重吸收,從而增加遠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換,K+分泌增多。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了。本類藥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活性,故能解釋其對近端小管的作用。本類藥還能抑制磷酸酯酶活性,減少腎小管對脂肪酸的攝取和線粒體氧耗,從而抑制腎小管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②降壓作用。除利尿排鈉作用外,可能還有腎外作用機制參與降壓,可能是增加胃腸道對Na+的排泄。在給藥治療后早期,通過利尿排鈉,使血漿與細胞外液容量減少,血容量及心排血量降低,因而血壓降低;在持久給藥時,血容量及心排血量可恢復(fù)原來水平,但總周圍血管阻力降低,血壓仍可降低。(2)對腎血流動學(xué)和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影響。由于腎小管對水、Na+重吸收減少,腎小管內(nèi)壓力升高,以及流經(jīng)遠曲小管的水和Na+增多,刺激致密斑通過管-球反射,使腎內(nèi)腎素、血管緊張分泌增加,引起腎血管收縮,腎血流量下降,腎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動脈收縮,腎小球濾過率也下降。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以及對享氏袢無作用,是本類藥物利尿作用遠不如袢利尿藥的主要原因。
    藥動學(xué)
    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進食能增加吸收量,可能與藥物在小腸的滯留時間延長有關(guān)。本藥部分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另部分進入紅細胞內(nèi)??诜?小時起作用,達峰時間為4小時,作用持續(xù)時間為6~12小時。半衰期為15小時,腎功能受損者延長。本藥吸收后消除相開臺階段血藥濃度下降較快,以后血藥濃度下降明顯減慢,可能是由于后階段藥物進入紅細胞內(nèi)有關(guān)。主要以原形由尿排泄??诜酒泛?~4日降壓作用開始,持續(xù)1周。
    適應(yīng)癥:
    1.水腫性疾病排泄體內(nèi)過多的鈉和水,減少細胞外容量,消除水腫。常見的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腎病綜合征、急慢性腎炎水腫、慢性腎功能衰竭早期、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和雌激素治療所致的鈉、水潴留。
    2.原發(fā)性高血壓為利尿降壓藥,常與其他降壓藥合用以增強療效。對輕、中度高血壓,單獨應(yīng)用即可有效,可顯著有效地降低臥位與立位高血壓。
    3.中樞性或腎性尿崩癥。考試大網(wǎng)站整理
    4.腎石癥主要用于預(yù)防含鈣鹽成分形成的結(jié)石。
    用法用量:
    用于治療高血壓:成人常用量單用,口服一日25~100mg,一次或分二次服;與其他抗高血壓藥合用時,一次10mg,一日3次;停用時應(yīng)緩慢停藥。
    [制劑與規(guī)格]氫氯噻嗪片(1)10mg(2)25mg
    (1)治療水腫:一日25-75mg,必要時可增至100mg,分2次服,間日或每周用藥1-2次。體重恢復(fù)后減至維持量。
    (2)心臟性水腫:每日12.5-25mg,開始用小劑量,注意調(diào)整洋地黃用量。
    (3)肝硬化腹水:與螺內(nèi)酯合用。
    (4)高血壓:開始每日50-75mg,早晚兩次分服。一周后減為每日25-50mg維持量。長期服用可致低鈉血癥,低氯血癥和低鉀血癥。突然停藥可引起鈉,氯及水的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