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負(fù)全責(zé)” 的判決(中)

字號:

北京市東城區(qū)人民法院在26日作出了“在自行車和行人的相撞事故中,因為行人完全走在自行車道上行,作為過錯方,應(yīng)支付對方治療費”的判決。《北京晚報》報道。
    事故發(fā)生在5月3日上午11時左右,步行女性從人行步道走下進入自行車道,撞上從后方過來的電動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被撞倒在地,乘車女性頭皮裂傷,后因懷疑有腦震蕩而休假一月左右。
    警察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步行者走在了自行車道上。騎車女性起訴了步行女性,要求其支付治療費用。
    而被告方則提出了如下主張:
    電動自行車車速較快,又沒有按鈴警示;
    因為有人在人行便道上邊聊邊走擋住了道路,而自己又是打著傘,為了超過去才走到自行車道上。
    人行道過于狹窄,并沒有達到國家標(biāo)準(zhǔn)
    等等而否定了己方的過失,拒絕賠償全額治療費。
    法院根據(jù):
    沒有提出自行車速度和關(guān)于鳴笛的證據(jù)
    以人行道的寬度問題作為免除損害賠償?shù)呢?zé)任是沒有法律依據(jù)的
    等等,根據(jù)警察作出的認(rèn)定,判決被告作為事故的完全過錯方,支付原告要求的5882元治療費。
    這是在北京市發(fā)生的交通事故中,第一次作出由行人承擔(dān)全部責(zé)任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