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3

字號: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陷除了形而上學性外,還有( )
    A.主觀性
    B.不徹底性
    C.機械性
    D.樸素性
    E.思辨性
    32.規(guī)律的客觀性表明,一切規(guī)律都是( )
    A.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C.不因人的好惡而改變的
    D.可以被人們認識和利用的
    E.不能隨意創(chuàng)造和消滅的
    33.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之所以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就在于( )
    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聯(lián)系的根本內容
    B.它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C.它是貫穿于唯物辯證法其他規(guī)律和范疇的中心線索
    D.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
    E.是否承認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
    34.下列選項中,屬于因果聯(lián)系的有( )
    A.森林面積的減少引起生物物種的減少
    B.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引起嚴重的空氣污染
    C.彗星的出現引起局部戰(zhàn)爭的爆發(fā)
    D.臺風的侵襲引起暴雨成災
    E.用水浪費引起水資源短缺
    35.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認( )
    A.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B.認識是一個辯證發(fā)展過程
    C.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D.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E.認識是摹寫與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
    36.下列各項正確反映人類對地理環(huán)境依賴關系的有( )
    A.地理環(huán)境為人類提供生活資料資源
    B.地理環(huán)境為人類提供生存環(huán)境
    C.地理環(huán)境為人類提供生產建設資源
    D.地理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可以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
    E.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可以決定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
    37.下列各項屬于五種社會形態(tài)系列的有( )
    A.原始社會
    B.農業(yè)社會
    C.奴隸社會
    D.封建社會
    E.資本主義社會
    38.國家與舊的氏族組織相比較所具有的顯著特征有( )
    A.按地區(qū)劃分居民
    B.按血緣關系劃分居民
    C.擁有特殊的武裝隊伍
    D.擁有居民的自動的武裝組織
    E.擁有社會管理機關
    39.下列各項屬于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內容的有( )
    A.群眾的要求具有天然合理性的觀點
    B.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
    C.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
    D.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
    E.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
    40.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表明( )
    A.人的本質是共同的
    B.人的本質是變化的
    C.人的本質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質是現實的具體的
    E.人的本質是永恒不變的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41、42小題各7分,43、44小題各6分,共26分)
    41.簡述本質和現象的辯證關系。(7分)
    42.簡述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含義及其表現。(7分)
    43.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自然科學前提和直接理論來源。(6分)
    44.簡述個人價值實現的條件和途徑。(6分)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請任選2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題評分。每小題12分,共24分)
    45.試述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含義及二者的關系,說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義。(12分)
    46.試述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義。(12分)
    47.試述客觀規(guī)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