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碑樓,也叫碑亭,九脊重檐歇山式,飛檐斗拱,枋、柱、檁、椽各處均施彩畫,紅墻四面,每面有拱形門,下部為方形臺基,四面各出踏垛(臺階)。
亭內(nèi)正中立有“大清神功圣德碑”,通高是6.67米,碑高5.5米,寬1.8米,厚0.72米,蛟龍首。由六條出水蛟龍盤曲,其開光部分刻有滿漢文字,漢字是:“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座為“龍跌”,長4.8米,高1.17米,寬1.9米。此“龍”四足,有尾趺,是龍生九子之一,力大無比,善負重,名曰“赑屃”。
龍趺下是“地伏”,上雕刻海水江涯(又稱“壽山福?!保胤慕歉鞯褚话夹魏K鰷u,每個漩渦各雕一魚、鱉、蝦、蟹。造形逼真活靈活現(xiàn),鱉的神態(tài)是半身伸出水面,做爬行狀,蝦和蟹好似在水面游動,魚在水中得意穿梭,有一股急流從魚的腰間穿過?;实凼撬^“真龍?zhí)熳印保驱埖幕?,龍是大海的主宰,因此此處雕刻蝦、蟹的圖案,蝦兵蟹將是龍最忠誠的“侍衛(wèi)”。
碑身正面(即碑陽)刻有碑文,碑文用滿、漢兩種字合璧刻寫,漢文在左,滿文在右。
碑文洋洋灑灑兩千余言,頌揚了大祖努爾哈赤開國創(chuàng)業(yè)的豐功偉績。此碑落款雖是康熙皇帝,實際卻是出自內(nèi)閣翰林們的手筆,康熙只是假托而己,這本是宮廷秘制。
此碑碑文的書寫是清書法家顧觀廬。顧觀廬官至工部侍郎,其書法在米芾、趙孟頫之間,深受圣祖康熙喜愛,所以特命他書寫太祖、太宗神功圣德碑文,這在當時是極特殊的榮譽。
再者,此碑石也不是當?shù)爻霎a(chǎn),而是來自千里之外的順天府(北京)附近的房山縣。此碑由數(shù)塊石坯組成,其中,碑身就重達十萬斤以上,龍趺石的重量也不次于碑身,碑首、地伏等石塊也都很重。石料如此巨大,道路又如此遙遠,它們是如何被運來盛京呢?據(jù)說是采用“旱船”的方式。運石料要選在嚴冬季節(jié),先在房山王盛京一千六、七百里之間,每隔數(shù)里打上一眼水井,將道路澆成一條冰道。石料不準用牲畜運送,要全靠人力,因為用牲畜則是對皇陵的褻瀆。石料在起運前要用青麻層層包纏。每層要涂上水膠,防止運輸中受震動斷裂,然后把它裝在特制的“旱船”(木車)上,日夜兼程運來盛京。至于碑石的采集雕琢、豎碑等工序都不知花費多少血汗。
總之此碑經(jīng)無數(shù)工匠歷盡艱辛費時數(shù)年才得以完成。
亭內(nèi)正中立有“大清神功圣德碑”,通高是6.67米,碑高5.5米,寬1.8米,厚0.72米,蛟龍首。由六條出水蛟龍盤曲,其開光部分刻有滿漢文字,漢字是:“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座為“龍跌”,長4.8米,高1.17米,寬1.9米。此“龍”四足,有尾趺,是龍生九子之一,力大無比,善負重,名曰“赑屃”。
龍趺下是“地伏”,上雕刻海水江涯(又稱“壽山福?!保胤慕歉鞯褚话夹魏K鰷u,每個漩渦各雕一魚、鱉、蝦、蟹。造形逼真活靈活現(xiàn),鱉的神態(tài)是半身伸出水面,做爬行狀,蝦和蟹好似在水面游動,魚在水中得意穿梭,有一股急流從魚的腰間穿過?;实凼撬^“真龍?zhí)熳印保驱埖幕?,龍是大海的主宰,因此此處雕刻蝦、蟹的圖案,蝦兵蟹將是龍最忠誠的“侍衛(wèi)”。
碑身正面(即碑陽)刻有碑文,碑文用滿、漢兩種字合璧刻寫,漢文在左,滿文在右。
碑文洋洋灑灑兩千余言,頌揚了大祖努爾哈赤開國創(chuàng)業(yè)的豐功偉績。此碑落款雖是康熙皇帝,實際卻是出自內(nèi)閣翰林們的手筆,康熙只是假托而己,這本是宮廷秘制。
此碑碑文的書寫是清書法家顧觀廬。顧觀廬官至工部侍郎,其書法在米芾、趙孟頫之間,深受圣祖康熙喜愛,所以特命他書寫太祖、太宗神功圣德碑文,這在當時是極特殊的榮譽。
再者,此碑石也不是當?shù)爻霎a(chǎn),而是來自千里之外的順天府(北京)附近的房山縣。此碑由數(shù)塊石坯組成,其中,碑身就重達十萬斤以上,龍趺石的重量也不次于碑身,碑首、地伏等石塊也都很重。石料如此巨大,道路又如此遙遠,它們是如何被運來盛京呢?據(jù)說是采用“旱船”的方式。運石料要選在嚴冬季節(jié),先在房山王盛京一千六、七百里之間,每隔數(shù)里打上一眼水井,將道路澆成一條冰道。石料不準用牲畜運送,要全靠人力,因為用牲畜則是對皇陵的褻瀆。石料在起運前要用青麻層層包纏。每層要涂上水膠,防止運輸中受震動斷裂,然后把它裝在特制的“旱船”(木車)上,日夜兼程運來盛京。至于碑石的采集雕琢、豎碑等工序都不知花費多少血汗。
總之此碑經(jīng)無數(shù)工匠歷盡艱辛費時數(shù)年才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