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知識:昭陵石牌坊

字號:

石牌坊在正紅門前。牌坊在明清陵寢中是一件典型建筑物,它是祭禮儀注的起點,就是說祭陵人進入牌坊門就進入祭祀狀態(tài)了。還有,牌坊也起到裝飾陵寢、增加氣勢的作用。這架石坊是一座仿木架結(jié)構(gòu)雕刻。高約十五米,全長約十四米,四柱、三間、三樓,歇山式頂子,大脊、垂脊、大吻、走獸、垂獸、橫椽、望板、勾頭瓦件、斗拱、額訪、橫梁、欄板、獸頭、鋪首、雀替以及坊柱等等全部仿照木雕作法,造型生動逼真。坊的正脊及橫仿、上枋下枋還雕刻許多花卉圖案,如,云龍戲珠,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等八寶”。還有纏技蓮、蕃草等等。紋飾生動,栩栩如生。最引人注目的是起夾桿作用的五對石獅(其中,南北相背者是獅子,東西相背者是獬豸。)它們相背蹲踞在須彌座上,昂首挺胸,瞪目張口,活靈活現(xiàn),虎虎有聲,令人望而生畏。整個石坊雕琢穿透.集平雕、圓雕、浮雕、透雕等各種雕刻技法于一爐,刀法粗獷、遒勁而細膩,真可以說是一件石雕藝術(shù)的巨型“神品”,在遼沈地區(qū)是罕見的。
     這座坊的建造年代分為兩個時期:即坊體建造于順治或康熙年間;當時的石坊僅在兩端有三對夾桿石魯(獅子二對,獬豸一對),而中間立柱前后的兩對夾桿石獸建造于嘉慶六年?,F(xiàn)在,一些介紹昭陵的資料統(tǒng)統(tǒng)稱此坊建造于嘉慶六年,這個說法是誤將它改修的時間當成始修的緣故。應(yīng)當加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