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知識:昭陵華表

字號:

華表柱又有“擎天柱”、“萬云柱”等名稱。昭陵華表柱高約八米,圍一米五以上。它的結構是由底座、柱體、云板、天盤、柱頂、護欄等部分組成。其用途主要是裝飾和豐富陵寢建筑內容,使之更有氣魄,更加豪華。
     昭陵有華表住三對.一對在大紅門外,距下馬碑不遠的地方,一對在石象生之前,再一對在神功圣德碑碑亭之前。三對華表往樣式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它們的底座都是六角形須彌座,須彌座的上下枋及束腰部位刻有云龍、仰俯蓮等紋飾。柱體有的是六角形,有的是圓柱形,但上面的浮雕一樣,都是云龍幡柱紋.雕刻形象生動的巨龍,在濃密的云水間仿佛在盤旋升騰;云板橫插在接近柱體的頂端,是一塊長三角形石板,云板上刻有密集的云紋,有的云板還刻有“日”及“月”二字。在柱體頂部有一圓盤叫“天盤”,天盤之上為柱頂。昭陵華表柱柱頂有兩種,一種是桃形望柱頭頂(又稱“海石榴”),另一種是怪獸。怪獸披麟掛甲,尾與鬃發(fā)相連,鼻子長而且彎曲,渾身瘦骨鱗鱗,樣子似犬非犬,作昂首蹺尾引頸高嘯狀。相傳此獸名叫“犼”,“似犬,食人”,可謂厲害異常。因此,將它鎖在華表柱上,讓它為皇家守陵,這種“犼”不僅在華表往上存在,在二柱門門柱上也有。“犼”在柱頂上蹲據方向不同,有的面南,有的面北。據說,在皇宮前面向皇宮的“犼”,名曰“望君出”,意在勸告帝王不要深居皇宮,應該到皇宮外體察民情;面朝皇宮之外的“犼”名曰“盼君歸”,意在期盼皇帝不要貪戀外面的湖光山色,不要忘記回朝治理政務。因為皇家事死如生的需要。昭陵華表柱上的“犼”有一對面向陵寢,另一對面朝陵外。也許這里的“盼君歸”在于勸告盼望后嗣皇帝前來祭祀,“望君出”則在勸慰祭陵者不要長時間沉而于哀傷之中,祭畢節(jié)哀而出吧!
     華表的四周有六角形的護欄,欄板上刻有“萬”字不到頭等圖案,欄板頂部為寶瓶及獅子形望柱頭。護欄起到保護華表的作用。 ——華表的歷史很久遠,對于其來歷說法不一。有人說它是從古代的“誹謗木”演變而來的。所謂誹謗木是古代向帝王傳遞百姓意見或冤狀的工具?!兑印氛f:“堯立誹謗木”。堯是傳說中三黃五帝時代的領袖,說明誹謗木歷史悠遠;也有人說華表是從古代指示道路方向的“交午木”或“郵表”演變過來的;還有人說華表是從宋代流行的“烏頭門”發(fā)展而來的。云板上的“日”“月”就與烏頭門相同,因為華表出現要比宋代早得多,所以烏頭門之說不一定可信。
     華表大約從東晉時期已經存在,起初是立在橋頭上,從元代開始被用于宮殿建筑,明清時期被廣泛應用在陵寢建筑上。歷有很多關于華表的傳說,最者當屬丁令威的傳說。相傳,古時在遼陽有一位叫丁令威的人,去靈虛山學道千載,因思念故鄉(xiāng)便化做仙鶴從靈虛山飛回遼陽城,落在城門附近的華表往上,身臨高處,可以烏瞰家鄉(xiāng)全貌。正當它飽覽家鄉(xiāng)的變遷之時,忽然有一個少年出現,少年見到這只潔白的大鳥十分好奇,便取來弓箭,搭箭彎弓對準仙鶴要射,丁令威見勢,急忙展翅飛離華表柱,他一邊在空中飛翔,一邊高聲唱道:“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家累累?!边@雖然是道家編造出來的神話,旨在奉勸世人學道.但卻使華表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